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112等级:庶民帖数:4注册:2011-11-12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原创]几经周折的傣文改革 傣族传统文字。是伴随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源于古印度字母系统的一种拼音文字。傣文由于使用地区不同,分为若干种文字,但都大同小异,字序都是自左而右,行序自上而下。长期以来,傣族用自己的文字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篇,记载自己的政治历史、佛教经典、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生产规律及心理学、语言学、医药学等方面的内容和研究成果,推动了本民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境内的傣文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在民族事务方面作了6项决定,其中第5项是:“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内设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组织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帮助文字不完备的民族逐渐充实其文字。”号令一发出,文教委很快设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委员会,并开始组织调查研究民族语言,部署帮助少数民族创立文字的工作。国家语言文字科研部门更是热烈响应,开始派遣一些调研人员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 1952年初,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四研究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组)组长傅懋责力的率领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组进驻云南,开始调查少数民族语言,帮助少数民族改进、改革、创立文字。 1952年9月,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刚毕业的年轻学者周耀文奉傅懋责力派遣,第一次到保山专区傣族聚居地的潞西县调查傣语,为傣文改革拟定方案。 1952年12月20日,云南省保山专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保山专区民族联合政府根据中央精神于12月25日成立了“保山专区傣族文字改进委员会”,并在此召开傣文改进会议,推选保山专区盈江县县长刀京版(后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为主任委员,方克先、思鸿升和周耀文为副主任委员,刀永安、孟守义、伍古纳、多坤等37人为委员,并召开第一次傣文改进会议。会后周耀文拟定了“德宏傣文改进方案”,报请保山专区政府分发给保山专区各县,征求傣族各界人士意见,准备第二年正式讨论通过。 1953年7月24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1956年改为自治州),傣文改进委员会也在此时举行第二次傣文改进会议,对第一次傣文改进会议拟订的草案进行讨论,改进方案很快就通过。1954年6月10日,改进方案经中央民委批准试行。 1954年德宏傣文改进方案获批准试行后,傅懋责力带领当时在昆明工作的傣语调研人员刀忠强、童玮到西双版纳,与州政府领导和傣族部分知识分子共同讨论改革西双版纳傣文,傅懋责力草拟了一份“西双版纳傣文改进方案”,突破原来的字形结构,重新制订一套新的拼写系统,最后经傣文改进委员会讨论通过,呈报中央民委审批。 1955年12月,受到西双版纳傣文彻底改革的鼓舞,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四研究组又派遣周耀文再次到德宏,促请州政府召开第三次傣文改进会议。这次彻底改变了字形结构,扩大了新老傣文的差别,原懂老傣文的民族上层和知识分子,内心虽然很不乐意,最后也勉强同意改革方案。 1956年4月,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筹备处在北京成立。同年5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共700多人组成7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分赴全国各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语言普查,指派罗季光、和即仁为第三工作队正副队长,进驻昆明。周耀文任傣语调查组组长。 1956年11月12日,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成立。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并向云南增派调研人员,加速了德宏新傣文、西双版纳新傣文、及其他少数民族新文字的普及。 1964年周耀文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刀世勋、陈相木到西双版纳州调查新老傣文的使用情况和了解傣族群众对傣文改进方案的意见。因改进后的新傣文的字形结构跟老傣文差别太大,学懂了新傣文看不懂老傣文,不利于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懂老傣文的知识分子反应非常强烈,要求改回老傣文,因当时各界意见分歧较大,没有取得共识,只好维持现状。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科学院云南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撤销,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宣告结束,新、老傣文在矛盾与纠结中并行使用。 1985年5月2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使用老傣文的决议,西双版纳才得以恢复老傣文。德宏傣文仍然在新傣文、老傣文之间徘徊。该帖子在 2011/11/12 14:05:54 编辑过
