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试论孙中山对刀安仁评价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作者:许洪畅    点击率:5108  转自:元江网 更新时间:2009/8/14 23:02:22

 

一、引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5千年辉煌文明的缔造过程中,在抗击外强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在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是现代民族还是古代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各民族的众多英杰人物更是功勋卓著、彪炳千古。”

“傣族革命家刀安仁”(《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大百科·中华英才》),正是傣民族众多英杰人物的重要代表之一。1913年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41岁。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在北京龙泉寺为刀安仁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大总统袁世凯亲自出席参加追悼会并致悼词,追认刀安仁为陆军上将,故刀安仁的追悼会也因此被史学界冠之以“上将恤典。”首都各界人士及在京同盟会员一万余人参加吊唁,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不仅参加追悼会,还亲手送来一幅挽联“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华精英,葵丑同恸悲屈子。”

刀安仁为什么会受到孙中山先生如此高度的评价呢?据研究孙中山先生诗词的有关资料统计,孙中山一生只写过律诗五首、词一阕、楹联22幅,并且他本人还曾在1897年的一次公开场所对日本友人宫崎寅藏说过:“弟不能为诗,盖无风流天性。”所以,孙中山先生无意做诗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由此,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孙中山先生为刀安仁撰写挽联非常之难得,也更加充分说明刀安仁与孙中山先生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刀安仁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一位民族英雄。所以,今天我们来研究孙中山先生对刀安仁的评价,一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二、刀安仁生评简介

根据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人民政府,1987年为刀安仁重修的墓表及墓志铭考证得知先生的生评:

墓志铭(一):举义旗献身革命

刀安仁,又名郗安仁,字沛生,傣族,一八七二年生于盈江县,十九岁承袭干崖刀氏第二十三代土司。自青年时代就投身于抗击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斗争,在铁壁关八年抗战期间,创造“天光报信”法和“七里蜂护窝”战术,与虎踞关建立联防,击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歼敌近两千人,一八九八年丧权辱国的清朝政府下令撤离边关,他用傣文写下了《抗英记》,为寻找立身救国的道路,先后到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游历考察,在仰光结识了革命党人秦力山,并邀至干崖办新学堂,宣传革命。一九O六年东渡日本留学,携秦力山介绍信找到了孙中山等一批同盟会领导人,由吕志伊介绍,孙中山主盟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指定为干崖支部负责人。刀安仁以举兵滇边为已任,变卖家产资助革命。一九O八年组织敢死队参加永昌起义。一九一一年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仰光分会把干崖作为滇西起义的指挥中心,派员协助刀安仁筹备滇西起义,农历八月仰光分会同意滇西起义计划,将《革命方略》及印信送交刀安仁。九月初五刀安仁组织国民军八百多人,九 抽丁千余人,集结于新、旧城待命。初六日凌晨先遣队向腾冲进发,晚九时参加攻打镇台、抚台衡门,经过几小时的激战,攻下城池,腾越厅县丞、迤西道尹潜逃,腾越镇总兵自杀。腾越九.六起义成功。推举刀安仁为滇西军都督府第二都督。一九一二年初,刀安仁去宁、沪,向孙中山报告滇西光复事宜。云南军政府少数人对腾越起义居首功心怀嫉妒,向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诬告陷害将刀安仁密捕入狱。后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营救出狱,被授予中将军衔,奉命前往山西考察铁路建设。一九一三年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四十一岁,民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追认为上将,灵柩送归故土,安葬于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麓。

刀安仁不仅是一位腾越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而且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中杰出的领导之一。

墓志铭(二):发展实业振兴民族

刀安仁不仅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者,而且还是一位远见卓识的实业家。一八九二年至一九O四年曾到缅甸与英国矿务专家约翰斯密士商议开发老陇中山铁矿,到暹罗、新加坡引进橡胶种植于凤凰山,经专家鉴定为全国最早的橡胶母树。刀安仁为创立傣剧和发展傣族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先后创、改、编,移植和翻译了《阿銮相勐》、《罕千桩》、《薛丁山征西》、《梁山伯与祝英台》等20余部傣剧。刀安仁为使属地人民开化,八方寻才招贤,一九O五年于干崖司署创办军国民学校,旧城、弄璋、芒线、小辛街等重镇和较大的村寨,都办起了新学堂。一九O六年率十余名傣族男女青年到日本求学。在日期间,他广泛了解日本工商企业情况,准备在干崖兴办实业。一九O七年日本政府驱赶革命党人,他被迫弃学,回国前和日本东亚公司签订了在干崖合资办工厂的协议书。购买机械设备,聘请专家技术员,一九O八年创建了火柴、印刷、织布和发电厂,扩大橡胶林,种桑养蚕、开设银庄,在日本印刷银票,票额为文银十两、五两、一两。一九O九年干崖实业公司初见成效,为进一步宣传“发展实业光复民族”的宗旨,刀安仁邀请南甸、陇川、盏达、芒市、勐仰、遮放、潞江、户撤和拉撤土司到干崖参加观摩会,通过观摩会议,在德宏地区影响很大,刀安仁在发展实业的同时,积极组织活动,招来了清王朝的仇视,一九一O年初清政府照会日本东亚公司迫使该公司停止合同。刀安仁到日本东京和公司商议无效,日方撤走了专家技术员,清腾越厅下令工厂停产,关闭军国民学校,使刀安仁创办的实业和教育被扼杀在摇蓝里。六月中旬,他到东京晋见孙中山,先生指出:只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才能更好地发展实业。

