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摩雅傣”李廷芳:“我离不开这个职业”
作者:x    点击率:2917  转自:德宏团结报 更新时间:2015/12/31 23:33:32

“摩雅傣”李廷芳:“我离不开这个职业”

 

      他曾是德宏唯一一个选送到北京学医的傣族大学生,但他毅然放弃留在首都大医院的机会回到家乡,誓为边疆人民奉献一生;他曾是德宏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从医50多年来,创造了德宏外科领域多项第一,挽救了无数群众的生命。他就是州人民医院原院长、傣族群众口中的“摩雅傣”——李廷芳。

  在德宏州人民医院建院初期,医务人员少、医疗水平低、设备简陋、外科没有专业的麻醉师,只能做简单的开放滴醚和腰麻,不能满足外科手术的需求。李廷芳来到医院后,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通过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尝试性地将大穿刺针改造为硬膜外穿刺针,开展了硬膜外麻醉和插管麻醉,使我州的外科技术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在诊疗过程中,李廷芳发现有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长期困扰病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工作。他经过查阅各种资料后认为,这是“腹膜后软组织慢性炎症”导致的疼痛,针对此他自创“经腹膜外软组织剥离术”,并取得满意疗效。而后的10余年间,他又创用“经腹穿刺腹膜后封闭”治疗,同样取得较好的疗效,使病人既免除了手术和麻醉风险,又节省了医疗费用。为解决高位颈内动脉外伤性破裂大出血患者在手术中止血的困难,他首创了“血管内支架”修补破口止血,并取得成功,抢救了数例严重大出血休克危重病人。从医多年来,他创新和改进的医疗技术还有:创用“金属软管加压冲洗法”治疗肝内胆结石;采用气管插管先插入食道再插入胃管方法抢救服毒自杀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创用负压进针法穿刺,方便了抢救;改进阑尾切除术中残端处理法,避免了残端感染;实施粘连严重的阑尾炎手术,采用少剥离,不结扎血管,纵向切开阑尾肌层,粘膜下剥离阑尾的新方法,使术中出血少又不损伤周围组织和肠管,还避免术后肠瘘的发生。

  在外科近40年的工作中,李廷芳带领指导开展了许多新手术,如:腰椎间盘突出切除术;胸、腰椎和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断肢断指再植术;骨折内固定术;儿麻后遗症畸形矫正术;骨巨细胞肿瘤瘤段切除自体植骨术;膝半月板切除;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截骨术;皮管皮瓣移植术;椎管肿瘤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下段食道癌切除术;肝左叶切除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经阴道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嗜铬细胞癌切除术;胰岛细胞癌切除术;甲亢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加颈大块切除术;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上海医疗队的帮助指导下,开展颈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脑肿瘤切除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有的医生说:“当我们做复杂手术时,只要李院长在旁边心里就踏实了。”

  李廷芳被同行称为“刀锋战士”,因为他随身带着一把救人性命的小刀。40多年前,他下乡巡回医疗时,村子里一个傣族小男孩突发急性喉头水肿,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他用身上带的一把小刀和路边的细金竹,就地为小男孩做了气管切开术。如此简陋却风险极高的急救手术在他一丝不苟的严谨操作下竟奇迹般的成功了,孩子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从那以后,李廷芳便视这把小刀为救命珍宝,随身都带着。他先后用这把小刀进行过4次这样的紧急气管切开术,挽救了路上偶遇、濒临死亡的5条生命。

  退休后的李廷芳成为医院的终身技术顾问。2005年的一天,医院为一个小女孩做急性阑尾炎手术,打开腹腔之后,主刀医生惊呆了,这哪像阑尾,更像是不明原因的肿瘤。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的李廷芳被请到了手术室。此时,小女孩的家属在手术室外已经哭成一片,李廷芳进去十几分钟后探头出来对家属说:“你们放心,这台手术我来做。”一个小时后,李廷芳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手术室说:“手术很成功,我这辈子见过200多种不同表现的阑尾炎,这个只是其中罕见的一种。”

  从医50多年来,李廷芳曾经为了救治大出血休克的病人,先是把自己的血献给了病人,接着便进行紧张的手术,术后又背着病人走了几层楼回病房;大家都知道X射线对人体有辐射危害,但他曾为了取出一片埋在工人身体里的异物,在X射线的照射下进行连续两个小时的手术。从医50余年,他刻苦钻研成为一名全能医生,开创了德宏医学史上无数个奇迹,数十种手术的开创,一次次震惊了德宏乃至云南省医学界。

  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让李廷芳的名声响彻了德宏千家万户,虽没有魁梧的身材和俊朗的外表,可傣家人誉他为“吉祥的孔雀”。如今,83岁高龄的他,直到卧病在床前仍每天坚持穿梭在病床旁,实现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承诺。他说:“每当一个个病危的患者从自己手里起死回生,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任何物质金钱都无法比拟的,我热爱这个职业,也离不开这个职业!”

 

 

 


 上一篇文章: “传奇州长”的八个故事
 下一篇文章: 芒市走访慰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