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绿宝石——娜允
召罕嫩
远看娜允,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色彩以绿为主。娜允是傣语,意为内城、城中之城,就像北京城里还有个紫禁城一样。
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城,是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县城所在地,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的末端,素有“边地绿宝石”之美誉。
这里“地处极边,界连外域”,外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人称“大金三角”)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33·399公里,内与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构成一个“小金三角”,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国家二类口岸。总面积不过1893·42平方公里的县境,聚居着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等21种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11·4万,少数民族人口就占了86%。是云南多民族聚居的缩印。
孟连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点,北纬22°05′~22°20′、东经99°09′~99°46′之间,属南亚低纬热带气候,但因地势复杂,海拔在500~2603米之间。这里年降雨量1362·7毫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6°C,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生态环境多样,植物资源丰富。
两千多年前,在娜允古城旁的南垒河沿岸的洞穴里,就有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遗迹,“老鹰山”遗址中发掘出石纺轮、石刀、石斧、石鱼网坠、陶器等文物。其中有肩石斧和硕大的鱼网坠,与我国东南沿海一古代百越居住地的新石器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娜允历史上号称“九勐进,十勐出”,是盐茶古道上的一座重镇,从大理、丽江、保山、临沧至缅甸景栋、泰国清迈,从西双版纳、思茅至缅甸腊戌、阿瓦、曼德勒,途中都要经过娜允古城。
明代以来,“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与孟连土司联姻,给女儿的嫁妆包括云南六大茶山之一——景迈茶山。万亩古茶园盛产的“七子饼”,是普洱茶中的精品。古往今来,行走四方的马帮,一路风餐露宿将普洱茶的清香传扬海外,也将中原汉文化、中南半岛的佛文化、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文化播撒在这里,傣家村寨的佛光塔影、拉祜山寨的教堂钟声与佤族原始部落的嗵嗵木鼓交相辉映,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积淀。
时至民国,这里仍是边关重要通道,思茅海关在娜允设立分卡,进出口商品均在这里报关进出,汽油、钢材、洋靛、桐油、棉纱等外国商品,从这里入关,茶叶、盐巴等土特产由此出关。抗战时期,国际援华物资频频驮往内地,成百上千顿制造子弹的铅锭,经娜允驮往缅甸景栋。
初到娜允,常常为她郁郁葱葱的绿而惊奇,“边地绿宝石”,果然名不虚传!时不分四季,树没有秋冬,总是要等满树长出新绿,衰老的叶子才纷纷落地;庄稼一年三熟,山野常年花香。身穿臃肿冬装的游客,常常在国门前惊叹:元旦未过,满坝子的稻田,已被绿油油的秧苗装点得春意盎然。
娜允依偎的金山,已将她溶化在蓊郁繁茂的竹木中,如黛的群山连绵起伏,环抱着翡翠般的河谷盆地,碧波荡漾的河水从秀丽的山谷流出,在田园中蜿蜒南去,傣家村寨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中,苗条纤秀的傣族小卜哨,挑着竹箩穿梭在两岸绿色的稻浪中,定格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里,天很蓝,云很白,天像用绿叶擦拭过一般干净;清新的空气带着微微的甜意,让你忍不住深呼吸。
远处的群山中,居住着勤劳善良的佤族、拉祜族、傈僳族、景颇族、哈尼族等民族,望不到边的茶园、橡胶、咖啡、甘蔗,把山河描绘得锦绣一般。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21个民族和睦相处,休养生息,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守护着祖国的这片蓝天。多个民族多种文化,汇集在这座盐茶古道上的重镇,构成了多民族群体和多文化形态的共生带,呈现出绿宝石般的灿烂多彩。
编辑 宰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