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扬帆正当时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转身,从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县到玉溪经济发展的后来居上者,新平县用了不到十年时间。无论从跨度上还是时间上,新平县的变化都具有传奇性,却也存在着矿电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限性。
进入“十二五”以来,新平县展开了对工业之路的新探索。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介入轻工产品制造,试水新能源,延伸矿电产业的产业链等谋划正在一一付诸实践。
初春二月,玉溪各地乍暖还寒,此时新平大地却暖意融融。县城中绿树红花,山水相映,鳞次栉比的新型建筑间车水马龙。工业园区里机轮飞转,新建项目热火朝天。比新平气候更热的,是新平的经济发展势头。
这个位于玉溪西部、哀牢山中段东麓的山区少数民族县,正以后来居上的姿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雄心勃勃地朝着率先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目标快步迈进。
工业发展的后来居上者
新平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这个距玉溪近百公里之遥的山区少数民族县既无明显的区位优势,也非传统的工业发达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坐落于哀牢山中的山区少数民族县,却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上令人侧目。2011年,该县全年实现现价生产总值71.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在玉溪全市各县区经济发展的排名中,新平县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地方财政收入上都排名第二,仅次于玉溪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作为一个山区少数民族县,新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水平并不显眼。在2003年以前,新平县在玉溪八县一区中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地方财政收入都排名靠后,地方财政收入一直在6000万元左右徘徊。再加上该县山大林深、多民族聚居、农村贫困人口众多的特点,新平县一直以“山区少数名族贫困县”的印象示人。“财政穷县、农业大县、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县”,说到新平的过去,现任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李伟这样描述。
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个历来被视为落后和贫穷的山区少数民族县在经济发展上走到全市的前列,成为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长袖善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平县在城镇建设和民生投入等各个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十一五”期间,新平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4768.8万元,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累计超过2.3亿元,被省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和列为“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县区样本”。进入“十二五”以来,仅在2011年,新平县的民生支出就超过11亿元。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新平县确实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城镇建设大手笔,民生投入大手笔,工业园区建设大手笔,每一个踏上新平土地的人,都会感受到新平经济发展的热度。“新平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从财政穷县到收支基本平衡县、从全市排名倒数进入全市经济发展前列、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转变,都仰仗工业的发展。”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春红说。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
事实上,考量新平县的发展思路和轨迹,新平的后来居上,一切还得从该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说起。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早在2003年,新平县就把“工业强县”作为重要的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前后,新平县的工业化进程迎来了新的篇章。期间,时逢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飞涨,矿产资源价格水涨船高,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兴建的大红山铁矿和铜矿产能开始释放。在此后的几年里,新平依托境内丰富的矿产和水电资源,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矿电产业,自此迈开了工业快速发展步伐。包括云铜、昆钢和云电在内的几大央企开始在新平正式投产,境内在原新平鲁奎山钢铁集团公司基础上转制而成的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也重新焕发生机。相关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新平县工业项目投资每年都以超过10亿元的速度增长,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8.06亿元。