上述便是刀安仁墓表及墓志铭碑刻所记载的主要内容,也是目前官方对刀安仁生评最全面的概述,当然由于条件所限,对刀安仁丰富而精彩的革命人生经历不可能都一一详细记载于碑刻之上,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文革期间,刀安仁墓虽曾经被毁,但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盈江县人民政府立即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1989年又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刀安仁墓再次被升级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省人民政府再拨出专款进行了重修,重修后的墓碑高为3.2米,长3.741米,面宽4.4米、尾宽2米,呈嵌顶把八字形,属于封土堆墓,总建筑面积1240.5平方米,通道长56米,宽3米,共29级台阶。今天墓地已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游人到盈江从事考察、学习、纪念、凭吊、参观、游览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重温刀安仁与孙中山的革命友谊

19063月初,刀安仁率10余名傣族青年男女东渡日本留学,5月初到达日本东京,并第一次与孙中山认识。直到1913年春刀安仁在北京逝世,两位伟人朝夕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年。为何孙中山对刀安仁会产生非同寻常的兄弟般感情和深厚的革命友谊呢?对此很多人无法理解,因此,为推动刀安仁革命思想学术研究,我本人想借此机会不揣谫陋,妄提几点拙见,以供参考研究。

(一)“十六字纲领”结成共同的革命友谊

刀安仁自19岁承袭干崖刀氏第23代土司之日起,就投身于抗击英帝国主义武装入侵的斗争,铁壁关抗战八年,歼敌数千人,使入侵者始终未能前行一步,但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即下令撤离边关,于是他愤然写下激烈壮怀的《抗英记》。之后,强忍着报国无门的极度悲愤之情,先后辗转于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游历考察,以寻求救国救民的光明之路。最终于19065月初在日本东京得到了为之苦苦探索和追求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革命救国纲领,并在孙中山亲自主盟下,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按照毛泽东主席的话讲,这就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孙中山其实就是刀安仁的入党介绍人。这就是他们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基础。

(二)共同理想与人格魅力的结合,结下兄弟般的友谊

从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来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即“三民主义”(《民报》1905年发刊词 首次提出“三民主义”),从个人交往的感情上讲,他们都彼此相互欣赏对方。在日本友人宫畸演藏面前他们私下常相互称兄道弟,孙中山年长刀安仁6岁称兄长,刀安仁年幼称兄弟,孙对30岁刚出头的刀安仁有着非凡经历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反帝、反封建的态度如此坚决,深感志同道合、人才难得,而刀则对孙和蔼可亲,但内心即有钢铁一般坚刃的毅力和宽阔的革命胸怀表示深深的崇敬之意,因此,孙决定为刀安仁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这便是两位伟人在追求共同的革命理想中结下兄弟般深厚感情的开始。

(三)刀安仁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积极拥护者和实践者。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印证:

1、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19065月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直到1913年春在北京逝世前,刀安仁对孙中山的“十六字”革命救国纲领所阐述的“三民主义”始终表示坚决拥护,从未产生过怀疑和动摇思想。这期间“同盟会”内部曾经产生过许多不同分岐意见,并形成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行会主义、山头主义等泛滥思潮,直到19128月“同盟会”改组成为国民党之前,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统一共和国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同盟会等不同派别。然而刀安仁始终站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三民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拥护孙中山,直到献出最后生命。