傣族传统文字。是伴随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源于古印度字母系统的一种拼音文字。傣文由于使用地区不同,分为若干种文字,但都大同小异,字序都是自左而右,行序自上而下。长期以来,傣族用自己的文字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篇,记载自己的政治历史、佛教经典、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生产规律及心理学、语言学、医药学等方面的内容和研究成果,推动了本民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境内的傣文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在民族事务方面作了6项决定,其中第5项是:“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内设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组织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帮助文字不完备的民族逐渐充实其文字。”号令一发出,文教委很快设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委员会,并开始组织调查研究民族语言,部署帮助少数民族创立文字的工作。国家语言文字科研部门更是热烈响应,开始派遣一些调研人员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 1952年初,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四研究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组)组长傅懋责力的率领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组进驻云南,开始调查少数民族语言,帮助少数民族改进、改革、创立文字。 1952年9月,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刚毕业的年轻学者周耀文奉傅懋责力派遣,第一次到保山专区傣族聚居地的潞西县调查傣语,为傣文改革拟定方案。 1952年12月20日,云南省保山专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保山专区民族联合政府根据中央精神于12月25日成立了“保山专区傣族文字改进委员会”,并在此召开傣文改进会议,推选保山专区盈江县县长刀京版(后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为主任委员,方克先、思鸿升和周耀文为副主任委员,刀永安、孟守义、伍古纳、多坤等37人为委员,并召开第一次傣文改进会议。会后周耀文拟定了“德宏傣文改进方案”,报请保山专区政府分发给保山专区各县,征求傣族各界人士意见,准备第二年正式讨论通过。 1953年7月24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1956年改为自治州),傣文改进委员会也在此时举行第二次傣文改进会议,对第一次傣文改进会议拟订的草案进行讨论,改进方案很快就通过。1954年6月10日,改进方案经中央民委批准试行。 1954年德宏傣文改进方案获批准试行后,傅懋责力带领当时在昆明工作的傣语调研人员刀忠强、童玮到西双版纳,与州政府领导和傣族部分知识分子共同讨论改革西双版纳傣文,傅懋责力草拟了一份“西双版纳傣文改进方案”,突破原来的字形结构,重新制订一套新的拼写系统,最后经傣文改进委员会讨论通过,呈报中央民委审批。 1955年12月,受到西双版纳傣文彻底改革的鼓舞,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四研究组又派遣周耀文再次到德宏,促请州政府召开第三次傣文改进会议。这次彻底改变了字形结构,扩大了新老傣文的差别,原懂老傣文的民族上层和知识分子,内心虽然很不乐意,最后也勉强同意改革方案。 1956年4月,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筹备处在北京成立。同年5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共700多人组成7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分赴全国各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语言普查,指派罗季光、和即仁为第三工作队正副队长,进驻昆明。周耀文任傣语调查组组长。 1956年11月12日,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成立。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并向云南增派调研人员,加速了德宏新傣文、西双版纳新傣文、及其他少数民族新文字的普及。 1964年周耀文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刀世勋、陈相木到西双版纳州调查新老傣文的使用情况和了解傣族群众对傣文改进方案的意见。因改进后的新傣文的字形结构跟老傣文差别太大,学懂了新傣文看不懂老傣文,不利于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懂老傣文的知识分子反应非常强烈,要求改回老傣文,因当时各界意见分歧较大,没有取得共识,只好维持现状。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科学院云南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撤销,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宣告结束,新、老傣文在矛盾与纠结中并行使用。 1985年5月2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使用老傣文的决议,西双版纳才得以恢复老傣文。德宏傣文仍然在新傣文、老傣文之间徘徊。