大批工业企业的入驻和生产,在很快扭转新平产业格局的同时,也为新平县贡献了大量的税收。2011年,新平县全县税收总收入16.2亿元,其中仅工业创造的税收就高达12.33亿元,占全县总税收入的76%。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平县已经形成了矿冶、水电、蔗糖和加工铸造业集一身的工业产业格局,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三次产业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新平县已然实现了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身,成为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平努力
靠着资源赋予的绝对优势,新平县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实现从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身,除了机遇的把握,更重要的还在于新平县多年来对“工业强县”战略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实践。“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新平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关键还在于观念的改变”,副县长李伟说。
李伟告诉记者,民族、山区、贫困的“三位一体”历来是新平县的基本县情,受县情的影响,新平县的发展实践一直都以农业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县懂工业、会抓工业的干部都很难找到。只是在全市“三优一特”的经济发展思路确定后,新平县才在工业发展上找到了信心和方向,走上了“工业强县”的探索之路。
在工业发展上,新平县首先从转变观念上着力。尤其是在2008年后,该县更是大张旗鼓地提出了“工业首位”思想,把工业发展作为第一战略、第一目标、第一任务来抓。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每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业经济发展总是列在最前面来叙述,一改过去农业当先的叙述架构。随着工业首位思想的实践和深入,一股思工业、议工业、支持发展工业的氛围正在全县上下形成,懂工业的干部队伍逐渐壮大。现在在新平,即便是在最偏僻的乡镇,能抓工业发展的强手也不鲜见。
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新平还制定了完善的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服务帮办制度,对干部实施权责分明的奖惩和问责,对项目实施“一个重点工业项目、挂钩一名县级领导、配备一个服务乡镇、选定一名直联干部”的“四个一”帮办制度,新平县还创新形式,建立依托企业以商招商制度,仅在2011年,新平县在工业发展上的奖励支出就高达500万元。事实上,在许多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服务上,新平县所做的从前期项目研究、环评申报审批、选址建设投产的全程代理服务,表现出了强烈的服务意识。
为了适应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新平县还注重在人才培养上努力。在管理和服务干部的培养上,该县积极实施“派出去”战略,采取把党政干部派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形式培养干部。而对技术工人培养和训练,则依托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劳务输出为主锻造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以刚刚入驻新平的力高云南箱包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入驻新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新平有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大批新平籍熟练工人将成为该公司生产发展的宝贵财富。
居安思危谋转型
在工业发展的路上,新平已经先行一步,并充分享受到了工业化带来的成果。但仔细考量新平当下的工业格局,以大红山两矿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仍然一支独大,而且在新平境内的生产产业链短,深加工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工业格局仍然处于资源主导型的初级阶段,一旦矿产资源枯竭,新平县在工业化的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值得庆幸的是,对新平工业发展的未来,新一届新平县委、县政府已有谋划。
“工业兴、新平兴,企业活、新平活”,本着这样的发展理念不动摇,新平县当前的工业发展思路扶大做强,突出矿电产业,支持服务好昆钢、云铜、仙福、球团、电力、力高等已投产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在推进这些骨干企业提档升级,扩大总量上做文章,在资源保障上,新平除了进一步加大矿权整合力度,促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同时,正在积极进行资源勘探,找寻新的资源,以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矿冶持续发展。在扩量提档上,加快大红山铁矿年采800万吨扩建、大红山铜矿西部矿段开发、仙福公司技改、球团公司扩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铁精矿管道输送、铜材加工项目建设,新平希望通过推动和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企业对地方的财税贡献。
