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傣族与橡胶
作者:杨筑慧x    点击率:3089  转自:今日民族 更新时间:2011/2/15 10:35:08

傣族与橡胶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地区,种植着一种名叫“橡胶”的植物,它与傣族的社会文化早在100多年前就产生了联系。
  橡胶原是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一种乔木,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从树中提取的胶乳,加工后制成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又不透气的材料,其制品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也就是说,从扎发辫的橡皮圈,到汽车轮胎,直到火箭导弹,都需要橡胶。难以想象,现代生活中如果没有橡胶,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前是没有大规模的橡胶种植的。说起它最早来到中国,与一位傣族的土司有关,他就是德宏干崖(今盈江)第二十一任宣抚司刀安仁先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刀先生到东南亚一带观光考察,在马来亚看到一种绿叶乔木,枝细长,复叶由三个椭圆形的小叶构成。当他知道这种树用途很大时,非常兴奋。他想,马来亚与自己家乡的气候条件差别不大,这种树既能在马来亚生长,或许也能在自己的家乡生长。于是就购置了约800余株运回故乡新城的凤凰山、等丙、团房等地种植,当时成活了约400余株。后因管理不善,到上个世纪40年代时仅存数十株,至50年代在凤凰山上只剩下了2株。1963年又死了一株,现存的一株仍生长在凤凰山上,被誉为“中国橡胶母树”。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约北纬21°10′至22°4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在一些橡胶种植专家看来,属“植胶禁区”。但这里的气候土壤完全具备了植胶的可能。1947年,当时侨居在泰国的爱国华侨钱仿舟等人来到景洪,经过考察后,认为版纳的气候、土壤条件可以植胶。于是,就向当时的政府申请土地,很快得到了批准,在景洪和橄榄坝两地植胶。当年,他就从泰国运来一批橡胶种子,因缺乏经验,加之马帮在途中耽误时间过长,所播种子均未发芽。次年7月,他率领李宗周等六名工人,用马帮从泰国驮来橡胶苗2万余株,于9月抵达橄榄坝,将苗木先种植在曼龙岱事先开好的林地上,后又移栽至曼松卡,约300多亩,并命名为“暹华胶园”。这是西双版纳最早种植的橡胶。该胶园后委李宗周和他的傣族妻子刀玉朋管理。但由于当时时局混乱,胶园资金紧张,管理不善,定植的橡胶被牛马践踏损坏十分严重,至建国初,仅剩下了97株,胶园基本废弃,并于1953年由当地政府接管。
  建国之初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却又遭遇帝国主义的禁运,为了冲******,满足我国战略物资生产和国计民生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广东、云南等地发展天然橡胶生产。1952年,著名的植物学专家蔡希陶等人在盈江考察了橡胶母树后,非常兴奋,同行者在夜渡大盈江时还拼凑了一首打油诗:“夜渡盈江乘竹筏,晃晃荡荡顺水下。看了凤凰山,更想橄榄坝,三叶橡胶树,并移资考察。北纬二十四,海拔九百八。抓紧试种勘林地,因地制宜搞规划。盈江水系土肥沃,胶苗生长根发达;怒江水系大山坡,温高流速谷深狭;澜沧水系面积广,热带原始森林大;红河水系气温高,河口无霜低海拔;得天独厚,西双版纳,发展橡胶是战略,遵循陈云同志讲的话。”1953年初,由蔡希陶、何全海、方中达、尼卓维也夫、基里连科组成的中国和前苏联专家组对景洪等地进行了橡胶宜林可行性调查,接着,林业部又组织了西南行政大区有关几所农林院校师生参加橡胶宜林地勘察设计队,对西双版纳植胶的土地资源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和规划,西双版纳大规模植胶由此拉开了序幕。
  1956年,云南省成立热带作物局(简称“热作局”),隶属于省农业厅,专门负责云南的橡胶发展工作;与此同时,第一批橡胶国营农场景洪农场、曼勉农场和南联山农场也相继建立,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橡胶生产。而在此之前的1952年,德宏建立了盈江、莲山橡胶林场,开始从缅甸引入种、苗扦插试种;1959年建立的德宏畹町国营农场也于当年开始引种橡胶;始建于1952年和1956年的德宏芒市华侨农场和国营遮放农场,其主要任务也是开辟橡胶种植基地。在中央的规划下,云南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最初,版纳、德宏的国营农场职工主要来源于湖南、四川、昆明等地,还有转业的解放军官兵以及一些归国华侨,他们多是汉族,当地的民众如傣族等民族较少参与到其中。但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这种流出白色乳液的植物在几十年后却给当地的民众,尤其是西双版纳部分傣、哈尼、基诺、布朗等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有关地区农技站和国营农场的技术人员开始在一些地方指导当地农民种植橡胶,民营橡胶由此渐渐发展起来。如在1965年,遮放坝的芒喊、坝托、允冒、芒还、芒海种植了1000多株的样板橡胶,向群众示范推广天然橡胶的种植,此后又逐渐培训了一部分傣族技术人员和群众。不过,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德宏州的民营橡胶远不如西双版纳发展快,在当代对民众的影响也不如西双版纳大。
