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傣泐文化 “普洱”傣的由来 生活在金平县勐拉乡新勐村委会普洱上、中、下寨的傣族傣泐支系于287余年前从版纳迁徙而来(族谱于文革时期被毁,残余部份由县统战部门收存)至今已发展近8代子孙,由于土司时期刀家柱为了分清自己的民族便称傣泐支系为“叉泐”,即为傣皓语泐族,当地傣皓支系称“叉”为族(泛指除傣皓以外的民族),后因申报村名时,为了表明自己的民族,由于表述不清,情急之下表述“普”(我们),泐(傣族),意思为我们是傣族,后便用斜音“普洱”沿用至今,土司时期三村有向土司家族上交公粮的限制,如无法上缴公粮则将家人送到土司府做长工,傣泐支系部份人家也有家人到土司府做过长工,土司解体后,一部份随从人员随土司逃离至越南莱州,曼那窝、曼那歇现还有直系亲属在越南居住。
傣泐支系的迁徒 红河州勐拉乡曼呐、曼那窝、曼那歇三个傣泐村寨来自西双版纳地区。曼呐村(普洱上寨)是从西双版纳勐腊县边境尚勇(尚勇是歌唱家玉旺囡的故乡)、磨憨迁徒而来,曼那窝、曼那歇则来自西双版纳大勐龙曼贵村。迁徒至今已有287余年近8代人的历史,定居于现在居住地时便自然形成了三个寨子。定居后,曼那窝村原住地离现住地有600米称为那香来,现佛寺所在地为那嘎林(现红河州勐拉大佛寺),后因涨水淹死村民40人上迁至现在的所在地,三寨共有佛寺两座,曼呐(上寨)与曼那窝(中寨)共用红河州勐拉大佛,曼那歇独自使用曼那歇佛寺。
傣泐支系的姓氏 傣泐支系的姓氏多为“玉”(女姓氏)、“艾(岩)”(男姓氏),以曼岗村(普洱中寨)为例,全村人的姓氏主要有:彭、李、王、白、刘、熊、罗、黄、刀(下勐搬迁户)、马,曼岗村中王姓与黄姓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兄弟为了区分协音改成了黄姓。事实上早在土改前本村的村民一直沿用着傣族最传统的姓氏“岩(艾)”和“玉”,但因为土改时工作组下乡进行土改工作时难以书写傣族名字,因此为村民临时取了姓氏和名字,因此傣泐支系便有了百家姓。
红河州傣泐族的起名 傣泐支系拥有自己的文字——傣泐文,能够使用傣文、书写傣文的人在傣族人心中有着一定的地位,这些人多为入寺为僧还俗后的傣族男士。能者帮助佛寺处理日常事务,带理信徒从事佛寺礼拜,视为信徒的领导者,也称伯章。傣族男女在婚嫁生育子女要为子女起名,则需经过佛寺或者伯章为子女起名,起名的仪式通常会在子女出生五天后至满月进行。父母会带上一块白布 、一双香烛等物品来到佛寺或者伯章家,请求给小孩子起名。寻名者:“XX我家生育了一小孩,想恳请您为小孩起一个名字。”主持或者伯章接物后会给寻名者说“等我找个好日子,再把起好的名字转交给你”。待吉日主持或者伯章对寻者说:“从今天开始XX就是你小孩的名字,愿他健康成长”。
红河州傣泐族的赕汤 “赕汤”即供经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前后(傣历十一月中旬左右),生活在勐拉乡新勐村委会上、中、下寨的傣泐支系将举行赕汤仪式活动,赕汤在傣泐支系中被视为最神圣的佛教仪式之一。活动开始前傣族各户会在佛寺供经房求取经文,而后信徒会将经文及供品一同带入大殿供经台处,僧侣们将会在殿内搭建好诵经阁,连续三天三夜为信徒们颂读经文。信徒们按照日程将分为新人、老人、已故人士分别求取不同的经文。第一天多为新人诵经日,即为新人求取平安积量功德,第二至三天多为老人及为已故人士诵经日。新人及老人会带上傣族传统的自制香烛及清水,听经时点燃香烛,滴水祈福,如家有老人已故者在为已故人士求取经文时,家人会制作100支竹棒,棒绕棉线来做为奉品烧给已故人士。夜晚寺庙会燃放自制烟花增添节日喜庆气氛。供经日结束时,信徒们会相聚大殿,听诵经文,滴水忏悔,傣族信众认为“在身有经听、过逝有经念、身前有过失、佛法来化解”这是对佛祖的虔诚,即使自已今后不在人世间,前世能够多做善事、多积功德是对今后已故做好铺路的工作,身前有过失,就到佛寺诵经忏悔。赕汤能给自已多积功德,为已故家人送去功德,也为自己家人祈福平安。
