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浅谈新平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文化艺术的开发利用
作者:张绍芬    点击率:5694  转自:新平公众信息网|《新平花腰傣文化大观》 更新时间:2009/8/14 23:05:58


浅谈新平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文化艺术的开发利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精神生活方面,由于衣食足,所以思礼乐,热衷于享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世人追求和向往的时尚。在这种形势下,新平县作为一个山坝结合、少数民族聚居,稀有的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县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新平县文化旅游生态村的建设,我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民族
  文化旅游已成为大势所趋
  民族文化旅游是高品味的以获得精神享受和慰籍为目的的现代旅游形式,感受异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现代社会人们一种时尚的精神体验和追求,就新平县来讲,近几年由于一些国际性大型活动在省城举办,活动中各民族的艺术节目,深深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和旅游者,他们不辞辛劳,经各种形式深人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感受民族文化气息。在这种气候下,大理、丽江等地州市能抓住机遇,通过规划、策划、包装,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为突破口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景点,吸引来自四方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文化旅游能使人得到心神怡悦的享受,使人的心智达到酣畅淋漓的境地,因此,生活在繁忙喧闹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几乎都有寻机领略和体验古朴多姿的民风,恬静自然的生活劳作和轻松快乐的文化娱乐欲望。因此,文化旅游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占据了一席之地,并随着社会发展,将成为一种大势趋。
  二、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彝族傣族自治县。由于立体型的地型和气候,山坝结合的旖旎风光,构成神奇美丽的自然画卷;历史悠久的哀牢古国后裔民族,以其独特、多姿风格构成了一方的人文景观。正如省委副书记王天玺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研讨会”上指出:“云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真正宝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罕见的文化聚宝盆,是一个活生生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熔炉,云南文化具有宝贵的包溶性和创造性,云南民族文化的这几个鲜明特点,是研究和发展云南文化所必须注意的”。新平县的民族文化资源可说是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缩影,在新平县境内,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情由独衷,人们喜爱的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在玉溪市乃至云南省内独领风骚。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平县花腰傣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花腰傣是新平世居民族。1975年在新平县漠沙镇境内发现石斧、石环、青铜矛,1984年、1988年又先后在漠沙江两岸发现红铜斧、青铜斧和5只青铜羊角编钟。从出土的文化证实,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这里是“濮人”部族分布区。花腰傣族史书上先后称之为“濮人”。在《景泰云南图经》、康熙五十一年《新平县志》、民国21年《新平县志•民族》等书中,对花腰傣族风俗、性格、种类、服饰等有详细的记实。从史料、古文物发掘、口碑民间文学、原始宗教和现存的民族生活形态等方面综合研究中,证实生活在漠沙江两岸的花腰傣族与古滇国的主体民族——越人的一个支系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并自豪地说,傣族支系的花腰傣,其先民为越人支系的后裔,在开创滇国文明中与其它民族一道创造着辉煌灿烂的历史。
  (二)新平县花腰傣人口比例大,古朴原始生态风情风俗完整尚存
  据有关资料获悉,云南省的花腰傣族大部分居于玉溪境内,小部分分散居于红河、思茅等州市。玉溪市花腰傣族又居于新平、元江两个县,总人口6.8万。其中,新平县境内花腰傣族近5万人,占玉溪市境内花腰傣总数的70%多。新平县境内的花腰傣主要生活于红河两岸的漠沙、嘎洒、腰街、水塘4个镇。有“傣雅 ”、“傣洒”、“傣卡”3种为主。目前花腰傣房屋结构、村庄风貌、生态环境、生活习俗、古朴民风、生产劳作等仍保留着较完整的原汁、古朴的状况。由于其古朴、原汁的风格,近几年来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研。如泰国史学家考证了“皇族地位”,香港文化人于1994年在港举办了“花腰傣民族风情摄影展”,年内,省内学者、专家、新闻媒体及各国摄影家也深人新平县花腰傣居住集中的地方采风。这些都充分说明新平花腰傣民族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三)丰富的花腰傣人文景观
