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中的曼妙“三道弯”
2012年春晚,一段神奇而美妙的《孔雀舞》将杨丽萍推进了大众的视野中,其优雅的舞姿也让人领略到了傣族舞蹈精美曼妙之处。
居住在山川秀丽的西双版纳中的傣族人民,作为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们常用泼水节这样的特殊形式表达着对水的特殊感情。这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同样孕育了繁多的舞蹈种类。除了比较熟悉的孔雀舞这样的表演性舞蹈,还包括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舞蹈种类。
傣族舞蹈中被称为最富有雕塑美的基本体态是“三道弯”,是因为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视为圣鸟,而孔雀具有“三道弯”的自然形态,所以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和舞蹈风格。
所谓“三道弯”,特指在舞蹈动作中的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的形态;广义上讲,“三道弯”是东方各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态之一。
舞蹈动作过程中,舞者要经常出现相对静态的“三道弯”,那是一种人体S状的曲线姿态,称为“体态三道弯”,而通过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称为“动律三道弯”。“体态三道弯”是舞者在静态中保持S状曲线造型,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胯部的左右三道弯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而“动律三道弯”是在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的舞蹈动律基础上,运用人体其他不同部位,如头、手、肘、肩、腰、胯、膝等的每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有多种曲线交织运行,形成千姿百态的S形。
值得注意的是,傣族人民的“三道弯”躯体造型,都是配合带有寓意的手形和各种跳跃、转动的舞步,塑造孔雀“竹林曼舞”、“泉边嬉水”、“雨林追逐”等各种栩栩如生的神态和自然景象。同时,“三道弯”的体态形成还与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域的风俗、信仰、气候有关,他们信仰小乘佛教,姑娘们的服饰,大多穿着紧身上衣、长筒裙。孔雀的姿势、佛教的雕塑、服饰的特点都反映在傣族舞蹈的“三道弯”中。 奇妙的“三道弯”,神秘的“三道弯”,魅力无穷、异彩纷呈的“三道弯”。它来自山峦的逶迤,来自水波的涟漪,来自云中雾里的龙蛇,来自摇曳婆娑的花影,来自弯弯的月亮,来自回旋的清风,来自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审美心理定势,来自亚细亚大地的生态地貌……当然,它更来自于婀娜多姿的女性体态本身。
本文责编:帕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