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金平傣族循环的生态观
作者:龙琼燕x    点击率:3292  转自:民族时报 更新时间:2013/8/29 15:41:25

金平傣族循环的生态观

    本报记者  龙琼燕

    历史的积淀中,云南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观念,金平的傣族也如此。这些观念过去、现在,或者在将来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傣族群众,成为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

    在当下,这些观念,如运用得当,是云南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在民族文化生态建设的推进中,我们不妨回过头去看看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观念,从中,我们能捕捉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循环发展的可持续信息。

    和谐的生态观

    红河州金平县傣族跨境而居,是我国傣族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族群,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生态文化。

    在金平傣族生活的地方,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那时隐时现的竹楼、那纵横交错的河流、那丰收在望的稻田,无不构成傣乡一幅幅浑然天成的风景画。

    风景画的背后,有着金平傣族传统生态观的功劳。

    金平傣族喜欢依山滨水而居,其村寨大多是村前是河,村后是山,周围是树林,对岸是水田。有许多村寨便以植物、河、山、树林、水田命名,从当地一些地名中就可以看出当地傣族与生活环境及自然生态的关系。

    由于受传统宗教的影响较深,“万物有灵”的观念在金平傣族里根深蒂固。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至今仍很盛行,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人与自然共存”的生态理念。

    当地的傣族群众素来有较强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一整套约定俗成而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森林里的大树及村寨周围的龙树多被认为是水土和村寨的保护神,人们不能随意砍伐,也不能在其附近乱扔赃物或大小便,否则会因对神的不敬而遭到不测。

    “许多傣族村寨保存完好的树林便是很好的例证。如金水河村的炭山原始森林、者米上新寨的原始森林等。”云南民族大学刀洁教授介绍。

    当地有个那兰村,村后有一片原始林,尽管在村旁修建了大型电站,周围的生态遭到一些破坏,但在当地的保护下,这片原始林依然如故,完好如初。

    金平傣族崇拜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植物,不仅崇拜茂密的树林和林中的大树,更崇拜与自己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树木以及稻谷等植物,有喊稻谷魂和祭神树、祭水渠、祭拜石头等仪式。

    金平傣族世世代代都遵循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传统生态理念,他们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也如同人世间一样:人世间有灵魂,自然界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神灵,他们把这些神灵统称为“召”(傣语)。

    在对大自然的各种祭祀礼仪中,他们祭祀不同的自然神,从而祈求全村人的安康,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民族文化生态建设

    金平傣族不准污染水源,也不轻易砍伐大树,禁止在大树之下丢放垃圾或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到了祭祀的时候,全村要杀牛祭献等等,这些传统生态观念和禁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不仅是金平傣族,其它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生态文化,并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那么,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持好这些少数民族传统的珍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使其可持续发展呢?

    在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与刀洁共同著作的《守望国境线上的家园——金平傣族的社会文化》一书中,二位学者指出,首先,应当把民族文化生态建设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让人们在充分尊重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其他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

    如今,云南省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其中就指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挖掘和推广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传统文化等。

    把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只是这样的结合之路,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挖掘。

 

 


 上一篇文章: 放飞吉祥与祝福
 下一篇文章: 傣族出家的男孩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