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地震后的岗勐(帐篷)小学。
、
图为正在建设的岗勐小学。
新村建设紧锣密鼓。
双和村新居。
在建的盈江大沙坝
群众安居乐业。 [照片均为记者 张 彤摄]
去年这个时候,大盈江无眠——“3·10”地震给这个边境民族聚居县带来了灾难伤痛……
今年这个时候,大盈江无眠——掘进机不停,砖瓦厂灯火通明,建筑大军彻夜忙碌,大楼通宵生长。所有艰苦努力奔向一个目标:建设美丽富饶新盈江……
百年基业 规划先行
筹措55亿元资金,实施抗震安居、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扶贫开发、城镇建设、兴边富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生态环保、强基固本10大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两个阶段的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盈江。这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盈江重建目标。
再造新盈江是一个光荣艰巨的历史任务。
平原镇拉勐村委会弄门村民小组是一个纯傣族村寨,全村共40户人家,拆除重建39户。这个统规自建点于去年6月开始恢复重建,至2012年1月1日已有15户人家入住新居,24户于春节前全部入住新居。
像拉勐村一样,弄门是一个在原址上重建起来的村子。黄瓦白墙,掩映在榕树和竹林之中,非常艳丽,与村前广阔的良田构成一幅“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优美画卷。
“我们开了5天5夜村民扩大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挂钩单位送来很多漂亮的民房设计图让我们讨论、挑选,我们每一户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签合同、施工……”平原镇拉勐村委会弄门村民小组的殷波艳回顾了本村本户的重建过程。
殷波艳的介绍表明,县里四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区、其他县处级领导包村(居)委会、科级领导包组、县乡村组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制,落到了实处。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建工作通过了规划、设计、讨论、招标、公示、合同、监管等一系列规范、高效的运作,形成一个严密的重建工作链条。
在这个链条上,“规划”位置独特,分量很重。
省有关部门和德宏州、盈江县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目标、两个阶段、五个结合、十大工程”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坚持“五个结合”,细化10大工程实施步骤,制定了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规划充分体现了恢复重建同扶贫开发相结合、同扶持少数民族特别是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相结合、同兴边富民工程相结合、同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同加强基层建设相结合。根据“十二五”规划、桥头堡建设和重建工作的实际需要,联手完成了《盈江“3·1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制定了《盈江县“3·1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及时完成了民房、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体广电旅游等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聘请专业机构开展《盈江县“3·10”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保证各项恢复重建项目尽快落地。
周年回访,我们在美丽的大盈江畔看到,拉勐村、允冒贺哈统建点、岗勐中心小学、盈垦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每一个重建点成为周边最美丽的亮点。它们与盈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开阔的山水田园,以及民族姐妹身上绚烂的服饰,交相辉映。
“这些建筑都将成为桥头堡黄金口岸上美丽的珍珠。”一位记者感叹。
宏大蓝图 爱心接力
“重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恢复,而是要通过恢复重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011年4月1日,时任省长秦光荣在省政府盈江“3·10”地震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上强调。
再造新盈江,大盈江畔上演了一场爱心大接力。
盈江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迅速作出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亲赴盈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来自各地的解放军、武警部队、专业救援队伍、医疗专家、志愿者奔赴灾区抢险救灾,救治伤员;全国各地的企业、民众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2011年4月1日,省政府召开盈江“3·10”地震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盈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出通过多种渠道筹措55亿元资金,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两个阶段,实现5个结合,实施10大工程,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盈江。10月25日,省政府再次在盈江召开恢复重建工作会,要求狠抓工作落实,保证质量,保证工期,再接再厉,高位推动恢复重建工作,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早日建成美丽富饶新盈江打下坚实基础。
春天的阳光下,盈江县平原镇岗勐中心小学书声琅琅。校园里挂着温家宝总理前来学校看望慰问师生们时的留影。这张照片伴随着全体师生度过了四时寒暑。
