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耿马镇创建全省和谐乡镇纪实
作者:耿马县    点击率:2549  转自:临沧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0/2/17 16:40:41

 

耿马镇创建全省和谐乡镇纪实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耿马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陆上通往缅甸仰光的捷径,这里各民族汇聚成一家,构建了社会繁荣、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而耿马镇就是耿马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国土面积444.47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村委会3个社区,共有5.3万人,居住着傣、佤、拉祜、布朗、傈僳等19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总人数的64%。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2272万元,增幅11%,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878万元,增幅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86元,增幅8.6%。农民人均占有粮292公斤。财政收支按预期目标实现,保持了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 “打牢科学发展基础,建设人民满意队伍,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构建富裕和谐耿马”的总要求,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牢牢抓住“强一业、兴三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文明建设工作“四个有”,农村工作“五个结合”和基层建设“六个促进”的工作格局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文明创建工作“四个有”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一个坚实的领导班子。镇党委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书记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制,对创建文明村寨工作分工负责。在常规工作管理中,按时召开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认真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除镇党委配备1名宣传干事,加大对全镇的宣传力度外,还加强对村级宣传员的管理培训,建立基层宣传网络。各村(社区)都配备了一名宣传员,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活动及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
  二是文明创建活动有新成效。为加强全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设,镇党委以开展“文明家庭”、“绿色家庭”、“五型家庭”“临沧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家庭”等评选活动为契机,以现代文明户为要求,在勤劳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家庭和睦、社会公德、移风易俗等方面进行具体量化,评出“文明家庭”20户,“绿色家庭”2户,“五型家庭”5户,“临沧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家庭”17户,全镇11名同志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有力的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迈向新台阶。
  三是学习宣传活动有深度。党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群众,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理论学习、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巩固中提高。保持和发扬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了淳朴、诚信的良好形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其中,芒国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芒等村20年来保持着省级文明村的光荣称号。同时以“云岭先锋”工程为载体,创建群众满意站所3个(林业、土地、农业服务中心),“五好”村党支部7个。
  四是依法治镇有序推进。按照开展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规划,镇党委制订了实施计划,建立执法责任,并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镇中小学校成立了业余法制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开展法制、禁毒教育。镇党委发放相关手册及法制教育宣传材料,镇机关开展干部职业普法培训,教育面达99%,农民教育面达90%以上,在普法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镇党委坚持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大排查制度,有效地控制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以交通沿线为重点,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全镇的11个村委会、3个社区、141个村民小组中133个村民小组均达到创建平安村寨的标准,村委会、社区达标率达100%,村民小组达标率达94.5%,并对其进行了“平安村寨(社区)“的命名。
  农村工作“五个结合”
  一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完成08-09年泡核桃种植面积6100.1亩,全镇泡核桃种植面积达16014.8亩,全面实施泡核桃“三率”管护,调供管护肥85.04吨,累计管护面积15890.8亩,优质管护率达80%以上。围绕建造云南一流蔗糖原料重镇目标,完成冬春甘蔗种植27482.5亩,其中新下田蔗2927亩,08/09榨季实现农业总产量52万吨,工业入榨47.8万吨。全镇大牲畜存栏9791头,生猪存栏24896头,羊存栏1644头,禽类77121只。
  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认真实施9个省级整村推进项目,先后完成芒国村委会芒国新寨组以及芒俄组35万元投资;把允楞村芒弄组列为首批万元村建设。继弄巴东坡搬迁后,实施了复兴村河边寨、滚岗山组易地搬迁项目。建成金养老寨26户的佤族特色民居,完成芒蚌村芒东组27户的傣族特色民居规划。完成农村民居抗震工程180户,其中拆除重建66户,加固改造114户。
  三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完成1.02万人及1679头大牲畜的人饮安全测设和安装工作;投资18万元进行芒片河道治理;投资10.6万元新建芒等、芒蚌组水坝一座;完成总投资391万元,全长7公里沟渠,4.8公里道路等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新建了允楞村南翁组2.1公里、芒帕组2.5公里、团结村芒胡组4.2公里的进村弹石路。完成投资2072万元的土地整治工作,平整土地7000亩。
  四是与农村稳定相结合。妥善处理团结帮掌山搬迁遗留的问题;稳妥调处了芒等与华侨长达20年的土地争议纠纷;积极参与调处11.2洪灾群众的上访问题,并得到妥善解决。
  五是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通过狠抓组织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人均比去年增收234元,人均纯收入达2586元。
  基层组织建设“六个促进”
  一是促进党员的健康发展。一年来,通过努力全镇已发展新党员66名,其中妇女党员19名,少数民族党员48名,非公经济1名,高中以上学历32人,新发展的党员逐步呈现出年轻、文化高、范围广的格局,进一步优化了我镇党员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全镇3个农村党总支,4个机关、事业党支部、1个老干党支部和22个农村党支部,已有党员1116名。
  二是促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抓住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契机,争取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投资80多万元,按照“七个一”的建设标准,为芒蚌、芒国、允捧、复兴、新城、南木弄、团结7个村党支部建设了党员活动场所,切实加强了村党支部的活动阵地建设;并进一步完善 “四有”设备,基本解决了村级党组织党员活动无阵地、设备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三是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有序开展。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全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镇党委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宽带网未开通的10个行政村中整合资源,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模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强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
  四是促进“一体两会”联动运行机制的有效运作。按照“机关党员+农村党员、农村党员+普通农户”的帮扶联系模式,为充分发挥党员的挂钩帮扶机制,镇机关(事业)党支部137名党员挂钩联系19个农村党支部685名农村党员, 345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帮扶挂钩1725户普通农户。成立125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理事会成员1408人,其中党员472名。成立12个甘蔗产业协会、7个泡核桃产业协会,有会员1500人,其中党员210人。
  五是促进 “坝胡经验”的全面推广。为加强村民自治,强化民主管理,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全镇11个行政村和甘东社区以每10-15户为一个单位,共组建互助联合体529个,并推选出了互助联合体联长529名。制定通过了《村民公决办法》、《惠农资金公决事项》等十几项村民公决事项。全面开展“优化组织资源配置、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六是促进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根据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基层管理的科学发展要求,镇党委在弄巴村委会推行设立综合办公室的 “一室”和综治委、社会事业委、农村发展委、财经委的“四委”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和创新党在农村的基层管理体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聘用了群众推选出来的3名干部。目前 “一室四委”正常运作,在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已初见成效。
  随着全镇经济文化的稳步发展,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不断创造了边陲安定和谐的新局面,为全镇乃至全县和谐发展创造了新元素,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孟定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
 下一篇文章: 德宏:“黄金口岸”绿色崛起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