2、同甘苦、共患难

19058月在日本友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该政党成立后,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政党财政”的问题。就一般而言,政党的财政状况“是一个对党行为”和“实质方向”发生影响的“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同盟会的政治运作与军事行动,也是造成同盟会后来不断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事实上,同盟会自成立之日起到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之时,整个财政状况是非常空乏,甚至是恶劣的,就连孙中山也不得不向别人伸手借钱,还记得孙中山为秋瑾题写的一幅挽联:“江户矢丹枕,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这里的“感君首赞”有二层含义:一层意思说秋瑾经冯自由介绍,成为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批会员,难得一位巾帼英雄;二层意思是指19065月孙中山由日本经上海到南洋,缺乏活动经费,向秋瑾借1000元,当然秋瑾始终没要孙中山偿还这一笔借款,而是作为她个人向同盟会的赞助。“愧我”,即我惭愧。可见,同盟会“政党财政”问题是极其严重的,直到19121024秋瑾牺牲5年后还让孙中山内心感到十分的惭愧。也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过程中,刀安仁曾经于1906年秋至1908年初,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用拍卖家产所得银款向同盟会两次捐助了五万元。而作为政党领袖的孙中山看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举动啊,用今天的话来讲,这简直是感天动地的伟大义举,是对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刀安仁为追随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早已把自己的生家性命置之度外,可称得上是“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3、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倡导者,执行者和实践者。

由于 深受“政党财政”问题的困扰,孙中山与刀安仁对推行“实业救国”的策略始终形成了共同一致的思想和认识,这个思想在《革命方略》、《政府宣言》中都有充分的论述,而刀安仁不仅是这一思想的倡导者,而且是这一重要思想的身体力行者。1907年日本政府开始驱赶革命党人,在此,刀安二首先决定回干崖推行实施实业救国计划,并得到孙中山的积极支持,随后刀安仁在干崖先后创办了火柴厂、印刷厂、织布厂和发电厂,扩大橡胶种植,开设银庄等,首开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工业之先河,直到1912年秋蒙冤出狱后仍然坚定执着地奉随孙中山从事实业救国的伟大事业,并积极筹办全国铁路发展建设事业,同时与孙中山一起向当时的云南都督蔡鄂提出建设滇桂铁路八百九十英里的建议:“以普通每英里之建造一千二百万元,以普通借债利息五厘计之,第一年须息银六十六万元,以后逐年增加。共七千二百万元之资本……”。由此可见刀安仁不仅是一位远见卓识的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实业救国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4、孙中山军事策略的积极拥护者、执行者和实践者。

据统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自1894年至1911年之间发动的起义事件共计29次之多,而其中大部分起义事件都在南方边省进行,因此有人认为孙中山注重西南边境,忽视长江流域,犯有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也有人就选取起义突破口的是非曲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在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之间也曾经就此问题产生过较大的意见分岐,但孙中山自1907年被迫离开日本赴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制定《革命方略》进行指导国内革命武装斗争整个过程始终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从19075月潮州黄冈起义、6月惠州起义、7月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3月钦州起义、4月河口起义,直到1909年孙中山登上欧美旅途,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国外政府支持,此间虽然孙中山都不在国内直接参加领导起义,但国内仍然有多数同盟会员领导成员始终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军事策略,其中包括刀安仁全力策划的滇西起义,以及刀安仁与张文光、刘辅国共同领导的腾越起义,至始至终都是遵循着孙中山制定的《革命方略》,在同盟会的指导下并按其部署进行的;始终都是在同盟会领导成员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正如金冲及先生所认为:综观同盟会发动的一连串武装起义,其领导人却是“经过苦心筹划的,并且在进行过程中不断在总结经验教训”。“在同盟会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间,在华南发动武装起义的客观条件要比长江流域好得多。同盟会当时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粤、桂、滇边境,应该说是正确的”;“甚至在1910年初发动广州新界起义时,还很难说同盟会这个决策是错误的。因为当时广东新军革命化的程度比湖北要高得多。”“事实表明,1907年南方边省的革命形势的确比其他地区优越,孙中山选择在南部边疆发动武装起义是无可指责的。”刀安仁正是这样一位不折不扣地执行孙中山《革命方略》的先锋者。历史表明腾越起义的成功是孙中山军事策略的有力再现。