一年来,爱的暖流从未间断,无时无刻不在温暖和鼓舞着盈江30万各族人民。
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给了盈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科学的指导和鼎力的援助,为再造新盈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盈江崛起的成绩单,是一份爱与关怀的长长的账单。
截至2月29日,盈江“3·1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阶段10大工程安排的国家和省级整合资金16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到位。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云南省红十字会德宏州盈江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启动项目资金1560万元,涉及民房、学校、卫生室、村民活动室、公共厕所、垃圾处理中心及后续生计项目建设。
“壹基金”继救灾期间组织价值100万元救灾物资后,再施援手,捐赠盈江3所民办幼儿园急需的1000多平方米钢架板房,帮助孩子们度过漫长雨季;参加2011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的60多户珠宝商家捐赠304件珠宝举行慈善拍卖,将募集的慈善金支援盈江震后恢复重建工作;海尔集团援建的“平原镇海尔希望小学”正式奠基……
来自云南建工集团、中十冶集团、景成集团等企业的施工队伍,汇聚盈江,参与恢复重建工作。“每绑一根铁丝,我都觉得是在为建设一个‘三好’学校而努力,一定要让孩子们放心。”正在岗勐小学施工的赵炳华师傅真诚地说。
尤其是当地干部群众,他们把工作岗位放到重建村,把“办公桌”放到重建户,夜以继日,无私奉献。有的干部职工家里也需要重建,他们却帮助挂钩户先奠基;有干部职工开着私家车,帮助重建户拉砖运沙……
记者不久前在平原镇新莲村委会东门村民小组采访时看到了动人的一幕:村民思治红与两个儿子正忙着帮施工队一起建房。他家是全组45户重建户之一,但他带着儿子帮助3户人家下好地基后才开始建设自己的房屋。
“我们要求党员干部要发挥‘思想发动引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整体工作协调员、困难问题解决员、项目工程监督员’的‘五大员’作用,挂钩联系好民房修复、重建工作。”盈江县长卫岗说。
一年来,盈江县从县直部门抽派了1950名党员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包组、包户开展工作,全县共有4385名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民房修复、重建工作,采取党员一帮一、一助一、一盯一的办法,为群众筹措建房资金,帮助群众联系建筑材料,为村民排忧解难,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齐心协力,共建家园。
创新机制 安全高效
2011年至2013年3月是恢复重建阶段,筹措25亿元资金,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从2013年3月至2015年是发展提升阶段,筹措30亿元资金,再通过3年的努力,使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新盈江蓝图鼓舞人心。
盈江地震灾区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贫困地区,从资金到技术,从设计到建材,都与再造新盈江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本着对灾区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们必须创新机制,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为新盈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盈江县委书记王明山向记者介绍了机制创新的主要举措。
为了破解资金难题,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将政府补助、信贷支持、群众自筹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充分激发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制定了《盈江县“3·10”地震民房恢复重建贴息贷款实施方案》,对在得到国家和省补助资金后重建住房仍有困难的家庭,视其偿还能力每户给予3年最高5万元贷款的贴息补助。截至2月29日,县信用联社共授信贷款8731户25642万元,共发放民房贴息贷款5697户20988万元,占已批复贴息贷款6720户的84.78%,所需利息4187.11万元全部由县财政承担。
为了充分体现民意,推进工作进度,通过创新住房重建方式,创出了原址重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异地重建,城区单元楼业主联建等成功模式。
为了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工作进度,省制定了《盈江“3·10”地震恢复重建六项制度》,即项目资金审批制度、受灾群众直补资金监督制度、土地使用审批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审计监察制度、专项督察制度;德宏州出台了《盈江“3·1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盈江县下发了《关于盈江县“3·10”地震灾后民房拆除重建工程质量监管及验收方案》等多项监管制度。这些制度紧紧围绕“廉洁、高效”两个目标,严把“资金、质量、干部”三个关键环节,采取“源头介入、多级覆盖、过程监督、结果负责”四条措施,全面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监督管理工作。
为保证工程质量,全县成立了由4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10个质量检查小组,实行每10天上报一次质量安全检查情况制度,对民房重建工程进行全覆盖式检查。累计出动监督检查人员3424人次,形成检查记录874份,发出整改通知书395份,发出停工通知5份,发现问题402个,均得到及时整改。
为了激励干部群众,该县分3批对积极筹措资金、克服困难实施民房重建的800户先进户进行奖励,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营造争分夺秒、大干快上的重建氛围。
机制护航,新盈江正在崛起。
本文责编: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