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西双版纳傣族教育战略发展之所见
作者:西双版纳招商引资网x    点击率:2618  转自:西双版纳招商引资网 更新时间:2010/10/12 10:02:55

西双版纳傣族教育战略发展之所见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素以“美丽、神奇、富饶”著称于世;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傣族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傣族特有的佛寺教育充分发挥了教化子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傣族的政治文明、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对西双版纳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佛寺教育居于傣族教育的主导地位;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双版纳境内的傣族学校教育开始萌生,从无到有,小有发展,但总的情况是时办时停,发展不大,收效甚微。虽有为数不多的傣族子女入学就读,但多属土司头人子女或部分“学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7年的傣族学校教育,先后经历了“创办兴建学校,重新起步发展”阶段(1950~1957年),“开展‘教育革命’,出现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1年),“进行巩固调整,恢复稳步发展”阶段(1962~1966年)。建国17年来的傣族教育,虽然经历了不少的挫折甚至发生了“左”的错误和失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尤其是建国初期,西双版纳傣族教育百废待兴,西双版纳学校教育的拓荒者凭着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垦这片荒原,谱写了傣族学校教育的壮丽诗篇。因此,这个时期的傣族教育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有:
  教师深入群众,耐心宣传;
  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工作;
  改善育人环境,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吸引傣族学生入学;
  创办傣族班,实行优待、选送政策;
  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师。
  “文革”十年,傣族学校教育进入“受到冲击破坏,超出常规发展”阶段。
  新时期的傣族学校教育历经“实现历史转折,加速改革发展”阶段(1978~1989年)和“坚持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阶段(1990~1999年),有六个方面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
  1、出台相关政策,加速教育整顿、改革和发展;
  2、举办寄宿的民族学校或民族班,调整学校布点;
  3、正确处理和协调学校教育与宗教的关系;
  4、开展傣汉双语文教学;
  5、开展研究活动,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傣族教育发展;
  6、恢复高考、中考制度给傣族学校教育带来新气象。
  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努力工作,取得了现阶段的七大成绩:
  1、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2、师资队伍渐趋成熟;
  3、教育管理逐渐规范;
  4、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5、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6、傣族受教育人数增加;
  7、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总结现阶段西双版纳傣族教育的发展,有六条成功的经验:
  1、落实政策,出台措施;
  2、结合实际,灵活变通;
  3、普及提高,二者兼顾;
  4、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5、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课程;
  6、采取特殊措施,控辍保学。
  西双版纳傣族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着四个突出问题:
  1、农村傣族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不高,“读书无用”的思想普遍存在,而且有蔓延趋势;
  2、初中以上阶段的傣族学生流失率较高;
  3、傣族在校学生人数明显偏少;
  4、傣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升学率偏低。
  经调查、分析,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发展滞后原因是:
  
(一)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四个问题:
  1、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滞后;
  2、政府、社会的责任不到位,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加重;
  3、旅游业对教育的影响;
  4、傣族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不高。
  
(二)教育内部的五条弊害:
  1、学校分散,办学成本高;
  2、教材繁难,学制单一,脱离西双版纳实际;
  3、部分教师素质低下,难以体现文化的先进性;
  4、频繁的考核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5、办学条件简陋,管理理念落后。
  
(三)宗教方面的三点消极影响:
  1、男孩大量入寺做和尚直接造成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下降;
  2、频繁的宗教活动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3、部分佛寺管理不规范,不仅有悖宗教教旨,而且搅乱了傣族少年的思想。
  通过总结西双版纳傣族教育的经验,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是:
  抢抓机遇,正视问题,深化改革,加速发展。
  当前,西双版纳傣族教育正面临着党和政府把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族教育事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二是世界多元化格局趋势的发展,人才问题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而,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各国各地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为傣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三是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为傣族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四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双版纳傣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目前,西双版纳民族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傣族教育正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意识不强、发展滞后,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相比,差距日益拉大;由于少数民族居处分散,发展不平衡,导致校点分散,办学成本高;国家统编的教材繁难学制单一,相当多的教育教学内容脱离西双版纳实际;教师素质不高,难以体现文化的先进性;政府、社会的责任不到位,教师负担加重;宗教的频繁活动对教育存在诸多负面影响;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管理观念落后,家长支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以及“读书无用”思想逐渐抬头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促进傣族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努力减少工作中的“水分”,避免脱离实际的“政绩”。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正视问题,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傣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确立西双版纳傣族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思想就是要我们明确方向,解决目前已经出现的问题,使傣族学校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把傣族学校教育取得的成果注入到为社会服务中去,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因此发展傣族教育的战略目标应该是: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民族教育政策,充分考虑傣族教育的特殊性,正确认识傣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从西双版纳州和傣族的实际出发,建设一批校舍一流、教师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环境一流的学校,用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吸引傣族学生读书,认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更多更好地培养傣族人才,努力地为西双版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尽快地实现西双版纳傣族教育的战略目标,要认真落实以下六个战略重点:
  1、树立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必须有国家、省的大力扶持的理念,努力争取国家、省的支持;
  2、建立一批“五个一流”的重点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保证;
  3、在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应优先进入州内一流学校学习;
  4、创造条件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待遇,并认真解决他们在读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5、建立不同层次的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才数据库,把握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才的具体情况;
  6、制定特殊政策,创造条件安排使用好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和才能。
  在落实六个战略要点时,应遵循七条原则和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应遵循的七条原则是:
  1、 坚持分清轻重缓急、稳步推进的原则;
  2、 坚持从西双版纳和傣族实际出发的原则;
  3、 坚持总结和运用好成功经验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 坚持国家扶持、社会捐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对口支援与协作的原则;
  6、 坚持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7、 坚持数量与质量、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
  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是:
  1、正确处理好傣族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傣族教育与其他少数民族教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傣族教育与宗教的关系;
  4、正确处理好傣语文教学与汉语文教学的关系。
  为促进西双版纳傣族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要采用十六字战略对策,即:集中财力、科学布局、培养名师、创建名校。
  集中财力是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发展的关键;科学布局是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培养名师是西双版纳傣族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创建名校是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努力促进傣族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傣族学校教育活动中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
  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培养数以亿万计的合格劳动者、实用型初级专门人才。客观上高级中学分数线的设置及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初中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成为劳动者或待业青少年;主观上,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大中专毕业不包分配的用人制度的影响,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及其家庭不愿报考高一级学校,两者相加,致使6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有的乡镇甚至还超过了这一比例)直接进入社会。通过“2+1”办学模式改革,在乡镇初级中学,特别是傣族聚居区的乡镇中学的三年学制中,前两年按国家教学大纲,统一安排教学计划;第三年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将学生分为普通类和初职类。普通类学生按国家教学大纲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毕业时参加中考;初职类学生按地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用校课程进行初。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对西双版纳傣族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
 下一篇文章: 建立傣药指纹图谱 (第二届西双版纳发展论坛)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