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对德宏傣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
作者:龚敬政    点击率:5014  转自:傣族网/傣族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二集) 更新时间:2009/9/26 21:56:12

 

对德宏傣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

 

龚敬政

 

 发展教育是振兴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崛起的不竭动力。傣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2000年全国傣族人口为1159万人,其中云南傣族人口为1142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思茅市和玉溪市等州市。德宏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一,2005年底,德宏州傣族人口340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10678万的3187%,约占全国现有傣族人口的25%。大力发展傣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傣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加快德宏傣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对边疆稳定和民族进步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德宏傣族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德宏的傣族教育最初是寺庙教育(又称奘房教育)和家庭教育。现在的傣族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部分,重点是学校教育。

(一)德宏傣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巨大发展  

德宏的学校教育始于1820年,但新中国成立前发展十分缓慢,1949年全州境内仅有152所小学,教员208人,学生5 000多人,其中,傣族学生只有280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德宏民族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826所,教职工1.33万人,在校学生20.16万人。其中,傣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在校生中傣族学生占60%以上)210所;傣族教师2 098人,占全州教职工人数的15.69%;傣族学生5.86万人,占全州在校生数的29.07%。全州基本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基本协调发展的民族教育体系。

(二)积极探索适应傣族儿童少年成长的教育模式  

为寻找适应傣族青少年成长的教育模式,德宏州几代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依靠国民教育促进傣族教育,通过傣族教育促进傣族群众文化科技素质提高的路子。  

1.针对农村傣族居住比较集中,生产生活相对封闭,相互交往多数使用傣语,学前儿童不通汉语或汉语基础较差,进入学校后学习汉文教材难度较大的实际,为帮助傣族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德宏的教育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汉语与傣语的双语双文教学的实践探索。1955年,德宏州政府确定了“少数民族学生应当首先学好本民族语文,同时必须学好汉语文”的方针,并在部分傣族小学推行双语教育。  

2.1982年州教育局作出了在民族小学开设民族语文课的决定,制定了傣文教学大纲,编写了小学1~10册傣文课本,并在傣族小学实施。  

3.1987年州教育局将傣文、景颇文教学大纲修订合并为《全日制小学民族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第一年以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第二年开始学习汉语统编五年制教材的小学六年教学方案。  

4.加强双语双文教师的培养培训。为落实《全日制小学民族语文教学大纲》,德宏州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双语双文教师。一是在原德宏州民族师范开办傣语班,培养傣汉双语教师;二是对傣族考生实行加分照顾或降分录取,选送优秀傣族学生到师范院校学习;三是对在傣族地区任教的教师进行傣语培训。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双语双文教师不足的问题。  

5.建立双语双文教研网络。为使双语双文教学健康发展,1987年州教育局成立了民文教研编译室,负责全州民文教材编译、教材教法研究、教学评价及师资培训工作。县市教育局教研室和乡镇中心学校傣汉双语双文教研员,负责指导双语双文教学工作。  

通过实施双语双文教学有力地推动了傣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为在傣族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傣族少年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傣族优秀人才。

(三)以实施傣文扫盲为重点,全面开展成人教育  

为提高农村傣族群众的素质,德宏州全面开展了以扫除青壮年文盲为重点,以学习科学种田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傣族成人教育,编印了《傣文扫盲教材》。在傣族聚居区实施傣文扫盲,全州共扫除傣族青壮年文盲3.34万人,为提高农村傣族群众文化水平、普及实用科技作出了贡献。

(四)社会教育不断扩展  

在傣族地区教育工作中,德宏州在重点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还注意着力开展社会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傣族干部群众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科技知识等宣传教育。《德宏团结报》开办了傣语版,德宏电台开办傣语节目,德宏电视台开办傣语德宏新闻、傣语电影(电视剧)译制,德宏民语委、德宏民族出版社、傣学研究会等有关部门出版了傣文实用科技丛书、报刊杂志、国家政策法规、傣族民间故事、诗歌小说、学术论文、山歌谚语、戏曲剧本、汉傣词典、新词术语、傣族历史等书籍,为弘扬中华文化、傣族文化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傣族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德宏傣族地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傣族干部和科技人才队伍,很多傣族干部都走上了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岗位,很多傣族科技人员成为各单位各部门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成为建设德宏的主力军,为德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德宏州傣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傣族地区教育出现了值得加以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   傣族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率高  

