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扎嘎”,重拾傣家人的信仰!
“塔玛扎嘎”为巴利语音译,“塔玛"意为经书,“扎嘎”意为大声念出来,“塔玛扎嘎”即为把经书大声念出来。该活动的主要教科书目和教授内容是以一本名为《塔玛扎嘎》的佛家经典为主,因此便以该书的名字命名。
据不完全统计,“塔玛扎嘎"从2005年开始举行至今,参与人数已过万。“塔玛扎嘎”具有集中宣讲的特点,不同于以往的宗教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傣族地区是前所未有的。 历史由来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傣族传统上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以下简称“佛教”)。7到9世纪,佛教自缅甸等国传入后,对傣族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特质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1956年之后,经历民主改革、破除“四旧”、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傣族土司制度被废除,宗教文化从日常生活中淡出。 到1980年以后,伴随着民族宗教政策放宽和改革开放深入,傣族群众对宗教的认识和实践形式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征。 在一些傣族地区,社会的变化导致宗教信仰从集体崇拜变为个人信仰,在精神生活层面,从生活的唯一选择变为众多选择之一,宗教生活日益呈现“个人化”的特征。
就德宏傣族来看,皈依佛教、认真遵守宗教禁忌和定期参加佛教活动已不再是所有民众必须遵守的习俗。特别是都市居民和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诸多影响已使他们大多追逐时尚,从而淡化了对传统宗教、民族文化的情感。
近年来,公开的宗教活动除了自上而下开展之外,民间自发组织活动也呈现出渐热的态势,宗教生活呈现出了民间化、多样化的特征。
总体来看,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边疆傣族地区的传统宗教已逐渐孕育出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模式。
本世纪初,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副会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佛协会会长兼瑞丽市菩提学校校长召等傣发起了“塔玛扎嘎"活动,组织信教民众参与佛经诵读宣讲活动。这一活动在瑞丽市得到了信教民众的积极响应,被媒体盛赞为“具有传授傣族传统文化、增强村寨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交流等重要意义"。
每年“豪洼”三个月里,瑞丽“塔玛扎嘎”都要安排5-6场活动,今年分别是贺闷、弄麦、下弄安、弄喊二、等相、姐告等傣族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