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累:打造澜沧江·湄公河陆水联运走廊
本报通讯员/欧美华
码头沿岸停着10多艘大小船舶,码头上拉运各种货物的车辆来回穿梭着,装卸工人奔波于车与船之间,装卸苹果、大蒜、木材等货物,两艘载满水果的货船正起航驶向泰国……这是笔者走近关累码头时看到的情景。 据关累边境贸易区管委会主任胡志利介绍,关累边贸区分“三区”规划建设。一区以物流、商贸、教育卫生、宾馆酒店、生活服务、娱乐设施为主;二区以船舶修造、集装箱码头、旅游服务、仓储为主;三区将充分利用沿江滩涂、怪石、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以观光、休闲、娱乐等沿江旅游景点建设为主,努力把关累打造成为我国内地与我国西南以及周边国家货物运输的枢纽、人员往来的中转基地和信息汇集的中心,成为我国内地省区和我国西南周边国家相互了解、交流、咨询的窗口和平台。充分利用关累与老挝、缅甸直接接壤,与东南亚5个国家近在咫尺的地理条件,把对外开放作为关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大胆探索和先行先试提升沿边开放的有效形式、方式、模式和政策措施,使关累成为沿边开放的创新基地和试验示范区。 近年来,关累边境贸易区抓住桥头堡战略实施的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着力打造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发展以旅游、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今年以来,关累边贸区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了关累码头查验货场扩建项目及港区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3月,关累码头联检楼使用功能通过省级验收;2010年6月,关累码头联检楼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4月验收合格,查验服务条件和社会保障功能日趋改善。区内设有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海事、港务等职能部门,人员出入境和货物通关服务方面可在关累进行一条龙服务。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边贸区服务软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了口岸通道的文明、安全、通畅、便捷、高效、规范、繁荣,促进了国际航运迅速发展,为广大客商提供了便利。目前,在关累有国内注册开展国际航运的大小船舶共计107艘。航运业的发展,为物流和人流的增加提供了便利条。同时,物流和人流的增加,也带动了区内经济及市场的活跃。现在,码头驻有各类工商户63家。 大通道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陆路通车条件,缩短了通车里程和时间,为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胡志利说:“在大通道建设中,关累边贸区将依托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的建设,加快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亚洲唯一跨越六国的陆水联运国际黄金水道的规划与建设,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形象,打造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陆水联运经济走廊,促进关累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本文责编:龙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