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艾罕炳独辟傣文书法蹊径
作者:晋娜 t    点击率:5810  转自:春城晚报数字报纸|http://ccwb.yunnan.cn/html 更新时间:2012/3/12 10:39:28
艾罕炳独辟傣文书法蹊径


    艾罕炳



    艾罕炳傣文书法作品

    在书法界,汉语书法自然不用多说是主流派系,但是傣文书法却非常罕见,如果还要把傣文书法写得行云流水,就更加难能可贵。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书法爱好者,艾罕炳十余年来苦心研究傣文书法,临池不辍,着力甚勤,渐自成一体。欣喜的是,舞文弄墨时,他还不忘发展傣族文化之使命,探索傣族文化艺术发展之前程,把傣族文字引入书法艺术。其仅此一点,即难能可贵,可赞可佩。

    奇  独辟蹊径

        傣文书法第一人

    在研习傣文画法之前,艾罕炳就已经酷爱书法艺术。对钢笔书法颇有建树。但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书法爱好者,他一直没有忘记推广和钻研傣族文化。于是,在他心中有了一个疑问,汉语有书法,为何傣文没有?1987年,艾罕炳开始专研傣文书法。“其实,在我们的傣文当中是没有‘毛笔’这个词语的,也就是说以前根本没有用毛笔写字的这个概念。”由于傣文特殊的形体,要运用书法书写就是“空心字填墨”,然而听起来如此简单的一个技法,艾罕炳用了15年的时间琢磨。期间,他对书法种类、特点进行尝试。从正、草、隶、篆、行等形体,笔触粗细到布局黑白都进行了尝试。最终,找出规律,自成一派。“傣文书法适合用行书形体、粗细要相间、实心不留白、慢工出细活。”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过程当中,艾罕炳还发明适合傣文书法技艺“转笔”,无愧成为“独辟书径”的傣文书法第一人。

    美  苦心研究

        行书笔态圆润优美

    从美学观的角度分析,书法的实质本身就是字形结构之艺术美的升华。没有“个性”,便谈不上所谓艺术的独创性。傣文,追溯发展轨迹从汉文书法上受到了中国汉文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优秀艺术的极大熏陶和影响,还广泛地吸取和借鉴了泰、老、缅文书法艺术特长。在艾罕炳看来,傣文的美在于字体直线与笔触流转之间形成完美结合。由于傣文书法鲜为罕见,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并没有任何参照学习之先例。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作中通过自身阅历丰富,处世明快,他习惯于随时随性挥洒,不在形式上刻意安排,近些年更潜心于草书,不求登峰造极,自寻翰墨风流。通观其书法作品,形式上挥洒自如!内容上追求高雅,使作品有着浓浓的翰墨气质。其傣文书法,字体秀美圆润、潇洒飘逸;汉文书法、笔力千钧,气势磅礴。险峻和秀雅本是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却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活  挥洒真情

        把生态文化写活

    书法风格,与作者的气质、思想、阅历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历代名家,都是艺术与学术结合,进而创造出特有的风格和境界。在书法之外,艾罕炳对生态、对大自然、对人之外的万物的观念十分朴素,但朴素中流淌着深刻。“傣族把江河称为‘咪南’或‘南咪’,意思是‘母亲’;把竹子称为‘埋咪’,傣语意思是‘母树’,皆以‘母’字冠名。总之,傣族把有别于人之外的生态之物皆以‘父母’称之,充分说明傣族对原始生态,对优美生态,对优化生态的殷切期盼。”2009年,艾罕炳在《贝叶神韵》一书中,不但介绍了傣族生态文化的内容,也追述了傣族生态文化产生的原因。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傣族人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主要来自其生存与发展文化的底蕴。”对傣文化的如此深刻了解,与他多年从事新闻事业分不开。十余年的记者、编辑和总编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历练积淀。于是,在他书写书法时,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加入生态文化,笔下的文字也变得活灵活现,充满生命力。

    延  不遗余力

        传承傣文书法

    每年过傣族新年的时候,都是艾罕炳最忙的时候,每天上门求傣文书法、春联的家乡父老络绎不绝。“近几年傣文书法慢慢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也受到大家喜爱,我发自内心地高兴和欣慰。”和其他书法艺术家不同,艾罕炳不会在意自己的作品是如何高价被国外买家收藏,他最在意的是,傣文书法能得到一份尊重。从去年开始,艾罕炳就在积极准备把傣文书法申请“非遗”保护。“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最关心的一件事情,目前我们已经成立小组,正在积极准备材料,傣文书法将值得作为傣族文化的一个部分被永久保存。”艾罕炳坦言,在傣文书法的推广之路上,他才刚刚开始,落叶总要归根,晚年回到家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开设傣文书法的学校,不遗余力地把傣文书法和傣文化传承下去。本报记者  晋娜

    艾罕炳简历

    生于1955年10月,傣族,傣名泼莎婉。早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1974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西双版纳报》任记者、编辑、主编等职务。现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兼任云南省傣族学会常务副会长。已经出版的傣文书法专著有《罕炳书法作品集》、《格言警句》等。

 

 

 

                                  本文责编:玉婷


 上一篇文章: 傣学、文化语言学和民族古籍领域的开拓者:张公瑾教授
 下一篇文章: 傣族传统象脚鼓舞传承人——波罕丙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