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据汉译傣文本《芒市土司简史》称。原寺建于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后毁于兵灾,于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又毁于战火,后又重建。几毁几复,菩提寺香火日盛,1956年在这里赶“国际大摆”(国际佛事活动),中国佛教协会把释迦牟尼的佛牙由北京专门送到菩提寺供奉,一月之内中外香客前来瞻仰人数达24万之众,菩提寺在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佛教徒心目中名声大振。1985年泰王国王姐干拉雅尼·瓦塔娜公主到潞西观光,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菩提寺拜佛。
一进菩提寺山门便是雄伟的大殿展现于菩 提 寺目,大殿呈纵式建筑,山墙变作面墙,走廊前面加了座重檐式牌门,巧妙地将山墙遮去大半,只露出飞檐翘角鸱吻,梵宫层楼叠阁,斗拱飞檐,屋顶用汉族歇山式建筑,整体结构又呈傣族干栏式建筑风格,汉、傣佛寺建筑风格和特点揉合而一,天衣无缝,匠心独具,在中国佛寺建筑中别具一格。1988年在重修中,将瓦底换成镀锌波纹瓦,连原脊、鸱吻和屋脊中央象征天堂的“梯庄”(傣语小塔)都用铁皮制品。鸱吻傣语为“贺焕”,意为天界,提示善男信女,佛会保佑你走进极乐世界。
大殿石阶两侧前,有瓷砖砌的方塔形香火亭。右亭前面竖着多根钢管焊接的幡竿。左亭前是浴佛亭,傣语称为“拱转”,是傣族、德昂族一年一度泼水节开始时对佛像沐浴洗礼处。
在佛殿左面有一鼓楼亭,躺着一座牛皮鼓面的长形巨鼓,据说是德昂族的作品。殿右是天井相连的后侧院,布设着厨房、僧楼、浴室等。侧院对面有座建在水池中用现代建筑材料修建的楼亭,傣语称为“厅信”,是专供主持佛爷在朝佛期间(傣语称为“毫洼”)进行修行的地方。从“厅信”出山门,门头镶嵌着傣、汉文书写的菩提寺名的大理石额匾。一对汉式石狮蹲卧门前两边,迎接来自各方的香客信徒。
菩提寺不仅是小乘佛教讲经说教的禅寺,也是傣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的宝库,400多年间菩提寺珍藏了许多傣族民族文化艺术珍品,其中有灿烂夺目的壁画,琳琅满目的傣族剪纸、装裱工艺品和集傣族历史、文化和佛教教义于一体的万卷经书。1982年经过再次修缮彩画后,菩提寺更加气宇轩昂,每逢傣历新年(泼水节)和农历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寺院附近村寨的教徒、洗浴净身、梳饰整洁、手捧鲜花和供品从四面八方云集该寺,虔诚拜佛、听经颂佛,热闹非凡,如果值此时到菩提寺观光,你会对傣族宗教与文化的内涵有更深一层的感悟。 编 辑 冒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