畹町傣族竹编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 何真玉 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把德宏瑞丽印象带入人们的视野。“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在德宏,绿绿密密的竹篷随处可见,竹资源之丰富,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自古以来,这里生长的傣族群众就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竹子已然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爱竹、用竹,一双巧手编织出了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品用具。大到整间竹楼、衣柜、床榻,小到竹篾椅子、竹筐、饭盒,无一不是竹子所编成。 “这应该是我们畹町仅存会竹编的为数不多的几人了吧!”。在畹町进行采访的一次偶然机会,记者通过介绍认识了畹町镇混板村委会芒满村67岁的傣族大叔帅喊板和其64岁的妻子喊石弄。两位老人为人和善却话语不多,一双粗糙的双手靠打肢体语言帮衬着不太流利的汉语与我们进行交流。据了解,傣族大叔大妈做竹编已经好几十年了,平常农闲时就会编一编,但不是大规模的“生产”。大妈往屋里拿出几个小箩,很有式样的箩依靠下方四个脚蹲支撑,精致而小巧,并且箩被漆上了彩色的图案,甚是好看。据介绍,这些箩的一大特色是它的四个脚是用薇甘菊编制的。众所周知,薇甘菊这种植物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严重的杂草之一。这样一来,还能对其进行利用。一位驻村工作人员说,时不时还会有外来人进村买他们家的竹编。但遗憾的是,这些竹编技艺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很难找到年轻人想要学习的了,他们要么出去打工了,要么做其他的事根本沉不下心来学”。 在记者看来,竹编深深地打着民族的烙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一件件带有地方特色的精美竹编更是宣传我们民族地区的一张名片,亟需好好保护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