红河州傣泐族关门节 关门节也称进安居,傣语称做“嚎哇洒”,是傣泐支系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在农历六月中)。节日来源子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也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净居赕斋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直至历年开门节前,男女青年禁止婚嫁,村民禁止建房扫舍,这段时间,僧侣去佛寺净居修学,接收供养,禁止外出巡游;傣族多信佛教,民间信徒也常去佛寺静坐参禅,听主持讲经传法,每隔一周用食物、鲜花、腊条、银市或纸币敬佛一次。从关门节开始,傣家人关上婚姻之门,全力投入生产劳动,准备 用辛勤的汗水去夺取全年主要农作物的丰收。
傣泐族开门节 开门节也称出安居,傣语称做“噢哇洒”,是傣泐支系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旬)。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从这一天开始,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举行婚礼、建房扫舍。节日这天,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到佛寺赕佛,消灾祈福。并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佛寺。通常傣族人会在村中举行晚会,燃放自制烟花、齐放孔明灯以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开门节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红河州傣泐支系认干爹、干妈 傣泐支系认干爹、干妈分为三种。即“波林咪林”、“给波给咪”、“波哟咪哟(施主)”。
(一)波林咪林 傣族夫妇在生育小孩后,小孩夜晚哭闹、生病,通常父母会为小孩选找“波林咪林”。老人会在傣族“夯(竹蔑编织的用具)”上摆放上小孩用的物品,红、白布各一片,傣族香烛16支,谷子、大米各一碗,银饰(手镯、项圈)。然后将夯放在卧室枕头上。整个仪式需要连续进行三晚,时间在每晚十二点以后至零晨三点间。仪式开始时生父母会边口念“XX子女你想要找干爹干妈你就去找吧,你想要村里XX人做干爹干妈吗?”,(此种方法只针对本村人而用,通常会念完全村人的姓名),边念的同时会将夯上的大米捏起一捉放入手心,然后以双数数出大米,如数最后剩大米余数为双数,则生父母会将大米留存,如不行则继续重复同样的动作。如连续三天念到同一个人且大米数都为双数,则为小孩所想认的干爹干妈。生父母会在三日后通知该户人家,生父母会带上酒菜并在干爹干妈家摆设酒席,举行拴线礼。