(四)刀安仁追随孙中山革命矢志不移。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内部的意见分岐逐渐演变成派系斗争,各种主义纷纷抬头,“同盟会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已经不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起领导作用”,对于当时各省致力于革命斗争的“参加了或未参加同盟会的”积极力量,“同盟会本部却不能领导和组织起来”并最终导致19128月的改组。后经宋教仁从中翰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25日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但孙中山不愿再居政,委托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刀安仁正在北京蒙难身陷冤狱,亲身体验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并在狱中写下“日月如镜照肝胆,惟效武穆赴风波”的悲壮诗句。后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的全力营救最终获得释放,被委任为陆军部中将咨议官的刀安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身患疾病,爱国之心极为强烈,革命意志丝毫不减当年,毅然奉随孙中山奔赴山东、山西各地,一心一意致力于全国铁路建设的伟大事业,正当他满怀希望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之时,由于长期奔波劳累积劳成疾,医治无效,最终病故于任上。噩耗传来,孙中山悲痛不已,泪酒祭英雄,挥毫写下“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子”的二十四字挽联。挽联内容蕴藏着许多重要而宝贵的信息,不仅对刀安仁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腾越起义的性质,边疆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事业取得的伟大功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以此同时也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对刀安仁亲密无间的兄弟般感情和革命同志、战友的深切怀念,在孙中山看来刀安仁忠心耿耿、无私无畏、功勋卓著,堪当革命楷模的一生无愧于“边塞伟男”、“中华精英”的称号。

后来由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几乎被葬送,在面对宋教仁的被暗杀,同盟会内部的团结和改组等严重问题,以及“二次革命”的失败,迫使孙中山再度匆忙逃亡日本,此间,各地反动统治当局对原同盟会员滥施捕杀,或予以通缉,亡命海外的国民党人由于仓促逃亡,多数人身无分文、衣食不周,时逢冬季,饥寒交加,有的人只得向所熟悉的官费留学生乞贷,“买点熟红薯充饥”,为生活所迫,“流为苦工,其苦乃不堪言状”。面对此情此境,孙中山痛感二次革命的失败不是因为袁世凯强大,而是革命党人内部意见分歧,人员之涣散,“党魁则等于傀儡,党员则有类散沙”,因而患难之际,彼此“疏如路人”。而提及安仁之丧,辄有党失忠贞、国失英贤之慨痛,于是在1914年春刀安仁去逝周年纪念这一天,孙中山满怀悲痛再次为刀安仁亲笔题写挽联:

二十年革命成功,忧患与共,安床莫共,鸟尽说弓藏,槛车就擒悲邓艾;三百日缧囚初释,奇冤虽雪,沉郁已深,豹死留皮在,疑疏谁为颂陈汤

在孙中山一生中能为一个人先后二次题写挽联仅为刀安仁也。

我以为上述便是孙中山前后两次为刀安仁题写挽联的大致经过和主要因素,细心研析感人致深,其中蕴含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作者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立意深远、独具匠心,以史为鉴、怀古释今的手法一气和成,追思远古英雄忧国忧民于斯,情真意切,再度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刀安仁崇高的革命敬意和深切缅怀,在这一幅挽联中不仅展现了一位卓越的、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精湛娴熟的词联写作技巧,以及坚强的革命意志、宽阔的革命胸怀和深厚的革命感情,同时表达了孙中山先生愿逝者安息、生者团结,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强烈愿望。同为重要的是从中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刀安仁等为首的同盟会员直接领导下的腾越起义再次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事业起到了积极指引的作用、鼓舞的作用、号召的作用、榜样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对于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团结一致、建设边疆、稳定边疆、构建各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今天我们来回顾重温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刀安仁革命思想的学术研究,同时对于进一步推动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此我想最后提二点建议:

1、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

江泽民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少年儿童认识祖国、热爱祖国、感受最直接、印象最深刻大都先从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小学生进行乡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狼牙山五壮士》在个别省()语文教材中曾经被删除,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反对,这足以说明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有很多人很多事可以遗忘,唯独革命先烈的英雄伟业不能忘。在德宏可以尝试把刀安仁的革命故事编入民族双语教育学习材料内容。在中小学中广泛宣传教育,代代相传。

2、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促进边疆民族经济发展

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群众了解历史、缅怀先辈、传承文化、培养爱国情操的重要课堂。德宏是一座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的民族文化旅游名城,也是一座历史名城,更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我们可以尝试把民族文化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合成为集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人文等多元一体的特色旅游载体,使海内外更多的人群真正了解德宏的民族、文化、历史和德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进一步掀起爱我中华、爱我边疆、爱我德宏、爱我家乡的热潮,努力创建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德宏。

 

 

许洪畅

200851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1289页。

()马克斯·伟伯《经济与社会》,197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上卷318页。③《历史研究》1984年第1

④《学术论坛》1980年第4

⑤《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886888页)

①邓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深受司马懿的赏识,升任尚书郎。孙中山在这里自喻司马懿,把刀安仁喻作邓艾。邓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邓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中对此作了客观的评价:“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自论者也。”冤屈而死。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浅谈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的成效
 下一篇文章: 元江军民府土司军事制度浅析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