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同功的傣医药
在西双版纳的5000种植物中,可作药用的就有1000多种,已经整理出版的《西双版纳傣药志》收录了其中的500种。
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多样化的民族医药,并留下了许多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傣族的先民迁徙至西双版纳时,常发生瘟疫。当时有一位名叫“波的雅”的老人,发现有一个寨子的人,个个健康长寿。经过追根究底,发现这个寨子的人天天上山采摘野菜、野果吃。后来他经过逐一验证而弄清了各种植物的治病效果,并开始用这些草药给人们治病,人们称他为“摩雅”(即“医生”),傣医、傣药也就产生了。
波的雅的医术一代代传下来,但由于没有文字记录,传授的面不广。随着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一些布道的长老懂得医术,也有了文字,这样,佛寺的长老们便把傣医药进一步挖掘,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后来具有特色的傣医、傣药。其中,《档哈雅》是最有名的医药书。这些医药书刻写在贝叶棕叶片上的就称为“叶子本”,写在用构树皮制成的纸张上的则称为“皮纸本”。
傣医学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种药物的使用就是调整人体与环境的关系,而治疗的方法也具特色,傣医、傣药现在已成为我国重点发掘、整理的四个少数民族医药之一。傣药的种类多,而且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其中很多都是野生的食用植物,所以药物和食物往往是同源的。据调查统计,傣族家里每年要食可供药用的植物不少于百种以上,傣家人肥胖的很少,健康状况好,白发、脱牙的较少,长寿的较多。在傣医药中有很多药物对治疗热带地方病功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所以,经过发掘、研究,有一些种类已被收入国家药典。如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已对傣药龙血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它就是被李时珍的《本草纲木》誉为“活血圣药”———血竭的新资源。该园经批准生产的“雨林”牌血竭已成为云南的优势名药,活血、止血和补血,治疗各种血液病有特效。
本文责编: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