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孟连乐舞面临青黄不接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加强保护
作者:陆敏    点击率:2649  转自:云南网|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09-05/18/content_366975.htm 更新时间:2009/5/18 10:59:20

孟连乐舞面临青黄不接
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加强保护

 
 
 

宫廷艺术和民间歌舞的完美结合

数百年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间一直活跃着一支傣族民间乐舞队。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永乐年间,与孟连宣抚司亦即刀氏土司统治密切相关。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孟连傣族土司被朝廷封为“孟琏长官司”之后,这支民间乐舞队被册封为官府的礼仪乐舞队。随着时间推移,乐舞队也渐渐变成了生存在民间,既用于群众性自娱自乐表演,也为土司衙署派差表演的特殊演出队伍。客观上对其生存及传统演奏曲目、乐队编制、乐队组织、表演形式的保存和艺人递代传承等产生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因而使它得以传承至今。

然而,由于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缺乏传承人,随着民间老艺人的陆续过世,乐舞队也面临着消亡。上世纪80年代末,孟连县政府对此着手展开了抢救和保护工作。

民间艺术传承面临断层

因为喜好傣族传统礼仪乐舞,24岁的傣族姑娘叶章嫩,成了周边年轻人眼中的异类;因为坚持要以表演礼仪乐舞为自己的职业,她把“对方家庭能理解支持自己的演员职业”当做唯一的择偶标准。如今,已是1岁孩子母亲的她,担任着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舞蹈队队长一职,每逢重大节日和县里有贵宾来访,总能在“孟连傣族宣抚礼仪乐舞”表演中看见她的身影。然而,每每说起“礼仪乐舞”,她总会感慨地表示:“虽然,县里已经在尽可能地抢救保护这一源于傣族宫廷的古老乐舞了,但没有人愿意接班,却是无奈的现实。”

作为曾经统领一方的封建主,居住在孟连宣抚司署的世袭傣王,很重视民间乐队。末代傣王刀派洪还曾派专人管理,将民间乐队发展成为宫廷乐队。其中又以叶章嫩所生长的芒朗寨(村民小组)为中心,那里的村民曾经世代为傣王献乐献舞。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傣族宫廷乐队早已解散,忙于生计的村民们不再以表演歌舞为主。时至今日,会表演传统乐舞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距孟连县城40多公里的傣族村寨芒朗,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间,无论老少,都没有人会自发邀约歌舞联欢,让人难以联想到这里曾是生养傣族宫廷乐队的地方。叶章嫩介绍,芒朗寨共有87户人家360多人,但目前会演奏礼仪乐曲的仅6人,其中包括唯一真正进过宣抚司署,向傣王献乐的老艺人笼三弄。

想要约齐老艺人们现场演奏一次礼仪乐曲是困难的。虽然叶章嫩事先已经通过电话和入户邀约,但依旧是缺了这个、少了那个。“曾经有工作队邀约过艺人们表演,他们都很积极,表示愿意无偿教授想学的人,但却总是遭遇没人来学的尴尬局面,也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随行的县文化局工作人员解释道。

在香蕉地中,记者终于见到了笼三弄,已经73岁的他还下地干农活。“闲着没事干,就想下地做点活。”笼三弄无奈地表示,其实他更愿意教年轻人演奏傣族传统乐器,以打发空闲时间。

年轻人都认为乐舞太土

回忆起13岁时到宣抚司署献乐的情景,笼三弄认为,那算得上是件很荣耀的事。随着封建土司的灭亡,笼三弄在上个世纪40年代,首次参加的大型宫廷演出,也成了最后的宫廷演出。

实际上,除了宫廷演出外,十里八乡的村民在喜庆日子里,也会请芒朗的乐队去演奏。那时候会制作、演奏傣族传统乐器是非常受欢迎的。“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是流行歌曲,无论是从泰国传进来的当地流行歌,还是中文流行歌。学唱礼仪乐曲,则被看做有些‘土’。”正是因为会唱傣族宣抚礼仪乐舞的曲目,叶章嫩被特招进县歌舞团,在孟连她可谓是稀有人才。但因为从小对传统乐曲有兴趣,没少让她遭到伙伴们的异议。而现今,像她这样有意识学乐舞的年轻人屈指可数。

笼三弄说:“我的孩子们就没人愿意跟我学,在他们看来生产生活更重要。”孟连县在抢救保护“孟连傣族宣抚礼仪乐舞”的报告中显示,乐队的人数和乐器数量均在逐年减少,1982年时,这支传统乐队有12人,1992年减至9人,到2007年仅有6人了,其中能制作乐器者只剩一人,且成员年龄偏高,平均年龄为57岁。此外,舞蹈队人员平均年龄为61岁,舞蹈爱好者越来越少。

抢救保护在摸索中前行

为此,孟连县展开了抢救和保护工作,但依旧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还有许多路需要摸索着前行。

礼仪乐舞的演奏形式多以乐队的合奏、齐奏进行,在吹、拉、弹、唱中伴以蜡条舞、长甲舞、孔雀舞等舞蹈。目前保留下来的传统民族民间乐器还有“省”(傣语,属四弦弹拨乐器)、“多罗”(傣语,属拉弦乐器)、“嘎拉萨”(傣语,属钢片旋律打击乐器)、“腊敢”(傣语,译意为扁铜罄)、象脚鼓、铓锣、镲等几种。演奏的乐曲规整,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动听,器乐和歌舞配合谐调自然,这一套完整的乐舞形式在我省傣族民间中已不多见。

2006年9月,为参加普洱市首届民族文化艺术节比赛,孟连县临时组建了一支42人的演艺队参加,其中包括芒朗寨的老艺人和县文化馆的乐手,以及从各单位临时抽调来的人员拼凑而成。当时主要的参赛正是“孟连傣族宣抚礼仪乐舞”中的《所喃窝罕》(金莲公主),一举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和舞美设计二等奖。同年11月,该节目又代表普洱市参加了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比赛,获得“彩云金奖”,也成为了孟连县有史以来文化赛事中,首例获得省级金奖的节目。

虽然乐舞的魅力得到了证明,但现实的尴尬是,愿意学习的年轻人依旧很少。直到2007年,孟连县歌舞团的成立,才解决了宫廷舞蹈演员的困境,但乐器的演奏者和制作者,依旧成为难题。

在对礼仪乐舞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们发现乐曲和舞蹈在传承中,没有文字和乐谱等,全靠口头传播。随着老艺人的陆续过世,乐舞也将消亡。2008年,由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整理编撰的《天籁之音》乐谱集出版,让乐舞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文字依据。

孟连县文化局局长周军说,下一步将依托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将礼仪乐舞的推广和传承融入到其中。而刚成立不久的歌舞团就将被打造成一支既是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歌舞,又是宣传推广的农村工作队。

此外,今年孟连县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孟连傣族宣抚礼仪乐舞”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希望能让礼仪乐舞的传承和保护更具效率。

 

 

本文责编:玉婷

[1]


 上一篇文章: 金秋滇中嘎洒行
 下一篇文章: 西双版纳傣族园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