德宏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于2000年低标准地通过了验收。6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下了很大力气抓巩固提高工作,但傣族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特别是初中段傣族学生辍学仍然十分严重,成为傣族迈向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直接影响着傣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造成傣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长期以来,广大傣族地区群众普遍存在着小农经济思想,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生活,认为凭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农民只要勤耕苦作就有饭吃,饿不着肚子,读不读书没有多少关系,认识不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生产力,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科技含量,不懂得有文化知识才可能当好人、当能人、当富人,才能创造富裕美好生活;对“民族振兴,教育为本”的道理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不到读书是下一代青少年成人成才和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也认识不到学习和掌握文化科技知识是新一代必备的素质和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还认为“‘普九’是政府要孩子读书,不是孩子要上学”等等;更认识不到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落后就要挨打,知识就是能力,就是竞争力,它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决定一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运。由于思想上危机感不强,缺乏紧迫感和竞争拼搏精神,必然导致对教育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缺乏读书的动力。  

二是经济困难的影响。德宏是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农业州,2005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 504元。德宏的傣族,绝大多数是农民,虽然傣族的收入较其他少数民族要高一些,但上学、看病两项支出仍是一般傣族家庭难以承担的。除九年义务制教育外,傣族学生上高中、读大学每年所需费用远远超过一般傣族家庭的年均纯收入,持续升高的教育成本,使很多傣族家庭不堪重负,导致很多贫困家庭子女无法完成学业而中途辍学。  

三是由于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扩招,大中专毕业生增多,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德宏州企业单位少而小,企业改制,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就业渠道狭窄,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设置高门坎。在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农村傣族群众普遍认为过去让孩子读书可以脱离农村,参加工作,当干部,吃皇粮,现在许多高中、中专甚至大学毕业生都难找到工作,农民的儿女读完书还得回家务农,读书不读书都一样,读书不但找不到工作,还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多读书不如早回家务农、打工,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四是大多数傣族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缺乏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不懂得怎样教育好孩子,更不会辅导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听之任之,认为孩子读不读书无关紧要,只要不吸毒、不违法就行了,在孩子的读书问题上要求不高,督促不紧,鼓励不够,没有尽到家长的义务和责任,致使后进学生和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不愿继续读书而辍学。  

五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管理差,教师素质低,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不高,致使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混着走,基础相当差,升入初中后,学习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返家。  

六是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推广应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员流动、信息交换不断扩大,这些交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科技进步出现的网吧、电子游戏室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少年儿童产生了直接的消极影响,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少年儿童无心学习,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而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这些上面,迟到、早退、旷课,致使学习下滑,厌学逃学,辍学在家。  

统计分析显示,在辍学学生中,因家庭成员观念跟不上时代要求不支持子女读书而辍学的约占40%,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的约占30%,其他原因辍学的占30%左右。

(二)“双语双文”教学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国家教育部1991年、2001年两次组织实施小学、初中课程改革,中小学从教育理念、教学大纲到教材教法都有很大变革,使原来建立起的德宏傣汉双语双文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不能及时调整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要求,严重影响了傣族地区小学教学质量。例如,盈江县新城傣族乡中心小学,过去曾经一度是全州双语双文教学的先进学校,教学质量比较高,但进行课程改革后,2004381名小学毕业生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统测,总分在100分以上的只有162人,占42.5%100分以下的有219人,为57.5%。主要原因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后,双语双文教学没有随之改变,汉语教学与双语双文教学出现了严重脱节,汉语教学与双语双文教学形成了两张皮,双语双文教学不但没有发挥帮助傣族学生学好汉语知识的功能,反而成为傣族学生的又一门学业负担。

(三)由于德宏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致使初中毕业不能升入高中的傣族学生失

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德宏州的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段教育的最薄弱环节。全州现有1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 721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仅为10.67。由于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偏差,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办学规模小、条件差、师资不足、素质不高、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现有的办学条件、规模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德宏州每年约有2万多初中毕业生,仅有7 000多人(傣族生占20%)能升入高中段学校就读,还有1万多人不能继续升学就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使包括傣族在内的许多初中毕业生丧失了继续升学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大力发展德宏州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四)多元文化冲击,传统教育弱化  

