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寨的夜晚
在我们的记忆中,傣寨的夜晚就如同《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中描述的画面,宁静和谐、温馨浪漫。可是,在景洪市勐龙镇曼景湾村,如今,傣寨的夜晚虽然月朗风清依旧,和谐淳朴的风情未改,但这幅优美的风景画中却增添了许多文明亮丽的时代色彩。
在三月十九日晚上八点钟,我们正在曼景湾村一间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里欣赏孩子们快乐的舞蹈,排练厅内地板光滑舒适、明晃晃的练功镜、效果较好的音响设施,还有穿着练功服的孩子,具有专业水平的舞蹈老师,这一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排练厅,竟然坐落在傣寨深处,排练厅的主人竟然是曼景湾村土生土长的傣族农民。玉儿和父亲岩炳就是这个排练厅的户主,也是这里的舞蹈老师。 玉儿是景洪市勐龙镇曼坎湾村委会曼景湾村民小组一名普通傣家女孩,苗条的身材、白皙的肤色,爽朗的笑声中带股学生气,也渗透出一种勇敢和坚毅。怀着对舞蹈的挚爱、对创业的渴望。她曾经在昆明学过5年舞蹈表演。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投资七万多元钱在自家的院子里建盖起了九十多平方米的舞蹈教室,在村里创办起了全州第一个村级“少儿艺术园”,找到了开启自己创业大门的金钥匙。现在,玉儿家的舞蹈教室已经成为村里热闹的活动场所。夜晚,劳作之余的许多村民都会到这里愉快地“舞”上一场,教学内容除了傣、哈尼、基诺、布朗等民族舞以外,还有拉丁、芭蕾等舞蹈。玉儿对孩子们和年轻人实现分班专业舞蹈培训,父亲岩丙则承担起了免费教老年人跳舞的义务。岩丙早年是村里的文艺骨干,编导跳舞都很有一套,忙完农活以后,一家三口总是为舞蹈而乐此不疲。现在,村里一群群无文艺专业基础的农民,已经逐渐成为了有一定表演技能的村文艺队成员。
附近寨子前来学习拉丁舞的小学员岩温帝说,作为农村孩子,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就接受这样专业的培训,学到一技之长非常高兴。
走出玉儿家热闹的舞蹈教室,迎着如水的月光漫步在村子里,一阵婉转动听的葫芦丝乐声徐徐而来,我们寻着声音,走进了街边一栋名为“岩龙勐傣”的三层楼宾馆,这家宾馆是村民岩甩家开的,经营宾馆的是岩甩的两个儿子岩叫和岩恩囡,提起岩叫、岩恩囡兄弟俩,在当地可是家喻户晓,与他们宾馆同名的“岩龙勐傣”家庭乐队,从2005年就开始远近闻名了。 在弟弟岩恩囡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宾馆的101房间。房间里有贝斯、电子琴、架子鼓、电脑、专业耳麦、监听音箱、多路调音台和贴着吸音棉的录音棚等等,配备齐全的录音制作“装备”,足让我们羡慕不已。 岩叫介绍说,他家主要靠种植橡胶和经营宾馆,这几年经济效益还不错。他与弟弟在经营宾馆之余,创作演唱傣语歌曲是他们的爱好,“玩”音乐便是他们生活的快乐源泉。2005年他们在当地建起第一支家庭乐队后,参加了全州傣乡杯通俗歌曲比赛曾经拿过奖。2006年他们合伙出版了第一张傣语通俗歌曲专辑《艾龙勐傣》,这张以爱情、生活、地域风情为题材的专辑,12首歌曲全部由他们自创,上市后第一个月的销量,就达到一万多张。他们的乐队不仅深得当地百姓的喜爱,还得到政府和村里的支持,深受鼓舞的他们做音乐的信心就更足了。利用各村寨逢年过节、庆典活动邀请他们演出所挣到的钱,他们不断配备音乐器材和完善音乐制作设施,筹备今年再出版第二张傣语歌曲专辑,最终的奋斗目标是成为傣族音乐制作人。
陪同记者采访的副村长岩叫介绍说,曼景湾村地处景洪东风农场厂部闹市区,是一个拥有一千多人的村寨,村民靠种植橡胶,做小生意,生活条件都不差。但是原来由于文化生活贫乏,村里的部分小青年,一到夜晚不是飙摩托车就是喝酒与农场青年打架。村里有了乐队和舞蹈培训班以后,傣族能歌善舞的潜质在这里得到了释放,民族与现代柔和的傣族通俗歌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依托他们村的乐队,曼飞龙等五六个村寨,先后也建立了傣家乐队。为了“玩音乐”,部分年轻人还购买了电脑上网学习,积极向上的娱乐消遣方式,正潜移默化地被村民们所接纳。 夜晚十点,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夜幕中的曼景湾村依然歌声嘹亮、舞正欢,融入文明新风的傣寨,更加显得朝气蓬勃,令人留恋。透过这幅和谐文化点染的农村新画卷,透过新傣寨新农民奏响的时代节拍,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孕育在这片热土上的新希望。
本文责编:龙 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