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歌王岩更的音乐人生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疆县之一。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花开四季,瓜果飘香,山清水秀,美自天然。一座座延绵起伏的山峦,巍峨壮观;一个个绿宝石般的美丽坝子,风光无限;一簇簇遮天如伞的榕树,郁郁苍苍;一条条宛如琴弦的江河,婀娜妩媚;竹林掩映下的傣家竹楼,有着柔情似水的傣家小卜哨;点点苍鹭,宛如跳动的音符,奏响一曲曲田园牧歌。大地如琴、江河如弦,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本土傣族歌王——岩更。 岩更是耿马自治县傣族音乐艺人,凭借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没有读过书的他自学成才,成为傣族人民的神话,是目前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傣族地区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傣族歌手,2012年荣获“中国乡土文化风采榜年度人物”。多年来创作歌曲100余首,其中代表作有:《赶摆遇见你》、《摇纱》、《竹楼里的小卜哨》、《莫罕丽》、《欢乐泼水节》等,其创作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牛背上的节拍 1972年9月20日生于耿马县孟定镇的岩更,父亲去世得早,全家的生产生活靠着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操持着,自幼家境贫寒,不得已,作为长子,年仅5岁的岩更便随同村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去放自家的三头水牛,一放就是6、7年。岩更母亲在寨子里最能歌善舞,农闲时节,寨子里的年轻人经常到家里来学习唱歌跳舞。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年幼的岩更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天赋,只要听到收音机、录音机响或是有人唱歌,他都能跑去听上半天,而且听一两遍就能记住歌词和歌的旋律。平时在放牛场,岩更骑在牛背上,边用手在牛背上打着节拍,边把自己听来的歌像模像样的唱给同伴们听,或者用稻草杆、叶子吹奏,放牛同伴都称他为牛背上的小歌唱家。 稻谷换乐器 由于生活艰辛,12岁的岩更已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与母亲一起下田干活,连犁都不太托得动的他,承担起了家里5亩水田的犁耙任务。即便如此,岩更对音乐的酷爱从没减弱, 80年代,到处流行吉他弹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孟定小镇也不例外,不管白天干活再累,岩更晚上都要跑到寨子小卖部里听录音机和店主岩团的吉他弹唱,一听就是大半夜。听得多了,岩更就向岩团借吉他试着弹弹看,不料,没过多久就弹得像模像样。 那时的吉他是奢侈品,一把要卖几十元,寨子里只有岩团有,岩更很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一天,趁家里人不在,岩更偷偷的装了6袋稻谷,借推车推到两公里外的粮管所卖了93元,跑到商店花83元卖了一把心爱的吉他。为这事,岩更被家里人骂了很长时间。有了吉他的岩更每天晚饭后就坐在寨子边的大榕树下练习弹唱,旁边经常蹲着很多小卜冒小卜哨在听。只上过17天夜校的岩更不识几个字,他拿着歌词,对着录音机一字一句学唱,时间长了,不仅会唱好多歌,竟然还学会了好多字。 夜市崭新角 由于家境贫寒,岩更24岁才结婚,这在当地已属晚婚了。婚后的岩更相继有了两个女儿,而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隔三差五就得上医院,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有时一家人连盐都吃不上,更别说油了。生活陷入极度困难,家人的反对和生活的艰辛,岩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弃了他喜爱的音乐。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卖晚点的朋友看他可怜,请他晚上去帮忙,挣点钱补贴家用。朋友也有一把吉他,就放在晚点摊,闲暇时,岩更不经意的又拿起吉他随意弹唱起来,不成想,一曲终了,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客人都说他唱得好。 客人的好评,树起了岩更重拾音乐的决心,之后,在朋友的提醒下,岩更收集了《甜蜜蜜》、《大约在冬季》等100多首当时较为流行的歌曲,做了一个简单的歌单,试着让客人点唱,唱一首歌3元钱,没想到生意异常火爆,一晚上唱下来能有70、80元的收入。没想到唱歌能够赚钱,能够给母亲看病抓药,更加坚定了岩更追求音乐的梦想。之后,岩更先后到过歌舞厅、音乐茶室等地方伴奏、唱歌,在这些地方,岩更跟其他艺人学到了很多音乐上的东西,包括一些唱歌技巧、架子鼓、电子琴等乐器的演奏,也第一次听说了五线谱、简谱,自己的音乐技能得到了快速提高,歌唱得越来越好,乐器也玩得好,在圈子里逐渐有了名气。
