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柏桦散文《母亲的村庄》获国家级文学奖
作者:>>>>>>>>    点击率:3685  转自:傣族网 更新时间:2010/7/21 15:46:31

 

 

 

柏桦散文《母亲的村庄》获国家级文学奖

 

2009年12月,柏桦散文作品《母亲的村庄》在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祖国颂”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作品欣赏】

 

母亲的村庄

 

柏桦(云南 傣族)

 

 

 我的母亲柏老太太出生在一个名叫席草寨的傣族村子,她比共和国年长9岁,已是年近七旬的古稀老人。柏老太太一生坎坷,年仅7岁便失去父亲,母亲改嫁他乡,年幼的她和姐姐在老叔家长大成人,12岁才背起书包走进学堂,因学习成绩优异,18岁被保送到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里一处高寒山区的乡镇小学做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后来,又调到另一处乡镇的中心校任教,再后来,调到州府,在一个县级幼儿园做了幼儿教师、副园长直至退休。

母亲的成长历程,无疑是贫困落后的中国边疆以及中国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的一个充满希望的传奇故事。

我比母亲还要幸运,竟然跑到北京念了四年大学,这是席草寨我的母亲辈和外婆辈的人们不能想像的事情。我的工作比母亲“阔气”,母亲曾先后担任小学、幼儿园教师,父亲离休前在中学任教,而我大学毕业就分到老家的一所大专学校教书。工作以后,时间或长或短的,我又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鲁迅文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做过学生,有了很多往返穿梭于云南边疆和祖国心脏的机会。

当我一次又一次乘坐钢铁做成的大鸟遨游在祖国的蓝天之上,俯瞰美若锦绣的云南大地,那个名叫席草寨的小村庄在盘亘交错的群山河谷之间羞涩地躲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徜徉在天安门广场,我仿佛是代表席草寨的全体村民到北京看望伟大领袖毛主席,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问好和致敬。虽然我没有在席草寨出生和长期生活,虽然我还没有念完小学就跟随父亲进城做了“城里人”,但从懂事到现在,我无数次地到过席草寨。由于迄今为止我是那个村子目前健在的后人里进过的学校最多、到过的地方最多的人,无意中我已把自己当成这个云南省省级文明村派出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

我很高兴有幸成为“诗人”和“作家”,借此让文山州、云南省以外的人通过我,知道席草寨的存在。在我完成于2005年4月、写于昆明翠湖湖畔长达一万多字的散文《被都市遗忘的村庄》中(刊载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诗人诗选》),我用了很大篇幅描述席草寨和那里的亲人们,重温故乡带给我的鲜美回忆和绵绵乡愁:

席草寨是我妈妈的出生地,也是文山县较好地保留了傣族特色的一个村子。这里的百姓和我去过的其它傣族村子的百姓一样,勤劳善良,乐天开明。席草寨邻里和睦,民风淳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席草和石头是席草寨的两样特产。寨内房屋多用石头垒墙,道路也多以石板铺成。寨名则因当地盛产用来打席子的席草而得名。一到寨头,就可以看到纯净得没有任何杂质的席草在一丘丘水田里绿茵茵的甚是养眼,构成一道道曼妙的风景。席子的销售是席草寨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夜里,打席子的声音在寨子里起起落落,甚是好听。用席草打出来的席子柔软结实,并有一股淡淡的席草清香。

 席草寨另有一个令我肃然起敬的特色:在我去过的几个文山县的傣族村寨里,只有席草寨的孩子们从小接受‘双语(汉语、傣语)教育’。两年前母亲与我去席草寨过花饭节,进村后路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用傣话和母亲打招呼、拉家常,请她去家里吃饭。而另外一些傣族村子,会说傣话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故乡的村庄,藏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当我疲惫不堪的心在城市的物质海洋里漂浮挣扎,寻找着陆点和喘息处,它是我精神的皈依之地,我在对它记忆的一次次温馨回放里洗浴魂魄,愉悦心灵,它赐与我的那一份情感,深厚、笃定、温暖、亲切,是我今生享用不尽的无价之宝。”

