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佛寺:傣家人心灵的圣殿
作者:存一榕    点击率:3752  转自:西双版纳报社 更新时间:2012/8/7 17:12:18

佛寺:傣家人心灵的圣殿

图为柳新兰    摄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民众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走进西双版纳的许多村寨,最显眼、最气派的建筑通常是佛寺。 
    30年前我刚踏上这块土地时,许多傣族民居都是茅草排盖顶,竹篾作板壁的竹楼,但在村里最显著的位置总会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鹤立鸡群般矗立着。当时我不明白:为何每个傣族村寨都有这么一座不同凡俗的建筑?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傣族举行宗教活动的佛寺,也是傣族男子少年时期接受知识启蒙和培养道德修养的地方。 
    南传上座部佛教规定,傣族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正确面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磨难。所以,傣族男孩一般都要进入佛寺当和尚,在佛寺里,佛爷会将傣文和佛经里傣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等一一传授,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历练。 
    在傣家人看来,男子只有出家当过和尚,才会变得知书达理,有学问和教养,成为受到社会和人们普遍尊重的文明人,才会有社会地位。
    佛寺是他们心灵的殿堂,是人与神灵心灵沟通的场所。在傣家人心中,佛寺一直维持着神秘与威严,而寺院的住持(佛爷)则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忠实守护者。
    一个村寨要想修建庄严华丽的佛寺,不菲的资金从何而来?答案就是:人们宁可节衣缩食,也会毫不含糊地倾力支持精神殿堂的建设。用于修建佛寺的资金通常是靠你家几百元、他家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地自愿捐款集资而来。在人们看来,出资或出力修建佛寺都是积德行善的举动,是惠及子孙的公益事业,更是获得精神慰藉的实际行动。为修建一座寺庙,人们不会吝啬自己的钱财,也不会计较谁家出的钱多,谁家出的钱少。 
    改革开放后,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渐渐富裕起来。先富裕起来的人家,首先想到的是带头捐款,把村里的佛寺修建得更加金碧辉煌、气势壮观。因为佛寺的特殊地位,傣族群众宁可省吃俭用,也甘愿把佛寺修建得富丽堂皇,尽量凸显出它先声夺人、不同凡俗的特殊性。同时,这也是在彰显一个村寨、一个民族的文化向度。 
    我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摄影发烧友,因为着迷于傣族宗教文化,曾经常出入当地傣族村寨的一些佛寺,拍摄一些关于傣族群众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渐渐地,我跟当地的许多傣族村民和寺院的佛爷、和尚成了朋友,凡遇到村寨里要举行送小和尚进缅寺、升佛父、赕佛、沐佛、滴水等盛大的宗教活动时,佛寺的住持或村民都会提前通知我去观看或拍照。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我逐渐了解到一些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规教仪和傣族的一些民风民俗。 
    在傣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宗教生活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如谁家建盖了新房,贺新房的仪式上少不了请佛爷诵经祈福;一对新人结成终身伴侣,在举行婚礼前,通常要到佛寺请佛爷给诵经祈福,并举行过拴线仪式后,才算真正结成了夫妻。 
    傣家人认为,俗世中人免不了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和错误,一旦犯了过失和错误,应该到佛寺里让佛爷帮助他们进行反省和忏悔,求得佛祖和神灵的宽容原谅,才能放下精神负担和思想包袱,之后轻松愉快地投入新的生活。 
    每年的傣历新年节时,佛寺里都要举行盛大的诵经滴水仪式,此时的诵经滴水仪式,有点类似汉族在清明时节举行的扫墓祭祀祖先和亡灵,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祈求祖宗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儿孙幸福平安。所有的教规教义都在教育和引导人们如何弃恶从善、尊重父母和长辈、启蒙不懂事的少年儿童和年轻人;倡导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佛寺这个特定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寺就是傣族民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所学校。 
    勐遮中心佛寺的住持是我结识最早、交往最深的一位佛爷,他说:“一个傣族男人,如果在童年时没出家到佛寺当过和尚,就不会懂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规教义,也不能深入领会傣族的传统文化。傣族男子出家当和尚,长大还俗后蛮横不讲理的人极少,犯法犯错误的人更少。”我不是佛教徒,也没跟傣族群众在一起生活过,不能真切体会宗教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但我相信他所讲的都是真实的。人性中的真、善、美往往与假、丑、恶相互交织,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些人往往会在丑陋与邪恶的诱惑下犯下错误和罪责,事后又都会醒悟,但这种醒悟有时又不便示人,这时就要找敬仰的神灵忏悔,请求神灵帮助洗刷罪孽,或许这就是神灵的价值所在。 
    西双版纳的傣族是性格温和宽容的民族,在传统文化熏陶下,他们很少与人争强好胜、斗狠斗恶。而对待尚不懂事的孩子做了错事,就连过激的言词也很少,通常耐心说服教育和引导。当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家长也不会执意要求孩子如何用功、努力,必须取得怎样好的考试成绩,更不会给孩子制定升学考学的什么规划与目标。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几乎都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让孩子有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这与他们所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本文责编:龙罕


 上一篇文章: 德宏《傣剧教程》完成初稿
 下一篇文章: 傣族“章哈”唱起来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