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双版纳傣语教育的思考
玉拉罕
西双版纳是以傣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傣族自治州。傣语教育是整个西双版纳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提高傣族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傣语教育面,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是当前西双版纳州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也是振兴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经济的基础。
傣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不甘落后又热情好客的民族,它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800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文字的产生,对傣族的壮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对今天的傣族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里,笔者想谈两点自己对傣语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一、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傣语教育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加大傣民族的教育力度和培养傣族干部的后备人才,是当务之急,事在必行。
1. 形成义务参教群体
这支义务参教队伍,由全州的傣族干部职工组成。用5~10年时间,协助乡镇、村、寨
完成傣族地区的傣族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学生的巩固率,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傣族学生辍学的问题。需要我们傣族干部、职工们利用业余时间走村串寨,做思想工作,让家长和学生们提高认识,达到主动求学的目的。①傣族领导干部处级以上的,挂一个乡镇;②科级的傣族领导干部挂一个村委会;③一般的傣族干部职工挂一个自然村。让这支队伍形成强有力的义务参教服务队,为傣民族的后代尽上自己的一份力吧。
2. 提升教学条件
傣族自治州,就应该体现出傣族教育的亮点。目前,虽然大部分傣族地区都在实行“双语教学”的教育,但只是在小学校实施,学生就读很分散。建议建立一所傣族“双语教学”的中等学校,负责培育傣族双语教育人材。这是时代所需,是傣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傣族教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相信有了正规的教学体系和现代科学教育以及专门的校点后,傣族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得到巨大发展,新一代傣族人才将脱颖而出。
3. 傣族干部的培养问题
党对民族干部的成长、培育,历来都很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傣族干部涌现而出,为西双版纳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原来茁壮成长起来的傣族干部大部分已退休,在岗的人也接近退休的年龄,新一代傣族人才少得可怜,这样下去必出现傣族干部断层的现象。为此,建议:①从历届大专(含自费和自考生)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傣族优等生到州民族干校进行干部管理性教育后,派到乡镇锻炼工作,成熟一个任用一个;②从事业单位优秀职工中过渡到公务员后,提拔到行政部门任用;③从村委会优秀干部中过渡到公务员后,提拔到乡镇党委、政府任用。目前,只有采取此办法才能尽快培养出新一代的傣族干部,避免出现干部断层。
4. 重视民俗、民风的教育与传承
傣民族从古至今都保持着诚实憨厚、尊老爱幼、勤奋向上、勤劳致富、礼貌待人的品质。它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涉及到傣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里提到的是民俗、民风的教育与传承的问题。建议:西双版纳州高初中生开设傣族民俗、民风课程,让土生土长的版纳人了解掌握当地主体民俗、民风和生活习惯。此外,在社会教育中,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民族团结和睦相处。
二、加大傣语教育力度
傣语是傣族人民传播知识、信息交流、沟通感情,促进民族团结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工具。这里所讲的傣语教育,就不只对傣族的在校学生了,而是包括全体的傣民族在内都应该接受傣语的教育。
1. 扩大傣语教育面
建议:除在傣族地区的乡镇中小学校和部分村寨普及傣语文教学外,机关、厂矿、企
业、各村各寨只要有傣族在的地方都应该普及傣语教育,让傣族同胞们学习、认识自己的语言文字,了解掌握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为此,本人认为我们傣民族要向前发展和壮大,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首先就得把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掌握好自己的历史、文化,其次就要大量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2. 普及双语教学
民族双语教育是发展“多元文化”的基础。发展“多元文化”的前提是要培养出大量
的“双文化人”,社会上存在“双文化人”才能使具有不同文化的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民族语言文字不但是少数民族的社会交际工具,而且还是少数民族组织生产生活、繁荣文化、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继承,大部分都是依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因此,普及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不能只限于学校和部分村寨,一定要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初高中(民中、职中)学校普及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傣族学生学会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后再进行深化使用,发挥有效作用,不然就会出现学了又忘、忘了又重新学的现象。目前,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学的傣文,只是拼拼读读。毕业时,学生只会读会写,看一般的文章,写一般性简短的字句而已。如果,初高中的傣族学生再深化双语教学,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掌握和把握好两种文字,使用两种语言文字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对提高本民族的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加强佛寺的教学力度
佛寺的出现和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傣语称为“康朗”的人才,在傣族传统文化的发
展史上起到推动作用。佛寺里的佛爷们,为傣民族的傣语教育也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处理佛寺与学校的关系上,绝大多数的佛爷们都妥善处理好了学生上课时间和佛寺活动的时间,尽量避免当和尚的学生出现旷课、缺课的现象。建议:在今后的佛寺教育中,佛爷除教和尚们学佛经外,要对和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佛学教育的质量,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希望,现有佛寺的傣族村寨的佛爷们都要为今天的傣语教育承担部分的教育义务。如:在校生在佛寺当和尚期间,佛爷应系统地教和尚学新傣文,学习材料采用小学傣语课本,让带有双重身份的和尚、学生,在学校上课时学到的傣文回到佛寺巩固、加深。为了提高本民族的素质,就得全民族都行动起来,把傣语教育工作推向新台阶。
4. 深化和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
傣族章哈的演唱活动,虽然是一种“娱乐”形式,但它的一切形式的活动都在继承、传播、弘扬民族文化,是民间传统教育的一种方式。一是义务承担了启蒙教育。早期能让孩子受到启蒙教育,章哈把傣文字母编排成通俗易懂的、有韵律的字母歌,教儿童唱或讲给儿童听,让孩子们早日接受教育。二是传播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生产知识。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傣族人民逐步形成了自己完美的社会关系与伦理道德、生产知识以及民族历史知识等。这些知识的传播、教育大部分都由章哈们来演唱完成。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充分调动章哈这支演唱队伍融入到教育队伍里发挥他们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健全章哈活动组。目前,除州县两级建有章哈协会或者民族民间歌手协会外,大部分乡镇都没有这个组织。因此,要求乡镇级到村委会级必须建立章哈协会或章哈活动小组,由协会、活动小组来组织,发动章哈们积极投身于傣民族未来的教育中去。其次要重视和培养章哈的创作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承、发扬傣民族民间文化离不开章哈们,他们不但是民间文化的继承人,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傣语教育的基石之一。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傣族作者少得可怜,特别是用傣文创作的就那么几个老作者,情况很危机。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要部门一定要充分重视傣族作者的培养,花大力、下功夫,采取各种措施举办培训班。最少每年每个乡镇举办1~2期创作人员培训班,为傣族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他们,使薄弱的编创队伍尽快成长壮大起来,为今后的傣语教育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勐海县文化体育局)
本文责编:帕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