$[page]$ 勤耕结硕果 唱歌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也得到了家人的默许,岩更唱歌的劲头更足了,除了在歌厅、茶室唱外,有时还被镇文化站邀请下到村寨去演出,听得傣族老大妈直流泪。歌唱多了,尤其是老唱别人的歌,总觉有点没意思,梦想着自己写歌唱。而写歌对一般人来说都不容易,更别提没上过几天学的岩更了。小学都没上过的岩更凭着对音乐的执着和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开始试着创作歌曲。歌曲创作一般是先歌曲后谱曲,而岩更不是,他不会五线谱、简谱,他就用一台录音机来搞创作,一句歌词想出来,不知怎的,旋律也跟着出来了,然后就唱出来录下。 1999年,岩更创作出第一首歌曲《恋你南汀河》,歌曲情感朴实,旋律优美,一唱出来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处女作的成功,给予了岩更极大的鼓舞,创作的闸门一下打开,《莫罕丽》、《摇沙》、《勐相耿坎我的家》、《竹楼里的小卜哨》等一大批傣汉歌曲相继问世。在朋友的资助下,2003年,岩更第一张个人专辑《南汀风韵》出版,碟子一下就卖空了,有的还卖到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由于出众的音乐才能,2004年岩更被特招进县文化馆,成为一名在职在编的文艺工作者。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岩更的底气更足了,创作的灵感更加活跃,作品数量、质量不断提高,新的个人专辑不断问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更的名气越来越大,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国内广大傣族地区的人们都知道他,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经常来邀请他前去演唱和写歌。2011年3月10日的德宏州盈江地震,岩更专门写了一首歌《牵挂盈江》到盈江慰问演出,并现场捐献歌曲,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道精神食粮。2006年、2007年岩更还先后到人民大会堂、央视音乐频道演唱过自己创造的歌曲《莫罕丽》、《摇沙》。2011年云南省第四届青歌赛上,岩更创作的歌曲《赶摆遇见你》荣获创作二等奖,演出三等奖,2012年岩更更是荣获“中国乡土文化风采榜年度人物”。目前,岩更已创作歌曲100余首,出版个人专辑8张,收录了他的80首经典傣汉歌曲。现在,只要想听的岩更歌曲,各大网站都可以搜索到。 传承与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日渐成为文化产业中的大问题。当人们都在社会中为经济利益奔波忙碌时,还有人“顽固”地痴守在那片“未被污染的净土”时,总会令我们感动。没有他们,传统文化无以延续;没有他们,阳光将失去一抹色彩。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多元文化的一元,需要音乐工作者投入整个心身去挖掘整理与弘扬。 在收集、整理、传承、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方面,岩更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不但时常深入基层帮助村寨建立文艺队,进行文艺辅导,还经常深入村寨、深入田间地头,向民间老艺人收集记录各类民间音乐。为了收集傣族民间音乐素材,他倾其所有,几乎走遍了县内所有的傣族村寨和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地区,走访了上百位民间老艺人,收集到了大量原生态的傣调素材,避免了这些民族瑰宝的失传。因为音乐器材并不先进,在走访中,他只能用笔和录音机把素材记录下来,回到家中再细心的整理。 为了传承、保护民族音乐,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是他的家常便饭,还落下了多种疾病,为此,家人怨,朋友说。还有人说了,名利都有了,还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议论,岩更不以为然,他说:“作为傣族音乐艺人,我有义务保护好傣族民间音乐艺术,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永恒记忆,让它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他还组建了“小傣组合”合唱团,以乌兰牧骑的形式为农村群众演出,大力传播和弘扬民族音乐。 美丽的梦想 如今的岩更不仅学会了简谱,还学会了音乐制作、录音合成等技能。靠着多年的积攒,岩更陆续购置了10多万元的音乐设备,现在的他创作歌曲来更加专业了。岩更常说:“生命之树长青,一个人的艺术人生是没有终点的,活着一天就要创作一天,奉献一天”。他梦想着在音乐创作方面继续专研深入挖掘傣族民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整理融入到新的音乐作品中,推出新专辑;未来想招收徒弟,培养更多的民族音乐艺人;梦想把傣族音乐艺术推出云南、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优美的傣族音乐。 供稿:耿马县委宣传部 雷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