傣锦,即傣族的织锦,当地称“娑罗布”,汉代傣族属“哀牢”,是流传在傣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
据文献记载,汉时即已织造细布。如今,傣锦工艺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傣锦的传统图案被不断发掘整理,并广泛用于筒帕、窗帘、被面、垫单、沙发垫等,芒市城镇及附近村寨涌现了一批傣锦织锦专业户、专业村。同时人们大力创作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新图案和新品种。
傣锦有棉织锦和丝织锦二种:棉织锦基本用通纬起花,以本色棉纱为地,织以红色或黑色纬线;丝织锦则既有通纬起花,又有断纬起花。
傣族织锦技艺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设计一幅傣锦,需几百乃至上干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现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细线,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可见傣锦的要求极严。
傣锦图案有狮、象、孔雀、树木、人物等,织幅一般33厘米,长度约50厘米,多用作被面,亦作工艺美术装饰织物。
傣锦主要产地公布于傣族世居的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及景谷、景东、元江、金平等县和金沙江流域一带。
傣锦反映了傣族农耕社会的面貌,在许多其他民族农耕社会相关的手工艺都消亡的时候,傣锦就显得特别珍罕。但傣锦现在也面临现代纺织业的冲击,许多当地人都开始习惯买现成的纺织用品。所以,需要保护这一历史悠久的、全手工的、面临失传的傣族手工织锦。 编辑 宰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