傣泐文,也称兰纳泰文,是泰国历史上一个曾经控制泰北地区的兰纳王国所创,老挝北部(澜沧王国)、泰国北部(兰纳王国)、中国西双版纳州及周边地区(景陇国)使用。1779年澜沧王国被暹罗泰王归并、1892年兰纳王国被暹罗泰王归并,后逐渐被素可泰文代替,中国西双版纳州及孟连县、老挝寺庙中还在使用。 傣那文,德宏州(除瑞丽以外)、保山市、临沧市使用。 傣绷文,也称掸文,缅甸掸邦、中国德宏州瑞丽市、普洱市澜沧县等区域使用。 傣端文,红河州金平县使用。 中国政府改革的傣文,主要是使用面积比较广的傣泐文和傣那文,改革后的傣泐文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等傣族地区推广。改革后的傣那文在德宏州(包括原使用傣绷文的瑞丽)、保山市、临沧市等傣族地区推广。傣绷文在缅甸掸邦还在广泛使用,中国政府的手还伸不到这里,傣端文使用面积比较小,中国政府懒得搭理。 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主要是与境外民族有关联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文字,至于为什么要改,大家心知肚明。该帖子在 2011/11/12 21:34:18 编辑过
傣泐文,也称兰纳泰文,是泰国历史上一个曾经控制泰北地区的兰纳王国所创,老挝北部(澜沧王国)、泰国北部(兰纳王国)、中国西双版纳州及周边地区(景陇国)使用。1779年澜沧王国被暹罗泰王归并、1892年兰纳王国被暹罗泰王归并,后逐渐被素可泰文代替,中国西双版纳州及孟连县、老挝寺庙中还在使用。 傣那文,德宏州(除瑞丽以外)、保山市、临沧市使用。 傣绷文,也称掸文,缅甸掸邦、中国德宏州瑞丽市、普洱市澜沧县等区域使用。 傣端文,红河州金平县使用。 中国政府改革的傣文,主要是使用面积比较广的傣泐文和傣那文,改革后的傣泐文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等傣族地区推广。改革后的傣那文在德宏州(包括原使用傣绷文的瑞丽)、保山市、临沧市等傣族地区推广。傣绷文在缅甸掸邦还在广泛使用,中国政府的手还伸不到这里,傣端文使用面积比较小,中国政府懒得搭理。 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主要是与境外民族有关联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文字,至于为什么要改,大家心知肚明。
有些问题不需要回答太全面~~~该帖子在 2011/11/12 22:54:11 编辑过
有些问题不需要回答太全面~~~
发出来让大家看看而已,还管什么分不分了~~呵呵该帖子在 2011/11/12 23:08:04 编辑过
发出来让大家看看而已,还管什么分不分了~~呵呵
积分:53等级:庶民帖数:1注册:2011-11-17
1955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州开始使用新傣文。1986年5月版纳州6届人代会通过关于使用老傣文的决议,恢复使用老傣文,但由于出版印刷界和广大妇女的强烈反对,1997年后报纸又恢复使用新傣文,并进入激光照排阶段。现在版纳州关于新旧傣文的的争论仍然十分激烈。德宏新旧傣文之争没有版纳激烈,50年代以来,德宏傣文共进行过3次改动,现在是德宏州政府大力推行的主要文字之一,也是德宏州傣族群众普遍使用的文字。 (请问西双版纳广大妇女真的强烈反对使用老傣文吗?)该帖子在 2011/11/17 17:11:14 编辑过
1955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州开始使用新傣文。1986年5月版纳州6届人代会通过关于使用老傣文的决议,恢复使用老傣文,但由于出版印刷界和广大妇女的强烈反对,1997年后报纸又恢复使用新傣文,并进入激光照排阶段。现在版纳州关于新旧傣文的的争论仍然十分激烈。德宏新旧傣文之争没有版纳激烈,50年代以来,德宏傣文共进行过3次改动,现在是德宏州政府大力推行的主要文字之一,也是德宏州傣族群众普遍使用的文字。 (请问西双版纳广大妇女真的强烈反对使用老傣文吗?)
积分:61等级:庶民帖数:2注册:2011-11-17
德宏傣族拥护政府,拥护周耀文老先生!该帖子在 2011/11/17 18:56:36 编辑过
德宏傣族拥护政府,拥护周耀文老先生!
西双版纳傣族不给政府面子该帖子在 2011/11/17 18:57:43 编辑过
西双版纳傣族不给政府面子
积分:2523等级:宰相帖数:238注册:2009-4-30
信 息 留 言 主 页 编 辑 引 用
检验的标准是什么? 无休止的论证,或是所谓砖家的打分,还是比谁的脸大,或者干脆直接就是谁打得赢谁。 优胜劣汰——自然法则说话。好用自然就有人用,用得长久。不好用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提出改进方案,改得对了,自然会被接受。 动不动就要分出谁对谁错、非白即黑,不如等2012,大家一起Game Over.该帖子在 2011/11/17 23:17:33 编辑过傣族是少数民族,大家需努力!
检验的标准是什么?
无休止的论证,或是所谓砖家的打分,还是比谁的脸大,或者干脆直接就是谁打得赢谁。
优胜劣汰——自然法则说话。好用自然就有人用,用得长久。不好用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提出改进方案,改得对了,自然会被接受。
动不动就要分出谁对谁错、非白即黑,不如等2012,大家一起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