傣族是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好学上进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是教育一代又一代傣族青年健康向上的有效形式和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发达,信息技术在农村广泛应用,传统的傣族文化传承方式受到很大冲击,村寨中唱傣歌、演傣戏的良好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地坚持,以读书学习、好学上进为荣的风气被弱化。农村傣族群众,特别是傣族青年在思想多元化和生活方式多样化面前变得不知所措,难以应对,导致一部分傣族青年思想空虚、信仰危机、忘记传统、不学无术、不求上进、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这种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影响却很坏。这种现象如不能尽快扭转,对整个傣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恶劣而深远的影响。

三、对策及措施  

针对德宏傣族地区教育和傣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和今后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   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读书学习的社会风尚  

转变广大农村傣族群众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傣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思想认识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就不可能有对教育的足够重视,更不可能有读书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要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干部和青年、妇女小组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农村傣族群众中广泛开展关于读书和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意识。傣族干部要率先垂范搞好宣传,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各种媒体,特别是傣语傣文媒体要大力开展教育宣传,营造浓厚的争送子女入校、争相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使支持子女读书为荣、不支持子女读书为耻成为傣族群众的共识和傣族地区的良好风尚。

(二)   完善教育机制,建立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教育机制,建立傣族儿童少年学习的保障体系是傣族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从国务院到村委会各级政府和组织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从德宏的实际情况看,要像抓计划生育和禁毒防艾那样抓孩子的读书学习,把依法送子女入学纳入村规民约、寨规民约和家族公约,并认真加于落实,才能保证农村傣族适龄少年儿童到学校读书。要在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傣族家庭贫困学生救助体系,切实帮助家庭贫困的傣族学生解决生活费和高中、大学学费,才能使所有农村傣族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大学的学业,才能使更多的傣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整个傣民族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三)   改革双语双文教学,提高傣族地区小学的教学质量  

在不通汉语或汉语基础较差的傣族地区开设傣汉双语双文课程,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全国新的小学课程改革与原来的双语双文教学在课程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吻合之处。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对双语双文课程进行改革。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双语双文课程的定位、学制、教材等进行修订,加大双语双文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双语双文教学水平,使双语双文教学更好地为学好汉语知识服务。在民族小学教师中推广双语,每一位教师既要懂汉语,又要会讲民语,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傣族学生的巩固率,达到提高傣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傣族青少年接受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和谐。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是改善现有教育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我们要像重视普通高中一样重视职业高中,像抓普通高中建设一样抓职业学校的建设。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特别要争取对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特殊政策,努力大幅度增加傣族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让更多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傣族学生进入职校学习。通过职业培训后提升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并积极向外输出傣族剩余劳动力,使更多的傣族青年通过向外输出进一步得到学习,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得到发展。

(五)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全党全民都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办法加大宣传力度,使德宏傣族更加重视教育,更自觉送子女到校读书。二是要充分利用傣语德宏新闻、傣语电视频道、傣语广播、《团结报》傣文版、傣戏团演出的傣歌傣剧这些媒体对农村傣族群众进行教育,要对现行宣传体制进行改革,丰富内容,重心下移,使其深入到农村、农户,充分发挥媒体的教育功能。三是农村基层文化组织是傣族农民群众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要加强对村寨文化组织的指导、帮助和扶持。四是要正确引导奘房教育,充分发挥佛教文化积极的教育作用。对傣族信奉佛教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先进”和“落后”来加以评判,要敢于承认和肯定佛教对傣民族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佛教的教规、戒律中关于不偷盗、不杀人、不奸淫、不抽烟、不吸毒、不酗酒、不说谎等与社会公德相吻合的东西,必须在傣族群众中积极提倡,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为重要是还要充分利用佛教,宣传教育和读书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振兴经济的基础。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德宏傣族青少年一代接一代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的充分发展,整个傣民族素质的提高,傣民族的希望,更离不开教育的充分发展,德宏金孔雀的腾飞呼唤着傣族地区教育的腾飞。

(作者单位:德宏州人民政府)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傣语文教育及其发展探析
 下一篇文章: 南传佛教在傣语传承中的作用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