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瑞丽,先行先试提速沿边开放
作者:罗蓉婵 刘 红 f    点击率:1456  转自:云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2/5/10 17:30:31
  在瑞丽市采访的几天里,“政策凹地”是个高频词汇。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热潮,让这个边贸重镇再度成为全国的焦点。

  2012中国·德宏瑞丽泼水节暨首届红木文化节期间,浙商理事会组织了26家浙江企业专程来瑞丽考察项目和市场。一到瑞丽,企业家们就兴奋起来,短短几天,公路建设项目、轻工业项目等便提上了议事日程。“我看现在瑞丽是土地满足不了项目啊!”一位期待在瑞丽发展的浙商感慨地说。

  去年5月,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启动,一年间,这块“政策凹地”像一块能量巨大的磁铁,快速吸引来世界各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并在开发开放政策的催化作用下产生了叠加效应。

  这样的叠加效应在政策、项目落地,产业集群快速形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国家赋予瑞丽的先行先试政策,得到深刻解读——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

  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什么、开放什么、试验什么”3个主题大胆想、大胆试、大胆闯,瑞丽已经从珠宝玉石产业和红木产业发展壮大中成功破题。

  从传统卖毛料、卖成品的套路里,瑞丽样样好国际珠宝有限公司打造出一个玉文化旅游产业园,建成了集矿山开采(参股)、玉石毛料公盘、赌石、玉石加工雕刻、成品销售和玉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珠宝市场。“珠宝本身发展潜力大,而我更看好瑞丽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这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该公司董事长周晓东说。

  如今,瑞丽仅珠宝玉石产业链上,就聚集了占城市常住人口近40%的从业人员,16个珠宝园区,从业人员近4万,其中来自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香港、台湾等地的商人不下4000人。

  而红木产业短短几年也快速成为瑞丽第二个高成长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原料进口、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展览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集聚了红木经销商200多家,生产企业50多家,市场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

  去年以来,德龙国际珠宝商城、芒沙国际商贸城、南亚红木家具国际博览中心、捷安物流等一批商贸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瑞丽珠宝”、“瑞丽红木”、“瑞丽商贸”已形成20多个大型专业市场的产业集群,吸引了近千家私营企业、上万户个体经销商。

  去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3亿元,香港雅居乐、中国华力、滇虹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相继落户;工业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在建2.9万平方米,入园企业77户。与产业集群相伴而兴的服务业、酒店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也遍地开花。姐告国际会展中心、南亚六城、边民互市交易市场等商贸流通产业项目争相拔地而起;滨江国际旅游五星级酒店、潮都国际、国门春城等一批高端旅游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把瑞丽建设成为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国际文化交流窗口、国际绿色休闲度假黄金口岸城市、沿边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和中缅睦邻安邻富邻示范试验区,瑞丽开足了马力。

  机遇汇聚,政策叠加。目前,瑞丽已形成“大园区、大产业、大建设、大工地”的试验区建设态势。东中部产业“西进边出”浪潮初涌,重庆银翔集团已在姐告建设两条摩托车组装线,市场直面东南亚,年产50万辆摩托车组装项目也紧锣密鼓。

  瑞丽市德冠恒隆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红木加工车间,2010年3月开工建厂,6月就做到了边建设边生产,这样的速度让同行称奇,却恰如其分地融进了瑞丽发展的速度里。

  瑞丽口岸去年进出口贸易突破百亿元大关、出入境人流量突破千万人次、出入境车辆突破200万辆次,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了3倍。目前,瑞丽口岸平均每天进出车辆近400辆次,而瑞丽海关的负责同志徐斌告诉记者,这才是开始。

  记者 罗蓉婵 刘 红 杨红川 (云南日报)

(编辑宰 勇)


 上一篇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来德宏州考察:调研桥头堡暨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综合性全局性问题
 下一篇文章: 全州第一期孔雀舞培训班开班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