  1963年,云南省热作所和国营景洪农场就在景洪、勐龙、基诺山等地教农民试种橡胶,次年民营橡胶种植纳入规划,并确定当时的景洪县曼景兰乡为发展民营橡胶的试点村,由热作所派技术人员协同乡社干部进行林地规划,指导开垦和提供种苗。1965年,西双版纳各国营农场成立了民族工作队(组),配有专职民族干部,通过现场参观指导、操作示范等形式帮助农村社队进行林地规划、技术培训、提供种苗等,以提高社队的植胶积极性。1967年,景洪县农村种植橡胶13011亩。“文革”中,当时许多农村民族群众只是把橡胶种植视为政治任务来完成,植胶积极性并不高,胶园管理粗放,牛马践踏损坏现象较为普遍。至1978年,民营橡胶仅剩7678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营橡胶被列为景洪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省、州农垦局也出资金和技术给予大力支持。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私人橡胶种植被允许,同时将集体胶林折价归社员个人经营管理。至1986年,全县民营橡胶面积为154819亩。此后,随着胶树逐渐进入开割期,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植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种植区域也由过去的海拔900米左右上升到1000米,有的甚至达到了1120米,民营橡胶总面积至1993年为346726亩,这其中不少就为当地的傣族群众所种植。进入21世纪,景洪的民营橡胶发展更为迅速,据2000年统计,景洪市13个乡镇,除海拔较高且偏北的勐旺乡外,其他12个乡镇均在不同程度上种植规模不等的橡胶,总计达52万亩,这之中,又有9个乡镇具有万亩以上规模,以景哈乡最多,为8.6万亩。全县农村人口人均收入中,来自橡胶的收入就占了52.19%,而景哈则占了84.96%。近几年来,随着国际橡胶市场价格走高,群众植胶、管胶和割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2005年底,西双版纳州二县一市26个乡镇,1037个村民小组,97366户,约27.7万人植胶145万亩。其中,2005年景洪勐养镇民营橡胶面积32261亩,嘎洒镇橡胶面积12.3万亩(比2000年面积增16.3%),景哈乡橡胶面积15.37万亩(农民收入的70%来自于橡胶),勐罕镇橡胶总面积8.2万亩。不仅民营橡胶面积已超过了国营橡胶面积,而且植胶区域也远远突破了原界定的海拔和纬度限制,原来民间传统社会禁猎禁伐的“风水林”、“竜林”也被砍伐来种植橡胶。橡胶生产不仅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使数万群众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实惠。
  橡胶也像许多自然产品和社会产品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傣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在因橡胶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也给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带来了较大影响。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由于大面积毁林植胶,单一物种逐渐蔓延,使物种的多样性遭到破坏,水资源也在逐年减少,气候条件较以前发生很大变化,暴雨增多,大雾减少,风力越来越大。许多种植橡胶较多的村寨,人畜饮水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在社会生活方面,由于橡胶带来的巨大利润,刺激了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加上市场不规范,橡胶种植的无序,因橡胶而引起的矛盾、纠纷、刑事案件不断增多,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来说,其影响也同样值得人们深思。傣族传统的生计方式是以稻谷种植为主,“傣”即有“种田人”之意。在此生计方式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系列稻作文化成为傣族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傣族区别于“他者”的表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这一传统的生计方式,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事象也慢慢消失,民族性因此而渐渐消隐,正如傣族民间谚语所说: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粮,没有粮就没有傣家人。此外,还有民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许多传统文化也因橡胶种植带来的经济收入而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能否正确处理好橡胶种植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地民族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金孔雀——楠蝶蒂娜》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资助
 下一篇文章: 德宏州潞西市拉哏村-凤尾竹下的世外桃源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