  新平的花腰傣族人民创造了历史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民族人文景观资源。主要人文景观资源有先民们创造的革命址遗、历史文物、民族古籍、传统的习俗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饮食文化、艺术文化等。在这些人文景观中,如民族节目“赶花街”较为独特,“吃秧箩饭”也极有乐趣;“祭龙”、“纹身”、“染齿 ”等风俗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化含量,而且有健身的功能。花腰傣的工艺品种类繁多,目前人们知道的可能只是“花秧箩”和“鸡枞斗笠”,其实如“土陶制作工艺品 ”、“花腰带”、“三角带”等都是精美的工艺品。花腰傣族能歌善舞,生产劳作和生活中流传着传统的《哭嫁歌》,传统舞蹈,如猫猫舞、大鼓舞等,稀奇神秘的传说也比比皆有。这些传统而古老朴实的人文景观,目前在新平县花腰傣村寨仍可寻足迹。
  三、开发新平县花腰傣文化艺术的内容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云南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民族文化大省,连结国际大通道”的目标,与此同时,新平县委、政府提出把新平县建成“绿色经济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把新平县花腰傣集中在漠沙龙河村委会建设成文化旅游生态村。在这种形势下,文化部门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发挥职能作用,以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村为依托,大力开发民族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品位决定着生态旅游村的档次。人们进行的旅游是一种旅行、游览的消遣观赏活动,其表现是观赏,而实质是文化的感受和对文化真缔的考究,文化艺术作品是提高旅游区知名度的良方,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都会起到宣传效益,使不起眼的地方顿时名声四起。因此,新平县花腰傣文化艺术开发应围绕以下重点来进行。
  (一)民族文物古迹的开发
  民族文物古迹是一种文化积淀深厚的社会产物,它反映着一个社会某一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生产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它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漠沙龙河村古渡口、编钟发源地点都是一种历史记载,它充满着文化艺术内涵,因此,我们要很好开发利用使之发生极大的效益。
  (二)民族文学、古籍开发
  根据其悠久历史和民间口碑传说,收集整理花腰傣民间故事,创作有一定品位和质量的反映花腰傣民族的文化作品,制作花腰傣文化艺术、风土民情的光盘或带子,推向市场,形成文化艺术产品。
  (三)民族艺术产品开发
  花腰傣在生活过程,日常劳作或穿戴服饰等都有许多可开发的工艺品。有的不但造型奇异,制作精细,而且还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在民族生态村设立工艺服务部,开发民族工艺品,如蔑桌、花腰带、土锅等生活用品和民族乐器等,来促成旅游的购物促销。
  (四)民族歌舞,乐舞伴餐开发
  花腰傣具有传统丰富的歌舞。因此,在民族生态村里,要根据花腰傣音乐韵律收集一些民间音乐,创作一些迎宾、敬酒等不同场合使用的歌曲,开发固定的以自娱自乐为主或能宾主同舞的集体舞等。创作一批有花腰傣特点的歌舞进行餐饮表演、定点表演,以此来展示花腰傣自然与含蓄相容性,展示艳丽多姿的服饰和风彩。
  (五)开发花腰傣传统节日
  民族节日是很好的旅游场所,只要很好地开发利用,就能产生极大的效益。“花街节”是花腰傣族独特的民族节日,它风格与众不同,特别是“花街节”中的“吃秧箩饭”更有情绪。因此,在生态村中要把花街节内容分解溶入旅游景点中,使之产生更大的效益。
  四、开发花腰傣文化旅游资源的措施
  新平县花腰傣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优势,虽然天生丽质要比人为粉黛强,但丽质如不打扮修饰,犹如美玉不磨制雕琢一样,显现不出其亮丽,其价值也难以体现。因此我认为开发花腰傣文化资源的措施,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抓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规划,进一步从思想上、行动上认识花腰傣文化艺术优势,转变观念,用更高档次、更具民族特色、更高标准和更宽阔视野来做中长期规划,真正把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纳入旅游计划中,纳入地方预算、纳人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加以实施。
  其次,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开展旅游工作促进活动的场所和依托。因此,随着民族生态村的建设,就要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场所,文物展览陈列室,建设高水准的娱乐设施和具有民族特色而又具有一定规模的工艺美术创作、制作、服务部。建筑从结构、设计、功能等方面不仅要体现文化含量、文化的特点,还要注意和考虑其实用性,以此推动旅游业发展。
  第三,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强、作风正、素质高的文艺专业人才。举事必以人为本,为开发民族文化,必须有计划、分期、分批、分对象多渠道培养一批专业和业余文艺创作、表演、工艺品制作、文物保护、文化艺术管理队伍。
  总之,新平县花腰傣文化资源优势巨大,但开发和利用的困难也大,机遇与困难同在,但只要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其优势,共同努力,花腰傣文化艺术开发与利用之日是指日可待的。(张绍芬)
  摘自《中国•云南•新平花腰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弘扬傣族贝叶文化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下一篇文章: 对新平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的思考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