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长 刀林荫:
傣族生态文化传统,为西双版纳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弘扬傣族生态文化观,对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西双版纳具有重要作用,继承和弘扬傣族的生态文化观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坚持生态立州和环境优先的思想,在重大决策、区域开发、项目建设、评优树先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要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得到永续利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谋求发展,通过发展来实现更好的保护,进一步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应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生态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强化森林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的职责和权威,用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争取收到最好的成效;要坚持弘扬保护生态的优秀民族传统,掀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新高潮,承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以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为已任,为把西双版纳州建设成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美丽家园而不断努力。
云南大学贝叶文化研究中心 秦家华:
2006年4月在我国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发表的《普陀山宣言》中提出:世界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可见,追求和谐是世界性的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研究南传佛教和傣族社会和谐,可以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问题提供一份典型的个案材料。此外,南传佛教的宇宙观、哲学观、智慧观、审美观、善恶观等等,都包含着不少天人和谐、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研究。
云南大学贝叶文化研究中心 郭山:
从人口理论、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夷人生育不繁”、生男生女都一样,体现了南传佛教文化对傣族家庭传统生育行为观的积极影响。另外,傣族传统文化对家庭生育观念及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源于傣族社会独具特色的社会风尚、合理有效的村寨保障机制、悠闲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网络。而这种社会环境的造就在很大程度上又缘于南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共同体生存方式,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功能。当下,其在控制人口增长、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仍有待我们去探讨。
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事务局 岩香宰:
西双版纳旅游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以具有浓郁、厚实的民族特色的贝叶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支柱,把保存在贝叶经里的这些傣族传统文化精华展示给旅客。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傣族贝叶文化这一大旅游资源,打造西双版纳生态旅游。
西双版纳州妇联 陈爱林:
弘扬贝叶文化,需要我们用时代的眼光对贝叶文化进行审视,分析贝叶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的开放性、世俗性与现代文化的渗透性、地域性与现代文化的公共性及贝叶文化思维方式与现代思想方式的差异,认清贝叶文化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问题,用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眼界,充分认识贝叶文化在构建和谐西双版纳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南大学贝叶文化研究中心 周娅:
贝叶文化既是古老的文化、智慧的瑰宝,更是灿烂的文化遗产、社会创新的活力。特别是《中国贝叶经全集》的出版发行,提升了民族文化价值,有助于中华佛教文化与东南亚、南亚各国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谐关系的发展,从而增强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云南大学 杨寿川:
贝叶文化内涵丰富,是傣族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历法、工艺、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建筑技术以及民风民俗等,其民族性、地域性、持续性、原生性、跨越性等特征十分鲜明。建议:深入挖掘和认真研究贝叶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开发利用贝叶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实施“傣族贝叶典籍”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程,大力发展章哈演艺业,建设世界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贝叶文化中的史诗、民间故事以及南传佛教音乐等,都是影视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重视文化传人的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王军健:
从傣族贝叶文化和傣族谚语蕴含的和谐理念解读,可以读出傣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傣族谚语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和充满哲理的人生体验,蕴含着傣族人民洞察一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闪烁着和谐理念的光芒。对傣族谚语蕴含的和谐理念解读和分析,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传统文化支持;领会和实践傣族谚语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保护好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友好的生态之州、小康之州、和谐之州。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朱翠萍:
长期以来,傣族人民利用“神力”与佛教的影响来教育和规范个人行为,影响傣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傣族明显的经济利他行为,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和睦相处的氛围和互帮互助的机制,增强了人们生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经济利他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傣族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南民族大学 高力士:
老挝系西双版纳近邻,对双方历史上的“龙林”崇拜,可作比较研究。双方在实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又不破坏传统的生态环境,不论是经验或是教训,均可相互借鉴。通过赴老挝琅勃拉邦省进行调查,对傣、老传统“龙林”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州、老挝琅勃拉邦,中、老关系史也作了有益探讨。
云南民族大学 张忠良:
通过对水在傣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从水的心理功能、文化功能、物质功能三方面研究,可以探讨傣族群众水崇拜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物质需求关系,反映出傣族群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和现状,体现傣族的水崇拜与走科学发展道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本文责编:帕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