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阳春三月赖在户撒
作者:崔汶 摄影报道 t    点击率:3235  转自:云南网|http://www.yunnan.cn 更新时间:2012/3/19 10:34:28
 

3月的户撒坝清晨

户撒,傣语称“勐撒”,因佛寺众多、繁花似锦,又被称为“佛祖的后花园”。户撒位于陇川县的西北部,总体地貌是两山一坝的狭长小盆地。在这里,世代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

走进3月的户撒坝,仿佛不小心掉进了兔子洞,来到了爱丽丝的仙境之中,美轮美奂,眼睛已经沉醉,心也迷失在这一片片的油菜花中。

吃在户撒

美味的过手米线

来到户撒,不尝尝当地地地道道的过手米线,你就可算是白跑一趟了。户撒的过手米线可是名声远扬。

“阿昌哥,拌米线拌米线,左30右30”。这是飘荡在户撒坝子的阿昌族歌谣。阿昌哥做的过手米线,那可是一绝。

“过手米线”有手工和机制两种,以手工做的米线最佳,光洁闪亮,柔韧性强,口感好。其制作方法是:将猪精肉、猪肝、粉肠剁细,五花肉烤熟切成丁,配以稀豆粉、酸水、花生米、辣椒、芫荽、大蒜为调料,搅拌均匀成糊状。过手米线,吃的时候当然是直接用手吃才美味。吃时,先把手洗干净,把少许米线放在左手心,再把调料加在米线上,用手把米线包圆喂进嘴里,故称“过手米线”。“过手米线”味道非常鲜美,众人团团围坐,边吃边聊,别具一番风味。

阿昌族制作的酸水,是拌“过手米线”不可缺少的主调料。其味清香纯真微酸,被誉为户撒“玉露”,在别地制作的酸水怎么也比不上户撒的好。据说是与用于制作的原料、当地气候、技术有关。

游在户撒

喜欢摄影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3月份的户撒景色。

3月的户撒坝,一片片、一排排黄灿灿的油菜花铺满田间地头。沿着户撒的青石板漫步,两边美丽的油菜花中,零星有佛寺掠过,不时可见漫步路上的野鸡、翱翔天空的小鸟。

到户撒,不得不到皇阁寺看看。

据传,皇阁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系西平王沐英屯兵驻防户撒时所建。为汉式建筑,分正殿、左右厢殿及下殿,正殿建在高台上,厢殿和下庙建于台下,下庙有两道进庙大门,殿四周镶砌石墙。正殿和厢殿塑有各种神像,下殿是戏楼,是唱戏的舞台。顺山势而建有皇阁寺、报恩寺和下皇阁寺。据该寺现存的碑文记载:皇阁寺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报恩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公元1733年),由户撒赖土司邀约干崖、盏达土司及族人共同筹款修建。曾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同治十三年(公元1887年)3次扩建修茸。其建筑面积达900余平方米,有三道天门,各寺均为独立的四合院。玉皇殿系城楼式,蔚为壮观。报恩寺建于皇阁寺西下方,其大殿供奉站在龙凤托着的莲花宝座上的地母泥塑像。下皇阁寺已于民国初年倒毁。

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他佛像,故称佛教寺。

盛装的阿昌族孩子

购在户撒

户撒的刀闻名遐迩,精美的银饰深受各族群众喜爱,户撒的烟飘香四溢,被称为“户撒三宝”。

户撒烟素以烟叶厚实、烟味醇香、色泽鲜艳、加工别致而闻名,有“户撒烟赛重九”之说。户撒烟加工别致,最讲究的当属“竹杆烟”。竹杆烟色鲜、香醇、润口,在户撒烟中可称得上是烟中之王。

户撒还有一绝,那就是户撒的刀。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因陇川县户撒乡主要是阿昌族聚居区而得名。户撒刀深受各民族所喜爱,种类有景颇族、傈僳族最喜爱的背刀,有傣族、阿昌族喜爱的尖刀和砍刀,还有专为藏族打的腰刀和长刀,以及其他民族用的菜刀、镰刀等。

刀王的较量

户撒刀是阿昌族人智慧的结晶,其先民在唐代就掌握了锻制和铸造铁器的要领,明代“三征麓川”(公元1441-1449年)时使户撒成为了“兵工厂”。阿昌族人吸收了汉族的兵器制造技术,形成独特的户撒刀锻制工艺,明末清初走向成熟,民国年间生产达到鼎盛。户撒刀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民族传统的配饰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户撒刀的款式已经从以前的老样式发展到今天数百种款式,通过网络购物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广大刀具收藏者的必藏之物。

如今,阿昌族利用精湛的冶铸和锻造技术,生产出的刀具越来越精。制作刀具的村寨之间形成了较细的分工,各寨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整个户撒坝好比一座手工业加工厂,各寨就是它的车间,各以一种产品闻名,如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小尖刀,腊姐寨的锯齿镰刀,新寨的背刀,芒所寨的刀,李芒呆的加工银刀。在户撒,打刀的收入很高,铁匠们一年可以通过打刀、卖刀收入40万元左右。

能歌善舞的阿昌族

阿昌族人民不仅擅长打刀,也非常爱刀。每家至少有把长刀。青年男子结婚时,总是要身背长刀,方显得英姿勃勃。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旖旎的边地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精湛的户撒刀艺、独特的民族小吃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神秘的“五山六寺、六教九摆、九塔五十娤”,引游人兴致无穷。周末,何不到“佛祖的后花园”逛逛呢?

 

 

 

                                                     本文责编:玉婷


 上一篇文章: “四翻番 两倍增”的新平实践
 下一篇文章: 孟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