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乐民 文化育民 文化富民
傣乡“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自2009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始实施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以来,目前全州共建设文化惠民示范村10个,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惠民示范村”是省文化厅贯彻实施“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整村推进工程,其中心任务就是“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在建设中,严格按照省文化厅 “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八个一”的要求,每个示范村都建有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一支村民业余文艺演出队,一个农家书屋,一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一个文化宣传栏,一个可供农民群众自娱自乐和演出的能开展小型文体活动的“文化晒场”,一个文化产业合作社,一个以上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同时,还根据各村的实际,完善和丰富了创建内容,制定了农村业余文艺队管理办法、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文化干事管理办法、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管理办法(暂行)、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和文化活动周总体方案等,整合了许多项目资金,确保了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文化乐民
通过创建示范村,新建了一批文化活动场所,文艺活动队伍也得到巩固,村民能经常在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活动,并与附近村寨和外国边民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村寨的文明风尚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景洪市曼乱点村组建了6支80多人的业余文艺队和一支篮球队,勐海县曼召村组建了129人的老、中、青业余文艺队,勐腊县曼旦村组建了110余人的老、中、青业余文艺队等等。逢年过节或农闲时间,这些文化惠民示范村都要举行各种文艺活动,用自编自演的歌舞节目来讴歌新生活。同时,还与邻村及附近的农场和其他友好乡镇举行文艺大联欢,把文化娱乐活动搞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文化育民
依托“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及试点村分校,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终身的文化服务和科学知识学习的场所。勐海县勐阿镇南朗和村委会拥有20台电脑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既可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文化科技信息服务,也能满足农村青少年对现代信息网络知识的渴求。曼召村组长岩温坎说,现在可以在电脑上宣传傣族造纸,寻找市场,为村民增加收入带来真正的实惠。特别是村民通过电脑能够查询种植、养殖、科普生活、实用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学到很多知识,原先经常酒醉闹事的村民都纷纷上网了解世界,开拓眼界了。
文化富民
结合各村特点,州内各村寨成立了傣族织锦、布朗族民间竹编、傣族手工造纸、傣族酸鱼等文化产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挖掘利用本村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项目,逐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村组的支柱产业,实现“文化富民”目标。勐海县曼召村充分挖掘整理傣族手工造纸技术,成立了曼召村造纸合作社,积极打造以傣族手工造纸为乡村特色的文化产品,全村186户农户从事传统手工造纸的生产,仅造纸一项每户年均收入7000元左右,全村每年造纸收入为250多万元。大渡岗乡昆罕大寨深入开发具有布朗族传统技艺的竹编文化产品,包括竹编工艺品、竹编造型饰品、竹编生活用品等,从事竹编农民仅手工费一项年均收入可达13000元。景洪市曼乱点村在傣族织锦传承人玉儿甩的带动下,成立了傣族织锦文化产业合作社,合作社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织傣锦合同,制作傣锦不仅成为了西双版纳赠送来宾的特殊礼品,还受到了国内外客人的喜爱,远销到缅甸、泰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区。目前,曼乱点村傣族织锦产业年产值达50多万元,2011年年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占该村副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成为本村的一项支柱产业。
本文责编:龙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