(二)给波给咪 生父母在生育小孩后,在小孩开始长牙时发现先长上牙,通常傣族人认为这种小孩先长上牙是不吉利的,父母会因此而经常生病。这个时候父母会在村中或都其它有熟悉的人员中为子女物色一位干爹干妈,通常会选择身体健康、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的人家做为子女的干爹干妈。仪式开始前,生父母会提前通知干爹干妈,生父母会将子女抱放在叉路口,父母不能回头观望子女,而后让干父母带上背篓路过该叉路口,将子女拾回,通常干爹干妈会问:“这是谁家的小孩子?这么可怜,不要我抱回家了”。待干爹干妈将小孩带回家后,生父母会带上已备好的鸡、蛋、线、傣香烛、钱(象征性的)到拾家问话:“听说你刚才在路边拾到了一个小孩,我们想用钱来给你买回去抚养”,干爹干妈会在家摆设酒席,为小孩举行拴线礼,“KAO、GAI、MAI-HUAN(米、鸡、线)”是傣族仪式常用的三项物品,干爹干妈在拴线前会将米饭捏成小饭团,在鸡的屁股处沾一下,并口念“XX干爹干妈希望你好好长大,健康成长”,生父母会把这小饭团带回自家厨房放在灶上,告诉灶房里一切有灵性的事物,“XX已找到干爹干妈了,就让他好好长大吧”。
(三)波哟咪哟(施主) 此种仪式只针对入寺的沙弥,外人不用。僧人在出家短期修行时通常需要被供养者认领供养及布施。信徒们认为傣族人死去时有僧人引路,生时有过错,死时阴间受惩,僧人也可以帮忙脱离苦难,这种认领供养及布施的仪式也可算作找干爹干妈。
沙弥在入寺带发修行前三个月,佛寺会提前向信众通报,如信徒们需要供养及布施可以报名。如果没有人认领供养,生父母会为自己的孩子在亲戚朋友中寻找一位做为孩子的供养者及布施者。出家当日布施者、亲生父母会看着自己的孩子递渡,头发由生父母带回家留存或者填埋,沐浴更衣后,由亲生父母从浴室将小孩背入佛寺,在礼拜完佛祖后、供养者会举行简短的供养仪式,为干儿带上银饰和傣族的花腰带,由干爹从佛寺大殿背回干爹家中小住一晚,干爹会在大厅铺垫近一米的垫子迎接这位即将诞生的干儿,并要求沙弥脚不能落地(寓意孕育),第二天送归佛寺举行更衣受戒、受法名仪式。通常佛寺僧人到其它佛寺修行常住、僧人晋升都需要进行新的供养认领,职位越高的僧人当然布施的“波哟咪哟”也就越多。
红河州傣泐支系的饮食
傣族饮食多偏酸性,这与地理环境及气候有关。
(一)傣泐竹宴十菜 傣族自古对竹有着很深的情感,从住房、生活用具再到饮食傣家人都离不开竹,因此,在傣家日常饮食中也就有了十道最地道的以竹为主料的菜谱。酸笋煮鸡、包烧甜笋肉、竹笋喃咪、炒甜笋、苦笋蕃茄酱、干笋猪蹄、苦笋炒苦果、酸笋喃咪、竹筒鸡、过夜竹汤、外加竹筒饭。
(二)傣味十六菜 傣族传统风味由于地域性的不同,口味、做工故也有所不同,但多以烧、烤、凉、生为主。生活在勐拉地区的傣泐支系传统傣味菜谱为:烤鸡、香草鱼、猪皮喃咪、青菜喃咪、螃蟹喃咪、酸笋喃咪、臭菜鸡蛋、香叶包肉、帕能喃咪、白旺、油炸清苔、苦胆汤、酸鱼、柠檬鱼、素炒芒果叶、素炒木瓜花、薯尖酸笋喃咪。
(三)素食芒果叶 将采摘来的芒果嫩叶清洗干静后,放入锅中进行蒸煮,将芒果嫩叶煮熟后,从锅中取出,用砚涡将煮熟的芒果叶捣碎,去叶经脉取叶抹,配蒜、辣椒或苦果等配料下锅翻炒后便可食用。如需味更美,傣家人还在此菜肴中加入自制豆鼓做为配料,芒果叶的清香、豆鼓的独特风味,更能让人品偿到傣族最传统的风味。
(四)苦果素炒木瓜花 傣家人在长年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苦果在傣家人日常菜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此菜谱的做法是先将苦果、木瓜花分别煮熟,再将煮好后的苦果捣碎,配辣椒、蒜将苦果、木瓜花入锅翻炒后便可食用。食用苦果可清热去火,这也是傣家人最常用的一道药食菜谱。
红河州傣泐族待客礼节
勐拉地区傣泐支系在待客接物上拥有自己最规范的一套礼节,主家待客有礼节也有禁忌。
傣家待客三忌 忌用青苔、田螺、豆鼓来待客。傣族人认为用这三样东西接待客人,客人吃了不吉利,今后客人不会再次到家来做客。
