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寨子---弄么,呵呵弄么,一个孕育傣族文化的村寨
作者:未知 来自:德宏团结报
弄么,一个孕育傣族文化的村寨
弄么,是潞西市风平镇的一个傣族村寨。“弄么”一词是傣语,直译为“荷花塘”,又有“荷花盛开的地方”之意。用美好的事物命名地名、寨名是傣族文化的一个特性。这些命名,不仅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而且传递着一些曾经存在过的文化信息,清晰地反射出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痕迹。
我与弄么村结缘是在2000年初。当时,为了寻找一个傣族村寨作为文明村的示范点,我们在潞西跑了两天,走访了五六个村寨。当我们来到弄么村时,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了。初识弄么,她是一位朴素的“村姑”,细品,却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
位于芒市坝子的弄么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一条河流从村子边上流过。沿河边上,傣族村民们开挖出许多养鱼塘,放养着鲤鱼、罗非鱼、草鱼。来村子里游玩的人可以撒网捕鱼,也可以垂钓。村民把河水引进村子里,河水就沿着各家各户的门前流过,顽皮的孩子在小沟里洗澡嬉戏,漂亮的卜少、比朗在家门前洗衣裳……
与其他傣族村寨一样,弄么村也掩映在竹林深处。尤其是在320国道与村子之间一千多亩的竹林形成了竹海,格外吸引人。这片竹林,几乎集中了德宏所有的竹子种类——龙竹、埋桑竹、实竹、刺竹、凤尾竹……除了密密麻麻的竹子,其中还生长着榕树、红木树和塔扇树,以及芒果树、菠萝蜜、西西果、羊奶果树等。这里较好地保留了她的原始生态体系,漫步在竹林深处,仿佛走进原始森林。蓝天被竹梢分割成片,细碎的阳光洒落下来,金色再次被那些低矮的杂树茅草争相切割。画眉、八哥、高鹂光、小林雀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竹林里自由地飞来飞去,鹞子和老鹰总在竹梢顶上的天空诡秘的盘旋;各种鸟声、虫鸣声,声声入耳,谱写出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竹林里蚂蚁很多,为穿山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而有一种黄蚁,个头比针尖还小,可蚂蚁蛋却有黄豆大小,小的也有芝麻大。挖开土堆,一窝蚂蚁蛋有十来斤,小的也有五六斤,是蛋白质较高的美味食品,在傣族的食谱中属于上等佳肴。有的竹棚根部会留下狗头大小的土洞,那是竹鼠打的洞。野猫在这里也找到了满意的栖身之所,为了换一换口味,也不时光顾傣族人家,闹得“鸡犬不宁”。丢了一只鸡,丢了一只鸭,没牙的呀桃(老奶奶)笑成一朵花“算了,算了,让它也吃一点”,一脸的慈悲与大度。行走在竹海深处,需要眼明耳聪,八面玲珑,既要明辨方向,更要谨慎小心,别误踩了毒蛇,竹林中有不少眼镜蛇、红脖子蛇、银环蛇、绿牙蛇,这些都是足以让人在一击之下立刻毙命的毒蛇。初春,每棚竹根下都冒出了一嘟噜一嘟噜的笋包,有的像一窝小猴子,有的像一个个的菠萝,有的像一双双高耸的乳房……
到了七月份,在充足的阳光普照下和纷纷扬扬雨水的浇灌下,整个竹林生机盎然,不说各类植物竞相生长,野草花争相吐艳,也不说地上跑的小动物和天上飞翔的鸟儿多么兴奋欢快,就说那些个沉睡地底的动植物,也抢在这个季节,淋漓尽致地要展示一把,展示自己虽然短暂,但却依然美丽的生命。提前出水的蜻蜓飞来飞去,红的、蓝的、黄的、绿的,像是从空中撒下的五彩花瓣。在地下沉寂了一年的知了,感恩这大好天光,把大地孕育的一身美丽挂上竹尖树梢,开始演奏,像是傣家人的葫芦丝加入到这天籁之音的伴奏。是呀,弄么竹海太迷人了,连那些稀罕的菌类——树窝、奶浆菌、鸡枞……也悄然拱出地面,让自己,让人们共享这美好时光。
傣族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竹子。自制的织布机,大部分部件是竹子。防雨的笋叶帽、靸鞋离不开竹子。打来的竹笋可以制作成干笋、干酸笋、腌酸笋,用笋子可烹制成几十种佳肴,如笋子煮鸡、煮排骨、煮沙鳅鱼、笋子炒肉……盖房子用竹子做梁柱,犁、耙、箩、扁帕等农具,柜、厨、床、凳、垫子、簸箕、筲箕、筷子等家具用具,均用竹子制成。有时我的脑子里会跳出这样的想法,倘若离开了竹子,还叫傣族吗?离开了竹子,傣族还能生存吗?这个想法虽有些荒唐,但是一个民族竟然与竹子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还真是不多见。弄么有这么一大片竹林,村民们把它当作神林一样来爱它,保护它。也正是这片竹林,成就了弄么村的竹编艺术。五天一街的丙午路上,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竹编市场,有竹桌、竹凳、竹茶几、各种竹箩……一问,大多数卖竹编用具的傣族都是弄么村的。虽然各个村寨都有人会做这些竹器,但是弄么村竹器制作非常有代表性,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扁帕。编扁帕(系于后腰上的小篾箩),所用竹子只能是埋桑竹,这种竹子韧性特好,而且要七月份砍的竹子,素有七竹八木之说,这时段砍的竹木才不会被虫蛀。第一道工序是削竹子,扁形的必须削得像细面条一样标准,圆形必须像粉丝一样标准,削好后还要用砂纸抛光。第二道工序就是编织。女式扁帕为长方形,平底。男式的为圆锥形,底为两个圆锥,解下来只能悬挂,不能置于地上。最讲究的是在编织中要编出不同的花纹,有鱼尾形的、三角形的、正三角反三角等等。这些花纹在傣族的一些服饰中都能看到,编织在扁帕上,不仅是一种装饰,而且是一种艺术。
傣家人几乎每一户都会酿酒,弄么村的傣家人几乎每户都能酿出醇香可口的米酒来。泡米、蒸熟、拌酒药、发酵,烧锅出酒,弄么傣家的烧酒,经有关专家考察,不仅因为兑酒药上把握得好,投放的时间、量的多少讲究,弄么独特的水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剪纸也是弄么村的一大特色。傣族的红白喜事和节日、赶摆等重大活动,都需要剪许多祭祀品、装饰品。在弄么,以被称为“傣乡剪纸王”的邵梅罕的剪纸最有代表性,她的剪纸,内容丰富,涉及自然、民族、宗教、生产等各方面。在一幅幅的劳动场面中,爹弄、咩巴、卜冒、卜少都神态万千地表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还有弄么村的老傣戏。德宏老傣戏,是20世纪初由干崖土司、同盟会会员刀安仁把京剧同傣族戏剧相结合创立的。弄么的傣戏则完整地保留了老傣戏的特点,从角色到唱腔,从动作到服饰……都代表了傣戏的最高水平。
弄么还有竹编、竹雕、斗牛、斗鸡、服饰、织锦……
是弄么村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傣族文化,还是傣族文化孕育了弄么村?试想,如果把德宏各地的傣族文化艺术都集中到弄么,集中开发,集中利用,集中展示,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效果。
该帖子在 2010/10/26 10:30:21 编辑过
作为傣族人民的孩子,我很自豪,也很骄傲!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