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人对待死亡的认识和态度
傣家人对待死亡的认识和态度
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是普通汉人的态度。然傣家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表现方式却截然不同。傣族年迈的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显得非常超脱。他们把出葬叫做“恒来崃相崃罕”,意为“上得金山银山”,似乎死后还有荣华宝贵在等待。这并不意味着傣族对生命不留恋,而是受了佛教轮回转世观念的影响所至。傣家人认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生前在现实世界生活,死后又到“勐里半”(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活。这两个世界之间,只隔着一道田埂,一条沟,只须跨一步就到了。所以,死亡对于傣族老人来说,只不过是换一下生活的环境而已。这就大大减轻了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使行将就木的人,能够平静地告别人世,很坦然地向他心目中的另一个世界——勐里半(即最理想的境地或天堂、极乐世界),也就达到了让死者安息的目的。
傣族民间还认为,人死后刚去到那个世界时,一切都很陌生,头脑是昏昏懵懵的,但中途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青树供歇息,往前走,就会看到一口井,再渴也不要喝井里的水。井的周围有很多条路,如果死者生前行善积德,到了井边就立刻会心明眼亮,还会遇到所有自己熟悉的人,并且能够正确选择通往“勐里半”的那条路。如生前修行得不好,就一直神志不清,误入歧途,无法到达极乐世界,只能去到平民区,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特别是生前有罪过的人,还会误喝井水而走向魔鬼世界,最终落入魔王设置的滚烫的油锅里,经受磨难。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傣族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转世而来的,转世之前,每个人带多少口粮,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当自己的口粮吃完,就说明该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因此,傣族老人身患重病时,家属就拿着老人的“来稀达”(放在奘房里的生辰簿)来推算他的口粮还剩多少,也就是预测他还可以活多久。
对于临终的老人,一定要象征性地喂些饭和水,否则空心饿肚的就走不到“勐里半”。同时要请和尚为他念《贺坦列挡》(指路经)。如果老人在断气前用手摸头、脸或其他部位,人们会认为这是他在做上路前的梳里打扮。此时,要在老人口中放少许零碎金银或放入其手中,并由老人的长子用长刀指着家门说:“您老就顺着我指给您的这条路去吧!不要犹豫,不要徘徊。”
老人咽气后,在院中燃放鞭炮,寨子里的人听到鞭炮声,就会纷纷前来,再忙的人也会放下手中的活。即使与死者生前有积怨,喜事可以不去,丧事是必须去的。傣族认为“死人不记活人仇”,况且,为死人送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傣家男子为逝者所做的“冥房”也是十分精制和有特色的。
如果死者是寨子里有地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往往要请“摩”(先生)撰写祭文。首先写人必有一死,当死神降临时,就是十匹马也拉不回来;其次叙述死者生平、为人和功绩,表达对死者深深的缅怀之情;然后为死者的灵魂祈祷,祝他(她)平安到达“勐里半”。祭文都用叙事诗的形式撰写,富于节奏和韵律,但充满凄凉和酸楚。
该帖子在 2010/8/9 15:45:14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