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即兴起舞。
图二、刀发祥参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刀美兰专访节目录制。
图三、1986年,在座谈会上表演节目。
今年5月11日,新时期傣族歌舞的开创人之一刀发祥在勐腊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匆匆离去了,却留给后人一笔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 刀发祥又名康朗拉,出生于1926年,勐海县人,州民族歌舞团的创建人和我州新舞蹈事业的开创者。1951年参加工作,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至1984年10月,先后在勐海县民族工作队、州文教科、州文工团、州文化教育局、勐腊县文化教育局、勐腊县政协工作。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刀发祥活跃在西双版纳的艺术舞台上,培养和发现了一批舞蹈演员和文艺工作者,编导和谱写、编译了许多民族舞蹈和歌曲,曾任省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省舞蹈家协会顾问,州文教科副科长,州文工团队长、团长,州文化教育局副局长,勐腊县文化教育局副局长,县政协副主席,1984年10月退休。 解放前,刀发祥按傣家习俗进入寺庙当和尚,曾升任二佛爷,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傣族传统文化知识,对傣族历史、文学、音乐、舞蹈等有很深的造诣。解放初期,他还俗后参加了民族工作队,积极投身边疆的民主改革,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受了组建州民族歌舞团的任务。他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认真执行当时确定的建团方针———培养本地区民族干部,发展本地区民族歌舞,为全州人民服务。1956年全省汇演,当时建团仅2年的文工队创作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节目,到昆明与观众见面。其中,哈尼族舞蹈《多剥索》与《召树屯》选场《金湖边》入选参加全国专业音乐歌舞汇演。《金湖边》把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改编为舞剧,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在当时的全国是首创,获得了成功,这为后来编演全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9年,刀发祥与茅迪升共同创作了傣族舞蹈《赶摆》,把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再现在舞台上,反映出边疆的美丽富饶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了傣族舞蹈的无穷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节目后来被调到北京参加文化部建国10周年庆祝招待会演出。1963年,西双版纳建州10周年,刀发祥与刘金吾合作将《召树屯》编创为全场舞剧,作为州庆献礼节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此后,刀发祥又挖掘和创作了《蜡条舞》《赶摆路上》《大鼓舞》等一些舞蹈及章哈剧《曼张海》《岩井领》,并翻译了《夺印》等,同时创作了不少歌曲。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 从1954年创办文工队到1965年这11年中,刀发祥在对州民族歌舞团的组织建设、艺术建设上,在出作品、出人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该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著名舞蹈家刀美兰1954年进入文工队,曾担任该团团长的朱兰芳,编导刀学明、刀国安,副团长兼舞美设计刀学荣,哈尼族歌唱家批松等,都是刀发祥招收的团员。一个民族自治州的歌舞团,以民族干部为骨干,所创作的作品较好地反映本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感情,充分展现了刀发祥的艺术才华。 20世纪60年代是刀发祥创作的高峰期,也是他艺术上走向成熟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政治上“左”的冲击波,使他彻底退出了文艺界。1984年,上级专门下文,为刀发祥和舞剧《召树屯》平反。 刀发祥为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是西双版纳新时期傣族歌舞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在傣族歌舞发展史上留下了坚实可贵的足迹。
本文责编: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