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元江傣族傣腊支系族源族称初探
作者:许潆心x    点击率:4692  转自:个人博客 更新时间:2010/11/12 9:24:35

元江傣族傣腊支系族源族称初探

论文摘要:元江傣族傣腊支系与汉、哈尼、彝族、白、等其他民族杂居,与壮侗语族的壮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朝一千多年历史,在与其他兄弟民族发展城乡经济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来进行族源族称的探析,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元江傣族   傣腊支系   族源族称

         

                                              前言

元江傣族傣腊支系与汉、哈尼、彝族、白、等其他民族杂居,与壮侗语族的壮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朝一千多年历史,在与其他兄弟民族发展城乡经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傣锦、服饰、蒙面情歌、雄狮舞,以及羊奶菜、弯根酸菜等传统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来进行族源族称的探析,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元江傣族傣腊支系的现状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接壤,北与新平县紧邻。县境南北长64.5千米,东西宽71.5千米,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2766.54平方千米,坝区面积91.46平方千米。辖有6乡4镇3农场(不含省属元江农场),总人口20万人(2004年)。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327米。年均气温23.8℃,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水31.483亿立方米。海拔海1300米以下的热区达166万亩,海拔1000米以下待开发热区面积有20多万亩。

  元江山川毓秀,物华天宝,古有“滇南雄镇”盛名,今得“天然温室”、“哀牢明珠”美誉。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征十分突出。县城座落在元江(红河)两岸,国道213线(高速)、国道323线与红河经济干线交叉处,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距省会昆明市216千米,距玉溪市红塔区128千米(均为高速公路路程)。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三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自治县。全县傣族人口25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5%,共有108个村寨,7种支系(7种自称),其中,傣腊支系有36个村寨,10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元江(红河)两岸的东峨镇曼来村委会、澧江镇的桥头、龙潭、那整、南洒、南昏村委会和江东、红河、凤凰、玉河四个社区,新平、红河县也有少部分,他们与汉族交错杂居,吸收了汉族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力发展较快,较早地进入了封建地主经济,1659年清政府在元江率先推行土改归流,从此元江广大傣族群众直接遭受到民族内外地主阶级和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新中国成立后,傣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1980年成立了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二、  元江傣腊的历史源流

    元江傣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所幸的是自清代至民国以来,由于较好地保存了《元江府志》、《元江州志》、《元江志稿(县志)》的历史资料,这为我们探索元江傣腊的历史提供了及其重要、详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元史?地理志》载:“元江路。古西南夷地,阿盘诸部蛮自昔居之,宪宗四年内附,七年复判乱,率诸部筑城以拒命。至元三十年,遥立元江府以羁摩之。二十五年,命云南王讨平之,割罗盘、马龙、步日、思么、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您陀十二步,于威远立元江路。”又载“马龙部。因马龙山立寨,在本路之北,所居蛮阿棘,元初立为千户,属宁州万户。至元十三年,改隶元江万户。二十五,属元江路。”

《明史》也有记载:元江古西南夷极边境,田惠笼甸,又名因远部。南诏蒙氏以属银生节度,徙的蛮苏、张、周、段等十姓戌之,又开威远等处,置威远焉。后和泥(哈尼族)侵据其他。宋时,侬知高之党窜居于此,和泥又开罗僰甸居之,后为么些、徙蛮、阿僰诸部所据。元时内附。置元江万户府。后于威远更置元江路,领罗僰(元江)、马笼(新平)等十二部,属临安(建水)、广西(泸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元江府。十七年(公元1384年),土官那直来朝贡象,以那直为元江知府,赐袭衣冠带。十八年(公元1385年)置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隶之,以土酋白文玉为副长官。二十年(公元1387年)。遣经历杨大用往元江等府练兵,时百夷屡为边患,帝欲发兵平之故也。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置元江府儒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知府那荣及白文玉等来朝贡。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荣复入朝贡,帝厚加赐予。遂改为元江军民府,给之印信。荣请躬率兵及馈运,往攻八百(今泰国清迈)帝嘉劳之。……九年(公元1411年),那荣率头目人等来朝贡马及金银器,赐予如例。据《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明实录·太宗实录》、《明实录·永乐实录》记载元江傣族那氏土司先后五次朝贡。以上史料详细记载证实了“元江府”改升为“元江军民府”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元江傣族那氏家族不断走向兴旺发达的历史过程。而那氏就是今天的元江傣族支系中的傣腊,追根溯源他们就是“宋时,侬知高之党窜居于此”的后裔。

  《元江府志》、《元江州志》载:“那氏据有元江,改城澧社江。”“侬人其种在元江,与广南同俗,是侬智高之党窜于此者”。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傣腊与壮族的历史渊源关系。

    三、  元江傣腊族源族称

    据以上史志记载可知:自宋代以来,元江就有壮族支系的侬人居住,一千多年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朝,侬人均在元江生息繁衍。民国初年编纂的《元江志稿》,不但有比较详细的文字记述,而且还绘有民族服饰的侬人图谱,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时期侬人仍然有一部分居住在元江的事实。1986年以来,云南省民委的何正廷同志和侬鼎生老师与元江学者在元江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收集的实物证据,更进一步证实:傣腊就是壮傣民族融合的结果,这也就是元江侬人在元江现代史上消失的真正原因。

    解放以后,在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感召下,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统称为傣族。至今在傣腊内部自称傣摩或傣腊,他称水傣。

                  2010年7月23日

作者:许潆心,女,傣族,元江傣族协会会员。邮编:653300

             手机15887725391  QQ328726011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西双版纳古代土司军制略
 下一篇文章: 生态视角下的新平花腰傣文化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