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景东的傣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群体,对景东古代政治经济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但到近代,傣族却神秘地在景东大地消失了。民间普遍有“汉到夷走”和南迁之说。这些说法都不完全准确。 傣族是景东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秦汉时称僚、鸠燎,唐宋时称金齿、黑齿、银齿、绣面等蛮,元明称百夷,清称摆夷。景东(开南)籍傣族在唐时就开始四处迁徙,其迁徙大多是因战争和原住地人口增加及配隶而分散。《新唐书》记载:“茫蛮本开南种,茫其君号也,或呼茫诏。永昌之南有茫天连、茫吐媷、大赕、茫昌、茫鲜、茫施,大抵皆其种,楼居无城廓,或漆齿或金齿”。《蛮书》 又载:“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并在永昌,开南杂类种也”。又载:“茫蛮部落,并是开南杂种也…… 孔雀巢人家树上,象大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仍烧其粪”。由此可见,早在唐代,景东(开南)籍的傣族已遍布今保山、德宏、临沧等地。南诏前期,景东曾借二千傣族精兵与蒙舍诏,之后这些傣族士兵就在今巍山世代居住。南诏“在设银生节度期间大量征用景东傣族军士驻守各边关要隘,这些兵士大都在当地娶妻生长,终老各地。《四川傣族情况调查》中记载:四川所属建昌一带草寇打攘,朝廷调颖国公傅兰玉征剿,景东知府率家兵九千前往协剿,因知府途中染病,所有家兵请家将余伏成率领前征,余氏兄弟叔侄四人受此重任,不辞劳苦,愿与国家效犬马之劳。战事结束后,奉旨在建昌立五卫八所,改兵为民,婚娶耕种,从此改他乡为故乡。《明史·土司传》又记载:米昌千户所土官贤姓,其先云南景东耕种也,徙其族来种田,洪武十六年(1383 年)归附,以随征东川芒部,授世袭千户,居所治城外,所辖夷(傣族)仅八百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记载说:凉山傣族多是近二三百年从云南景东等地逃荒来的。渡口一带傣族来自景东暗瓦,距今约五六代。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景东傣族人民经历了世代的动乱,各族人民特别是傣族人民承载了沉重的徭役斌税,大部分人无法承受沉重的压迫和剥削,四处避难逃荒。特别是各类战事之后,许多士兵都在当地变兵为民,流落异乡,致使傣族人口大为减少。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滇西南暴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清政府派兵对起义军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清军为解决给养,对傣族村寨进行无情洗劫,作为统治景东数百年的傣族陶氏知府,又是起义军主要打击对象。反动清政府千方百计挑起民族矛盾,致使民族仇杀增多,傣族人民只好丢家弃口,大部向南方迁移,少部分在其他民族帮助下,隐名改籍,溶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到2004年末,全县仅有傣族2696人。
冯怀勇摘自《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银生古城景东》一书,题目为编者按所加
编辑 宰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