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南恩的傣陶世界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曼龙扣村委会曼飞龙村小组,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的制陶能手。她烧制的陶器不仅深受当地傣族群众的喜爱,就连附近山区的哈尼族和布朗族同胞都会慕名前来购买。今天的《傣乡人物》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制陶能手玉南恩和她的傣陶世界。
她就是玉南恩,18岁时嫁到了具有数百年制陶历史的曼飞龙村。也正是从那时起,玉南恩与傣陶结下了不解之缘。
玉南恩的夫家,是一个具有十多代制陶历史的家庭,奶奶咪玉旺、婆婆玉叫都是本村的制陶能手。她嫁到曼飞龙后,看到奶奶和婆婆经常在农闲时制作陶罐外出销售,增加了家里的收入时,心里特别羡慕。勤劳的天性,加上对制陶的钟爱,玉南恩开始跟着婆婆学起了制陶。1992年,22岁的玉南恩,正式拜婆婆玉叫为师学习制陶。在婆婆和奶奶的细心指教和自己的努力钻研下,一年后她熟悉和掌握了傣陶的制作、培烧全过程。而且,除继承了传统的烧制过程外,她还在工艺上有所改进,所以,她烧制的陶器很受当地傣家人和山区哈尼族、布朗族同胞的喜爱。
由于傣陶的制作工艺复杂,且以前交易的方式一直按祖先传下来的以物易物的方式,既以一个陶罐的容积换两罐谷子的方式进行交易,然后傣陶的制作艺人再把谷子拿到市场出售变成现金,交易麻烦不说,傣陶制作艺人收入也不高。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曼飞龙村原来制作土陶的一些艺人先后放弃了制陶。为了让祖先传下来的手艺不在她们这代人中断,玉南恩一直艰难地传承着傣族慢轮制陶这一古老的技艺。
1999年,本村的玉坦、玉温也相约上门拜她为师。为了传承自己民族的技艺,她欣然答应并认真指导,现在俩人也早已出师。目前,她18岁的女儿玉光教也开始跟她学习制陶技艺,傣陶的制作工艺在她们家又多了一代传承人。
由于玉南恩勤劳、聪明能干,人缘好,在本村妇女中有较高的威信,号召力比较强。在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她明白了保护、传承自己民族技艺的重要性后,在她的组织和带领下,曼飞龙村现在坚持制陶的9个傣家妇女,已经形成一个制陶的群体和团队,玉南恩则成为该村的代表。2005年10月,玉南恩被西双版纳州政府命名为西双版纳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9年10月,西双版纳州文化馆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培训,在曼飞龙村举办由本村妇女40人参加的慢轮制陶培训班,以玉南恩为代表的9个制陶艺人,动员了本村的31名妇女参加学习并授艺,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随后,州文化馆经请示州文体局、民宗局同意,在玉南恩家挂牌成立了传习所。
也正是玉南恩在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中的不余余力和代表性,2010年6月,玉南恩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的傣族慢轮制陶在曼飞龙村,上有师傅授艺,下有徒弟传承,制陶艺人的收入也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古老的傣族慢轮制陶再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本文责编:龙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