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风平镇芒赛村委会团结村民小组村民双岩,潜心研究和传承弘扬傣医傣药,自筹资金建设傣医傣药馆,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
傣医傣药,是傣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至今已有2千多年历史,是全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维吾尔医药、傣医傣药)之一,是祖国医药学库中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傣医傣药不断用实践经验充实、丰富、提高自己,同时在与兄弟民族和境外边民的交往中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傣医傣药讲究便、廉、验、快,医药相兼、因地制宜;用药组方的显著特色是辩证组方、精简不繁,善用奇方、独出心裁,往往药中有方、方中有药,一病多方、一方多用;所用药物多系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用药方法别具一格,除常用的水煎内服外,尚有膳食、烟熏、驱避学剂型;诊治方法除使用验方、单方外,还有针、推拿、放血、按摩、熏、蒸、沐浴、指法等方法。此外,傣医傣药在鉴别、命名、采集、加工、炮制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傣医傣药对傣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不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原因,傣医的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主要靠口传心记、指药传授、亲教秘传等方式传习。芒市风平镇芒赛村委会团结村民小组的弄召双怕嘎相亨(已故)就以口记、心记、指药的方式而精通傣医傣药,是当地有名的傣医傣药医生。但是他的儿子们没有一个精通傣医傣药。1974年出生的双岩是弄召怕嘎相亨的孙子,他在儿童时期就对傣医傣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据双岩介绍,小时候,有一名男子劳作时不小心砍伤左手大拇指,鲜血流个不停,神色慌张的伤者找到他爷爷请他帮止止血,包扎伤口。他的爷爷看过伤口后,及时配上几种中药,碾碎后在伤口敷上,几分钟后血止住了,村民露出了笑容。还有一次,自己到果园里采摘青芒果吃,不一会儿感觉肠胃不舒服并开始拉肚子,爷爷到菜园里采摘了几种果树的嫩叶,在手心揉一揉,让他用温开水服下,过一会儿肚子不疼了,也不拉了。这些事例对年幼的双岩触动很大,他开始对傣医傣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得到爷爷的指点和教化,年幼的双岩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傣医傣药师。
初中毕业后,双岩考取德宏州卫校,就读临床医学药学专业。在校读书期间,双岩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时常温习功课,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平时一有时间,他就到阅览室精读《李时珍本草纲目》、《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星期天,他还经常用学到的知识帮同学和同村村民看看病、抓抓药,逐渐地他在当地有了一些名气,还没毕业就受到几所医院的青睐。卫校毕业后,为了发扬光大傣医傣药,双岩毅然放弃了工作岗位,回到本村民小组开了一个小诊所,开始专心研究傣医傣药。经过多年的钻研,他在傣医傣药方面有了一定的造诣,精通400多种傣医傣药的妙用。后来,双岩娶了一名乡村医生,夫妻俩同时坐诊,诊所的生意日渐有所起色。可是到年头收入只能维持生活开支,没有更多节余,要把傣医傣药做强做大谈何容易。后来,双岩把诊所让给妻子管理,自己到昆明开了一家德宏傣味餐馆。由于管理有方、收费合理,餐馆的生意十分火爆。虽然经营餐馆有了更多收入,但双岩并没有放弃研究傣医傣药验方,他每天坚持精读医药知识一小时,偶尔也为父老乡亲抓药看病。
2012年,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双岩让自己的三弟到昆明接管餐馆,自己回到家乡一心一意建设傣医傣药馆。消息一传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州、市领导前往指导工作,省卫生厅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也莅临指导。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栋三层楼的傣医傣药堂已初具规模。走进双岩的傣医傣药堂,只见一大排药柜上小药箱多达500多个,每个药箱上都标了汉语、傣语的中药名称。在院场里晒满了中草药,房前屋后也种了多种中草药。为了把500多个药箱装满,双岩又投资10多万元不断跟中草药供货商订货,并组织群众到山上采集中药材。在采药过程中,他不停地给群众介绍各种草药的妙用,跟他采药的群众也学到了一些草药的用法。双岩告诉记者,从医20多年来,找他看病的患者多达几千人,一些患疑难杂症的病人经过服用他配制的中草药已经康复。随着傣医傣药馆的建成和发展,他将继续致力于傣医傣药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