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后,我国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的民主改革已经完成,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同胞同全国人民一起,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边疆的新变化也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很多有关少数民族的优秀题材都被看好并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电影,《摩雅傣》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拍摄的,《摩雅傣》的上映,也使当时的大部分中国人都了解了西南边疆的一个民族——傣族。
《摩雅傣》这部片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云南西双版纳,美丽的傣族少妇米汗被头人诬为散播疫疬的“琵琶鬼”,被活活烧死了。18年后,米汗的女儿依莱汗长大成人,又被头人诬为“琵琶鬼”。机灵勇敢的依莱汗逃出寨子,并被解放军所救。两年后,依莱汗成为一名医生,她回到寨子,治好了许多病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破除了“琵琶鬼”的迷信。摩雅是傣语医生的意思,影片表现了傣族村寨美丽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著名演员秦怡在片中扮演了母亲米汗与女儿依莱汗两个人物。她回忆说:“从上海到西双版纳,我们走走停停,一共走了18天,旅途的劳累自不言而喻。但是当我们到达西双版纳时,那美丽的风景令我们感觉十分清新,尤其是那澜沧江的水,碧绿清澈,看得我们真想一个个跳下去,洗尽满身尘埃……不过,紧张的拍摄生活马上把我们的想法打破了,我们要立刻去村寨体验生活。尤其是我,要扮演好两代‘琵琶鬼’母女,时间跨度大、人物性格不同,要演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得去找曾被打成“琵琶鬼”的受害者采访、学习,体验她们当时的痛苦和绝望,把一个受旧势力和封建迷信迫害的妇女形象在银幕上塑造出来。”
回忆起那段时光,秦怡觉得有苦有甜:“我们去西双版纳时,由于刚刚开始民主改革,政治上还不太稳定,在州长的亲自过问下,我们在那里得到了很多关照。到了体验生活的村子里,我们各自分散住在老乡家中,我住的那个老乡给了我一支枪挂在那里,我当然不会开枪,只是出门背着壮壮胆子吓唬人而已。我睡觉的竹楼四面都有空隙,老乡就叮嘱我说:‘晚上你要当心有人用刀子捅你的背。’因为那时还有一些坏人会搞破坏。可我实际上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死,而且我感觉那里的人都很好。白天,我和傣族人民一起劳动,晚上写人物自传、记笔记,还和傣族年轻人一起坐在竹楼的凉台上,听他们吹笛子、唱歌,每天都是深夜入睡,日子过得很充实。在拍摄外景时,我们还翻过9个山头去橄榄坝拍实景。现在回忆起来,一切都是美好而愉快的。”
在拍摄《摩雅傣》的过程中,秦怡认为她发挥得比较好的还是米汗为孩子唱摇篮曲时流露的感情。“说心里话,傣族音乐和民歌里的那种感染力实在太强了,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听了也很感动。歌里曲调的处理非常具有感情色彩。当时我们是现场录音,所以电影里面的傣族歌我都会唱。”
《摩雅傣》在1960年初春拍摄完毕。片子公映后,反应很好。
提及秦怡对少数民族的印象时,秦怡用一种很怀念的语气说:“我认为少数民族的感情十分丰富,尤其是他们的民歌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有的歌听着好像很单调、古朴,但其实里面充满了很纯洁的感情。少数民族人民本身也很淳朴,我在哈尼人的寨子里体验生活时,夜里常常听见随着晚风飘过来的歌声。这歌声实在是很美,有着一般汉族歌里没有的那种单纯、丰富和浓烈的感情。我也常常在半夜里,躺着听这歌声,学唱这样的歌……”
本文责编: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