“如果我在城市的眠床上突然听到火车汽笛的鸣唱,我多愁善感的心会为之一颤。我会怀念远方在都市的背影后面羞涩躲藏的故乡,会惆怅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感慨人生如一次过境、一次大梦,而我只是一个背井离乡,在旅途中、在睡梦里行色匆匆的游子和过客……”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故乡,故乡,我想起她……故乡,我亲爱的故乡,高山青,绿水长,长相忆,永难忘。(张明敏《故乡》)”

 “我又回到钢筋混凝土的丛林,又回到我的寂寞,我的黑夜,慰藉我的,是对故乡肥沃、鲜美的回忆。”

这种赞颂和依恋,也是一种感恩,虽然我知道,这份恩情永难报答。因为,在那片红土地上,奔腾的河流中一朵朵绽放的浪花,绵延的山岗上一枝枝盛开的红山茶,温暖的石头屋里一回回难得的欢聚,红土捶成的平整房顶上一次次心无旁骛的遐想……都已成为我生命中珍贵的回忆和丰富的滋养。漫步人生路,我有幸得到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荣誉,属于我的父亲母亲,属于与我的母亲有关的那几个小小村落尤其是傣族村寨。

完成《被都市遗忘的村庄》不到一个月,我就回到了席草寨,就像倦飞的鸟儿回到属于它的那片丛林。睡在母亲亲手编织的草席上,我有如卸下所有烦恼和羁绊的幸福无知的婴儿,在故乡散发草席清香的夜晚梦回未经污染的春天……

我保存着的一本由文山县文联主办的《盘龙河》杂志(2002年第一期),有一篇由文山县文联主席何源梅撰写的纪实散文《走进傣家文明村》,这是她的“席草寨印象”:

“席草寨属于河谷干坝地区,距文山县城51公里,乡政府4公里,村民全都是傣族,共有1141272人,主要耕种旱地,种植玉米、席草、辣椒、花生等作物。”

“素有‘席草之村’美誉的文山县红甸乡席草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文明村寨。那里,土地泛金,小桥流水,既有蓝天绿地的古朴韵味,又有白墙碧瓦的现代时尚。然而,最打动人的,还是粮食满仓、猪鸡满厩的富裕生活,干净整洁的村内环境,和谐无争的人际关系,文明互助的良好风尚……

“傍水而居的傣家人,就生活在这没有废气,没有废水的地方。无论是老寨还是新村,房子的外墙、内墙皆用石头砌成,吊脚楼是用竹子编制的,远远看去,错落有致、绿树掩映……

“这个村子自从解放以来没有人违法犯罪,村里有纠纷都在村干部的主持下得到解决……

“傣家人最懂得敬孝和礼仪,每年六月二十四,都要把出嫁在外的妇女接回家,用好酒好菜招待,让她们享受娘家人世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

村子虽小,名气却大,有不少官员视察过席草寨,有不少媒体报道过席草寨,更有不少摄影家自费前来拍摄过这个与众不同、用石头建盖的席草寨。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席草寨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文山傣家人最重要的 “花饭节”举办比之往年更为隆重热闹的各种节庆活动,母亲和我都接到了请柬。由于工作繁忙,公务缠身,我没有回去,但我会在梦里看到席草寨的村头村尾一层层一片片绿色的席草,听到大姨在灯下辛勤劳作打草席的小夜曲……

席草寨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富裕、文明的省级文明村,母亲和我也走出了神奇、美丽的红土地,分别成为县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两代傣家女,担负起为社会主义国家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庄严使命。

母亲的村庄,两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

 

(注:本文刊载于《民族文学》杂志2009年第十二期,在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祖国颂”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作者简介:柏桦,云南傣家女,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专业,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鲁迅文学院96届文学创作专业班。1984年4月开始发表作品,诗歌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诗人诗选》等作品集。现居昆明,任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月刊副主编。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光邦鼓 雌雄相配不落单
 下一篇文章: 傣族女画家玉管举行个人作品展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