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钱盖新房 送给特困户
1.特困户波应尖一家住进了新楼房。(丹洛 摄) 2.村民主动来盖房。(岩罕郎 摄)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嘎俭村委会曼峦嘎村小组,傣家人“关门节”前的7月14日,特困户波应尖家“上新房”的热闹场景,至今仍让村民们津津乐道。他们说,波应尖一家人终于住进了崭新的干栏式楼房,村民们可以安下心来了。 这栋房子有什么特别?为什么会牵动那么多村民的心呢?原来,它是曼峦嘎村40多户人家凑钱盖出来、送给波应尖一家的。8月28日,记者闻讯赶到曼峦嘎村小组看个究竟。
村里有家特困户 家是让人牵挂、让人惦念并获得温暖的地方,而对于波应尖一家四口来说,拥有一个像样的家,几乎是一件望尘莫及的事。村小组组长岩罕郎告诉记者,10多年前,波应尖一家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当时的村干部看他们无家可归,便安排住进了村里的社房。波应尖夫妻俩和女儿、外孙一家四口,在这近60平方米的社房一住就是10多年。岩罕郎说:“社房虽然是砖混结构,但并不适合长期居住,房子老旧潮湿,光线也不好,特别是雨季年年进水,蚊虫猖獗,蜈蚣更是家里的‘常客’。” 是什么原因让波应尖一家只能久居社房?岩罕郎说,波应尖和妻子不仅年龄大,身体也不好,波应尖自小有智力缺陷,妻子腿有残疾,平时已行动不便,更别说劳动。波应尖大女儿远嫁到了安徽不在身边,小女儿虽在身边,却和父亲波应尖一样存在智力缺陷,小外孙年龄又太小。家里虽分有橡胶树但只有20多棵开割,每年只有靠出租田地的7000多元钱和每月的240元低保金,维持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看病开支。由于丧失劳动能力,日常所需的大米和菜只能靠买,这对于本来就生活拮据的一家人更是雪上加霜,入不敷出。 而建新房拥有一个家,对于贫病交加的波应尖来说,既拿不出钱,也没有劳动能力,只能是一份美好的愿望。
凑钱建房送温暖 “搞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寨子大部分村民的日子好过了,但还有波应尖家这样的特困户,我们的心里很不好过!”因为这个简单而朴实的原因,村小组的干部一直把解决波应尖一家四口的住房问题放在心上。今年6月,村小组干部积极筹划,提出了村民集资出力、为波应尖一家建房的建议,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一事一议”方式提交讨论表决。提议不仅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周边爱心人士的帮助,随即展开了建房序幕。 从拆迁、填地基到盖房、搬新房,大家出钱出力。每当需要出力时,村民只要听到村小组组长的召集广播,都会放下自家的事赶来帮忙,不用村小组干部挨家挨户三催四请。村小组组长岩罕郎更是带头出工,由于要争取在“关门节”前上新房,岩罕郎和施工队一起经常加班加点做工到深夜。对于出钱,村民也毫不吝啬,早早把钱准备好,送到村小组干部手中。 岩罕郎告诉记者,村民波温边家自己日子过得也很紧张,只有两个老人在家,其中一个还卧病在床,但捐钱时也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资助波应尖一家。“他家比我家困难,我们不帮忙的话,他家一辈子住不上新房。我们在同一村,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波温边告诉记者。
村民齐助“上新房” 据了解,建房过程中,景洪市民政局资助3万元,镇水管站支持项目资金1万元,而曼峦嘎村民每户出资达到1000多元,当地的养鱼场和村委会还送来了20多立方米沙子和30多包水泥。建房总费用达到7万多元,波应尖家一分钱也不用出。 “上新房”是傣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波应尖一家“上新房”的事情,曼峦嘎村小组的干部群众并没有忽略,不仅帮他家请来佛爷举办仪式,还买牛、买酒、买菜招待四方客人,热热闹闹搬进了新家,而所有费用都由村民平摊。 28日记者走进波应尖的新家看到,宽敞的房子分隔出一个客厅两个房间,通透的窗户让室内充满阳光。两个房间做了卧室,床上铺着崭新的床单被褥,四周堆放着许多村民凑钱买来的搬新家贺礼,客厅和厨房共用,新砌成的灶台上一口大锅里正煮着饭。 虽然简单,但这是一个家,是一个全体村民共同营造的温暖之家。
本文责编:龙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