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傣族卷》专家评审会在昆明市滇池路版纳大厦举行,省委巡视组周本贞组长、李赞续、左玉堂老专家,刀爱民会长,王立荣总编,何少林主编,刘劲荣、邹建达院长,李开义主任,戈叔亚专家及傣族领导、专家学者共20余人出席会议。 在当天的评审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傣族卷》的编纂工作过程、难点、特点、亮点以及出版发行等纷纷发言。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傣族卷》主编何少林在 专家评审会上的 编纂工作汇报(简要)
第一 、大辞典《傣族卷》编纂概况和一些说明 (1)自2007年10月12日开始,经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编纂委员会的批复,云南编委会签发,重组的《傣族卷》编委会与傣族及其他民族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担当了历史与民族所赋予的光荣使命——编纂大辞典《傣族卷》,完成前所未有的这一重大的傣族历史文化工程。在总编委和云南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傣族卷》编委会全体同志和205名编撰者,为能做出一部科学地、真实地、准确地、全面地反映傣民族历史文化的傣族大辞典,一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傣族大辞典而始终紧密团结,尽心尽力,艰苦奋斗。至到今天,历经了八年零六个月的难忘岁月。 (2)我们的编纂工作得到了省民委领导及省傣学研究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领导、特别是刀林荫州长和龚敬政州长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帮助,得到了全省各有关州、市、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使《傣族卷》的编纂工作得到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的保障,并能够有序地开展编纂工作。 (3)在《傣族卷》的编纂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这样的操作原则:即首先将总编委会和云南编委会下发的“编写体例”、“编纂体例”、“各类条目释文基本要素”、“编写要求”、“参考条目”等文件、资料发给各地编委会和编撰者。要求大家严格按照20类编写体例来收集资料、编撰辞条,并严格把握收词原则和范围。 (4)我们发动和调动了广大的傣族知识分子及其各民族学者投入到《傣族卷》的编撰工作中,让傣族人自己来说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让所有有知识的傣人真正意识到自已肩负的职责,意识到一个时代的民族感、使命感、紧迫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傣族辞条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和努力是有好的收效的。当然,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那些对傣民族给予了重大付出和帮助的各民族专家学者!有了他们,才有傣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5)《傣族卷》的编纂工作过程是从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反复过程。在稿件送交出版社之前,我们在有关州市县召开了数次研讨会和改稿会、审稿会,其中在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元江县、新平县相继召开了较大规模的改稿、审稿会。时任州长的刀林荫州长、龚敬政州长及傣族老领导都到会听取汇报并作重要指示。 (6)《傣族卷》收词的几个原则:1、所有辞条只限于中国境内的傣族事物;2、不是傣族的东西一律不收入;3、不能确定的事物不收入,例如“傣族土司世袭表”中的一些年历(佛历、傣历、公历)对照有误,又一时难以核准的,即作暂不收入处理;4、人物类党政干部一栏只收副县处级以上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栏只收获副高职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鉴于民族干部培养工作不易,我们将2014年10月以前补送的辞条也尽量入卷。 (7)《傣族卷》的体例严格按照总编委的规定编排,即20类:社会、地理、历史、思想、宗教、风俗、工艺、文物、风景名胜、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语言文字、文学、人物、典籍论著。其中,我们做了这样的特别编排,除思想、人物两类以外,都以地区编排,如西双版纳地区、德宏地区、耿马地区、孟连地区、元江地区、新平地区、金平地区、景谷地区、双江地区及保山、楚雄、沧源、马关等地区,这样更能展示各地傣族地方的特点和风采,内容更显丰厚。根据实际情况,思想类和人物类作综合性编排。 (8)《傣族卷》为汉语词典,所以在傣语音译为汉字时力求准确、切贴的要求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傣族本身分布广、分支多、语言也有一些差异,因此,我们在汉语音译的汉字使用上划了一个框框,即一部分傣族地区靠拢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称呼和用字,一部分傣族地区靠拢德宏傣族地区的称呼和用字。这样可以达到相对的统一。也有利于各地傣族的理解和应用。对以前常见的不准确的汉语音译用字做了纠正。对一些不准确的称呼也做了纠正。 第二、大辞典《傣族卷》辞条的几个特点 (1)内容揽括了含傣族的西双版纳、德宏两大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元江、新平、金平、景谷、双江七个自治县,以及保山、楚雄、沧源、马关等傣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2)内有4幅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题词。寓意傣族悠久的文化。 (3)载入《傣族卷》顾问组主要傣族成员的肖像和简历,体现傣族老领导、老专家对《傣族卷》的关怀和支持,也表达傣族人对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先生的敬重。 (4)《傣族卷》的图片比较多,一共28码118幅,可谓丰富多彩,使读者对傣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更具形象性的感受和认识。 (5)内文的分类也彰显了一定特色: 1、历史方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傣族历史显现出了它的厚重和灿烂,如社会里的建置与建制、族称族源、土司制度、历史事件等。 2、广博的地理:傣族地域宽广,人口分散,且居于河谷地带,是水的民族。所以,他的河流、山川、森林、资源等,不仅丰富,且具特色。 3、色彩浓郁而神秘的宗教信仰:傣族大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这本身就很独特。所谓神秘的是有些地方既信仰佛教,又信仰原始宗教,还有信仰其他教的。因此,傣族的宗教活动尤其频繁、活跃。 4、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传统节日,生产习俗,丧葬习俗,婚嫁习俗,祭祀活动等。 5、斑斓夺目的传统工艺,尤其是竹编工艺、银器工艺。 6、悠远而古老的傣族语言文字。 7、令人流连忘返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8、动听而浩瀚的传统歌谣:情歌(凤凰情诗、鹦鹉情诗)、风俗歌、叙事长诗。 9、令人瞩目的人物:有历史人物、历代土司、未代土司、厅级与厅级以上干部、县处团级干部、获专业技术高级职称人士、著名歌手·舞者·艺术家、英雄模范、民间艺人、傣医名师、民间体育名人、宗教界人士、其他知名人士。 第三,《傣族卷》全书的编排顺序 既是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那么,《傣族卷》就应当依照系列的大块版式、规格、要求进行编排,应当以最先出版的《白族卷》(获奖辞典)为标本,参考新近出版的《佤族卷》。决定由小16开改为大16开。由于《傣族卷》篇幅较大(约300万字,一百余幅照片),故分为上册、下册,以便收藏和翻阅; 具体编排顺序: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主编费孝通照片 总编委成员两张工作照片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主编、副主编简历照片(暂缺) 汉文题词5幅,作者:王首道、刘澜涛、费孝通、江华、李德洙 傣文题词4幅,作者:艾罕炳、冯国志、刀保旭 傣族彩照(118幅) 傣族分布区域示意图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机构名单)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云南编委会(机构名单)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编纂委员会(机构名单)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顾问组主要傣族成员(简历·照片)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编委会主任、副主任简历、照片 《傣族卷》编委会主编、副主编照片和简历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前言(总)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总序(作者费孝通)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前言(作者刀爱民)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序一(作者刀林荫)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序二(作者龚敬政) 凡例 说明 《傣族卷》目录(是载于上册还是分别载入上册与下册,未定) 《傣族卷》内文 《傣族卷》编纂大事记
两点说明
版权页放在扉页背面 定价:上下两侧680元 我的汇报完毕。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