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一五”系列报道:民富村靓家园美如画
“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前的金秋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犹如战斗的冲锋号角,在景洪这方沃土上迅速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滚滚浪潮。 在勐罕镇曼听村委会曼降村,一棵棵椰子树泛着新绿,掩映着一列列整齐的傣家新式楼房。70岁的咪涛哈老人总是喜欢在新建的水泥道上漫步,她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生活了七十多年的寨子,怎么变化这么大呢?旧的房子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没了,新建的傣楼漂亮整齐。上厕所是干干净净的水冲式厕所,倒垃圾要倒到村头的垃圾池里,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过去要到几里外的澜沧江边挑水吃,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中,烧火做饭告别了柴火,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沼气。老人家虽然显得有些不习惯,但她打心眼里说: 勐罕镇曼降村小组村民 咪涛哈: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农村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感谢共产党。 “十一五”期间,景洪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中借鉴“整村联建”、“集中安置”等新村建设模式,结合“一大四小”绿化工程的推进,科学合理规划,逐步实现群众就地就近聚居,建设村庄化、社区化的新农村,着力打造“依山傍水、林荫环绕、庭院林立、花草繁茂”的特色新农村。目前,该市的200个新农村试点村,基本实现了饮用水自来化、厨房厕所清洁化、庭院环境绿化美化、住房建设标准化,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实施乡村道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2岁的波滴涛是勐罕镇曼景匡村委会曼那麻村小组村民,他每天都要开车拉傣族睡垫外出销售,当看到记者在拍摄村内新农村道路时,高兴的停下车对记者说: 勐罕镇曼那麻村小组村民 波滴涛 :有了通村串户的水泥路,不管是买农资化肥还是卖各种货物都方便多了。 “十一五”期间,景洪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累计完成了722个自然村,938个建设项目,解决了农村3.2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92.5%的村小组通自来水,99.9%的村小组通公路、99.1%通电,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6%。 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最重要。景洪市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长效发展的立足点,各试点示范村立足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竞争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依托独特的水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该市许多乡镇的村寨建起了傣家农家乐,其中曼听村委会的曼将、曼春满等五个村寨围绕旅游名镇的发展战略和“鱼米之乡”特色,投资兴办特色的傣家“农家乐”,努力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 勐罕镇曼嘎村小组村民 咪的:近几年来,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村家家都建起了农家乐,现在,我们傣族妇女们不用走出家门也能赚到钱了。以往农村安静的生活,现在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啦! “十一五”期间,景洪市在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村级活动中心,建立农家书屋,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同时市文化部门还通过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勐罕镇曼降村小组村民 咪应光付: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好了起来,城里人有的东西我们农村现在也有了。我们的生活非常充实,每天除了做农活及农家乐以外,还可以和许多的村民一起跳跳舞、唱唱歌曲,村里面还经常举行各式各样的文艺比赛、文艺晚会,市里面还经常送戏送电影下乡,我们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照样丰富哦!都是党的政策好哇! 如今,走进景洪市的村村寨寨,农村群众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个个优美舞姿、一句句悠扬的歌声,都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傣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变。
本文责编:龙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