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农民收入上“保险”
“一日作客橄榄坝,夜夜梦回傣族园”一个诗人曾这样描述,傣族园是西双版纳傣民族的缩影,浓缩了傣民族文化的精华,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泼水、婚俗活动及丢包、抢亲、傣拳等趣味性游戏,还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傣家生活。傣族园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据统计,目前傣族园雇佣当地农民1027人,营业收入已从1999年的246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1600万元,接待游客量达4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傣族园自建园以来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园区和村民的共同利益为纽带,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地团结、引导和帮助村民依靠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旅游致富,给园区村寨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园内除了“天天欢度泼水节”外,每天纺车声嗡嗡作响,增加了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民间舞蹈和音乐等,使得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同时涌现。在保护好傣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傣族园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物质供给等多种渠道对村民进行补助,自2003年起,公司对园内建盖传统木质干栏式建筑的每户村民补助4000元的建房补贴,10年来,公司已累计向96户村民发放建房补贴38.6万元。同时按照补助政策积极鼓励村民种植花草,养殖孔雀、鸟类等可供观赏、娱乐的动物,不仅美化了园区的生态环境,园区内的村民也得到了可观的收入。 “我们还以扶持村民参与旅游服务获利来进行资源保护教育,通过对村民举办学习班,让村民明确保护民族特色就是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现在园区80%的村民都主动地从事了旅游服务活动。村民中乱设摊点等现象没有了,村民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走上了旅游发家致富的路子。”傣族园员工赵丽说。 “傣族园投入资金为我们改造庭院绿化、培训村民做傣味、改进菜式、学习简单英语等,提高我们的接待能力,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经营傣家乐的岩约说。如今傣族园傣家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风味品牌。曼乍36号岩约家一年仅傣家乐收入就突破10万元。 傣族园通过指导和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从事民族手工艺加工制作、开发旅游纪念品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公司、农户双方都得到了实惠,景区一年的收入超过了过去5个村寨分散经营的10年收入之和。“公司带动型”的发展路子,不仅让村民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使当地成为了西双版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据统计,傣族园现在每年支付给村民的工资总额已达600万元,村民从事旅游后,每户年均收入至少增长了6000元。
本文责编:龙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