傣家待客三不少 糯米饭、鸡、米酒不能少,这三种食品也是傣族人家最常食用的,糯米饭象征团结,烧鸡象征红火、米酒象征友谊,到傣家做客这三样食品也是最有傣族特色的食物,古语称:“傣家做客好不好、靠糯、烧鸡、米酒少不了”。
红河州傣泐族支系晚餐饭碗隔夜洗 傣族人是一个佛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傣家人认为,无论生活是否富有,布施也是一种修行美德,所以晚餐后盘中的剩菜余饭当晚是不用清洗的,这样可以留下一些给那些夜行的动物或者游神享用,那样能够给一家人带来平安,为家人布施修行积累功德。
红河州傣泐族傣家食用青苔的禁忌 傣家人食用青苔必有讲究,初到傣家做客主人通常不以青苔招待客人,即便客人请求食用青苔傣家人也很有讲究。当青苔上桌后主人家先要在青苔菜肴里放入煮熟的米饭几粒,此举表明主人不是小气,客人吃了吉利,希望客人在食用了主家的青苔菜肴后,还能够常来里做客。傣家人有“傣做客食青苔,客人一去不回头”的说法。
傣族酒礼节 傣族人爱酒、好酒,茶与酒在傣家是可以并列相称的,一些地区以酒代茶,接待客人,饭局再丰盛,没有酒就相当于没有吃饭一样。生活在勐拉地区的傣泐支系,对于酒的文化也有相当的理解。“敬天、敬地、敬长辈”这是傣族人对酒最好的诠释。年青人在向长辈敬酒时必须下蹲或者下跪表示对长辈的尊敬,酒杯不能高于长辈,敬酒者先干为尽。傣族人在向客人敬酒时也有不同,在客人较多时主家会拿上备好的酒杯依次给客人敬酒每人一杯,待所有客人敬完后主家方可饮酒。如需单独敬酒时,主家会下蹲于客人旁,待饮酒完毕谢礼、站立、后退。
红河州傣泐族语言礼节 傣泐文是中国的四大傣族之一,在傣族地区是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文字,“我、你、他(她)”这些最简单的称谓词在傣泐支系中也很有讲究。傣族人对僧人、老人长辈、同龄人、晚辈称谓时通常会用“怀、卡(我)”、“书、召(你)”、“当(他)”。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傣家人最传统的家教家规,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懂得使用敬语的人在寨子里同样是不受人尊重的人。在日常行为中也同样有礼貌,如:需从老人身边走过,年青人必须底头、弯腰、女子则要捏裙慢步行走。吃饭时长辈坐上席,其他长辈则依次就坐。与僧人一同用餐时僧人没有动筷、没有发言,众信徒则不允许动筷用餐。
傣历十二生肖 傣族拥有自己的日历,傣历是跟据佛祖出生、出家、涅磐而诞生,傣历的第一天为6月1日,通常在六月傣族人会迎来自己的新年——桑康比迈(泼水节)。傣族的历法中也有自己的十二生肖,与中国的农历生肖也有不同。鼠、拉乍西(类似麒麟的动物/中国农历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象(中国农历为:猪)。
红河州傣泐族支系传统服饰 傣泐支系传统服饰在经过演变革新的过程之后,最如今已不再成为傣泐支系日常行装的一部份,最传统的傣泐支系服饰已用作丧服使用。
勐拉傣泐支系传统节日及活动
一、赕塔日(一至三月信徒可分处赕塔,通常在傣历三月举行)
二、傣历新年 (赕塔瑟即堆沙塔、啊南帕召即浴佛 傣历六月)
三、进安居 (赕塔瑟即堆沙塔、 傣历九月)
四、赕汤 (供经、诵经,傣历八月)
五、出安居 (赕光罗即烧材塔,赕塔瑟即堆沙塔 傣历 十二月)
六、赕帕 (供袈裟 傣历 一月)
该帖子在 2010/1/23 18:46:11 编辑过
岩温就是岩温,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