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傣语言的危机关于傣语言的危机
语言是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表达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要伟大。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 《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过动植物的灭绝速度,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中国现有129种语言,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是,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
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
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和被“同化”的情形。
全球每两星期就将会有一种人类的语言灭亡,变成绝迹语言。依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不少傣族同胞们正在放弃自己的母语,而大量使用汉语或汉傣混杂的“新语言”,致使纯傣语退化和萎缩的速度十分的惊人!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杞人忧天!所以,几乎不难想,傣语在不长的时间(也许在过20年,最长不超过30年的时间)就会成为一种绝迹语言。眼看着傣语言急速汉化,傣族的传统文化正在濒临着绝迹的危险,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傣人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傣族语言的发展,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她的产生、传播、继承能力都非常的弱,没有“凝成一体”,由于受历史、地理、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的影响和制约,结果导致同源民族的语言文字至今无法统一,也许将来也无法统一,所以其生命力非常脆弱,容易散,容易失,更容易被丢。特别是现在的傣语与傣文,由于受人口基数、主流语言、主流文化的影响,以及政治因素、生存条件的限制,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因其在国内无法成主流语言),也只能借用外来词汇,如借汉或借洋;借汉多了,那么傣族语言就将失去自己的特性。假如说一句傣话里面,十个字有六个字是汉字,按少数服从多数的逻辑,那已经不是傣话了。既然没有创新能力,那么剩下的只能是消亡的时间表了。一棵树如果没能再长出新的枝叶,在不断被风吹雨打、烈日曝晒之后,这棵树的生命也不会长久。语言也是这样,若一种语言在深度及广度上无法拓展,没有创新、衍生、推广、普及、传承的能力,接下来的就只能是消亡了!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例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不足100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尽管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已经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的“空壳”而已。
如今,傣语的生存状况,每况愈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傣族人,眼看着自己的母语即将灭亡,传统文化逐渐淡化,传统礼仪被遗弃、、、能不忧虑吗?能不心痛吗?
为什么我们的不少同胞在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问题,二是兴趣问题。
一、认识问题
傣族的道德伦理,傣族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相关内容并没有进入大众化的教科书;自治地方的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体系。
有人说, 傣语的辐射半径太小,应用范围太小,学习傣语不如学习汉语,学习傣语有什么用,学习傣语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我想说的是:汉语跟傣语没有可比性,因为“傣语才是我们的真正的母语!”母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无法替代的。自己的东西跟别人的东西是无法相比的。世界因为丰富、多元而精彩,而美丽,反之是可悲的!例如,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大花园里的朵朵花儿,各具特色、争奇斗艳,谁说不美?倘若某一天,花园里只剩下一种单一的花卉时,世界不就成了一片繁华的沙漠了吗?况且学习和使用傣汉两种语言并不冲突,谁说学了这种语言就忘了另一种语言?正相反,懂的语言越多,大脑语言中枢神经越活跃,对思维空间的扩展、表达能力、思辩能力、理解能力、应有语言、语言比较、对语言的敏感性、语言的感悟等方面的提升都有好处。至少从我的经验知道,学习傣语,我能比较深刻地了解到语言之间的差异,了解到了不同语言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知道了语言文字的一些概念,知道了语言表达的一般规律。学会了傣语,对学习泰国语、缅甸语、掸语等东南亚语都有帮助,能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所以,我觉得拿自己的母语跟汉语相提并论是十分荒谬的。至于有人说学习傣语有什么用?对于这一问题,我觉得应该这样来看,首先我们应搞清楚“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两者存在动态的对立统一关系。有些东西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也许正是因为现代人太过于注重用“使用价值”来衡量事物,太过注重经济效益、现实效益,因而这个世界才变得那么的势利和冷漠,那么的不安与恐怖。我觉得人除了“钱”与“利”之外,是不是应该想想良心、责任与义务,以及人生的价值呢?
假如我们的同胞们对“傣族”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身份证》、《户口本》上“民族”一档写着“傣族”两个字,除此而外,其民族特性、特征一无所有,一无所知时,那他(她)还算真正意义的傣族吗?或将来只能在历史教课书中才能找到“傣族”两字的时候,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惜的事啊!
“学校不普及,日常不用或用得十分的少”是傣语、傣文目前的现实状况。如果我们对傣族文化不了解,不理解传承傣文化这一民族使命,不领悟民族文化丢失的代价,那么,我们的灵魂就将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所以我觉得要推广好傣语傣文,首先想办法让同胞们对自己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应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作用,此外,应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组织——傣协会的作用。自治地方应引起高度重视,应拨出专款,开发出傣文网络应用系统,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总之认识问题不解决,傣文推广便是空谈!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还有待同胞们集思广议、群策群力,认真加以讨论。
二是兴趣问题
如何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提高同胞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是一个急需思考的问题。只要同胞们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有了希望。我个人觉得,当代傣族的文学、影视、音乐、舞蹈、工艺、书画、摄影、时装、医药、翻译、、、这些方面挖掘不到位,这些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界。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比如,网络、媒体、电脑、手机系统软件要有傣文版。这些现代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应成为我们的同胞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就现实情况而言,依靠寺院、学校和行政手段来推广难度较大,因此,我认为待网络系统开发成功之后,傣文推广的重点应该是通过网络来普及,此外通过建立“傣文交流群”及各种兴趣群,来吸引同胞,实现凝心聚力。此外还应加强与泰国、缅甸、老挝、越南、印度等国家同源民族的密切联系。
同胞们,传承傣民族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一起共同努力吧!
该帖子在 2012/6/27 20:29:07 编辑过
生是傣人,死也是傣人!心象岩石一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