在紧盯现有矿电企业不放松的同时,新平县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潜力产业”——加工制造和水电、风电产业。加工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目前计划总投资6亿元、年产值可超过10亿元、可安排8000到10000人就业的中外合资企业力高云南箱包有限公司正在兴建。农特产品加工则依托县内丰富的酱菜、荞麦等农特资源,生产高端保健型产品。更雄心勃勃的计划是,依托境内丰富的水电和风电资源,新平计划把水电和风电产业打造为县内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经有一些投资数以十亿计的水电和风电进入到新平。
工业园区的打造也是新平在现在和未来提升全县工业水平的重点举措。新平县的工业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新平的计划是通过工业园区化,搭建平台,吸引项目、聚集企业、培植产业。目前,新平县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已超过亿元,桂山片区基本实现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及土地平整“五通一平”。从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至今,园区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超过50户工业企业在园区内落户。
“新平不只是挖矿挖富的,你只要看看那些到处可见的工地,你就知道新平是有项目的,有发展前景的。”新平县工信局局长陈强说,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十二五”期间,新平县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业首位思想,调结构,保增长,推进工业新型化,为与全市同步率先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目标而努力。
戛洒:工业化背景下的人气小镇
3月1日上午,48岁的刀正富与妻子在戛洒镇农贸市场里摆开案板,卖起牛肉来。由于牛肉新鲜,当日又逢赶集天,从上午8时进市场到中午12时,仅几个小时,刀正富夫妻俩的一整头牛很快被抢购一空。在刀正富准备收拾行当回家的时候,仍然有顾客来询问:“还有牛肉么?”“没有了!明天来吧。”其实,在案板下面,刀正富还留下了一袋,不过,这袋牛肉早已被镇上的一家汤锅店预订了。
刀正富的家在距集镇不到一公里的戛洒社区速都小组,在农贸市场卖牛肉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通常一头牛他一个上午就可以卖完,家里的农活也不落下。仅在屠宰生意上,他和妻子一年挣上个两万块钱不成问题。而在刀正富看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的生意并不怎样,而是在镇附近的大红山矿区红火起来后,来戛洒的人多了,他的生意才红火起来。虽然读书不多,但刀正富清楚地知道,他们的生意与大红山两矿积聚起来的人气密切相关。
刀正富说的大红山其实是当地工业园区的一部分,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兴建的矿区,依托着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过去的几年里产能突然释放,大批的配套工业企业兴建投产,大量的人员纷涌而入。矿区在创造了大量工业财富的同时,也为地处山区的戛洒镇带来了人气,并从生产和生活方式各个方面影响和带动着当地人的改变。作为当地居民,刀正富一家也发生了改变,他和妻子在镇上做屠宰生意,两个儿子则在上完职中后被招工进入了大红山铁矿打工,一人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刀正富说,像他一样的家庭在当地还有很多。在农贸市场里卖牛肉的,仅他们村就占据了11个案板之多。在镇附近的一些村庄,许多人家开起了农家乐。
戛洒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李朝斌说:“戛洒镇今天的变化,很大程度仰仗于因工业化积聚起来的人气。”自2005年后,工业化对戛洒的发展推动作用显现出来,人气开始积聚。2007年后,为适应人气渐旺的发展情势,新平县在戛洒镇召开会议,确立了“以镇带村”的发展思路,戛洒的集镇建设由此发生更大的变化。计划总投资6亿元,规划把戛洒建成一个占地7.75平方公里的旅游特色小镇。自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戛洒镇在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7300多万元,极大地拉动了社会资金的参与,有近6亿元的社会资金参与到戛洒的集镇建设上来。“在集镇建设上,政府每投入1元钱,可拉动社会资金8元。”李朝斌说,一切社会资金进入,看中的还是戛洒的人气。他告诉记者,全镇有1090户人家,户籍人口35000多人,而由于工业的发展,戛洒镇的集镇人口达到56000多人,有超过两万人口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工业化给戛洒积聚的人气还表现在这个小镇的宾馆旅社上。在这个小镇上,宾馆旅社的接待能力超出想象,有超过4000个床位,据说接待能力甚至超过了新平县城。
而且,戛洒镇的人气积聚远没结束。目前,镇上已有一家挂牌三星的酒店建成,尚有投资者表达了想到戛洒建设更高端酒店的意向。昆钢的生活区建在了镇上,下一步,大唐水电公司的办公生活区也将搬到镇上。作为新平工业园区的一部分,戛洒片区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目前已有10户企业入驻,8家已经确定入驻。随着大批工业企业的兴建,还将有大量的人员随之而来。
人气的积聚,给小镇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来自于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在戛洒,大牲畜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量超过7万头。许多群众把栽种的农产品拿到镇上出售,李朝斌的母亲说,“在戛洒,栽出来的东西没有卖不出去的”。工业化不仅让当地的农副产品不愁销路,劳动力资源也供不应求。据了解,围绕着大红山两矿,目前在戛洒境内有近30家工业企业,仅小铁厂就有20余家。大量工矿企业的存在,滋生了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而现实是,戛洒当地人愿意进企业的基本上都能进去,没进厂矿打工的也基本上有自己合适的生计。过去找不到活干、挣不到钱的农村劳动力,在如今的戛洒已然成了香饽饽。
本文责编: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