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傣寨今胜昔
——耿马自治县贺派乡者卖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新农村里的新生活 来到村民陶文新家,他正带着两个儿女打扫庭院。院子里,停着一辆拖拉机和三辆摩托车。见来了客人,陶文新热情地把记者引进客厅。客厅里液晶电视、红木家具、热水器、电话机等现代家具应有尽有。随行的一位同行深有感触地说,如不是亲眼目睹,还以为是在城里呢。 陶文新说,我家的新房已盖好半年了,总共花了近20万元,其中,建房15万元、装修3万元、太阳能6500元、液晶电视4600元、家具3600元。 说起资金来源,陶文新告诉记者,他靠县里的贴息政策贷了5万元,其余的是家里的存款。家里种了30多亩甘蔗,亩产5吨,每年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他计划3年还清贷款。交谈中记者还得知,陶文新还有一笔固定资产:1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和3部移动电话,拖拉机是种甘蔗用的,3辆摩托车他和两个女儿一人骑一辆,3部移动电话也是他和两个女儿一人用一部。 看着自家的新房,陶文新感慨到:正是搞新农村建设,才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户户冒炊烟,家家压水吃”的传统农村生活一去不复返,村民们真正享受到“走路不沾泥,喝水不用压,做饭不烧柴,住房像花园”的幸福生活。 新农村里的新景点 漂亮的亭子、弯曲的通道、清澈的塘水、红色的鱼群……农村也有亭台轩榭?再次让人感到新奇。 在村子的中央,有一个占地约3亩的垂钓中心,据水平村者卖村民小组长王军介绍,这是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和交流的地方,也是到者卖村的客人必去参观的一个景点。 王军告诉记者,者卖村是贺派乡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自然村,全村主要产业是甘蔗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甘蔗,少的10多亩,多的近100亩。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全村甘蔗产业发展到1800亩,产值达1590多万元。 采访中得知,为了改善村里的居住条件,者卖村从2003年开始就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的方式,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投资建设进村水泥路,2008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全部建设项目已完工。在这些建设中,除了59户农户建房是农户自己投资外,村里还投资490多万元,新建设3.5公里进村和入户硬板路、一个垂钓中心、一个寨门、一个文化室、一个公共停车场和一个公厕。在这些设施建设中,村民积极性高涨,许多被占着地的农户都纷纷无偿让出土地。在垂钓中心建设中,共涉及陶文意、黄玉林等5户;在公共停车场建设中,涉及到赵雪芹1户搬迁;在入户硬板路建设中,共涉及岩党等8户,涉及到的14户村民有的让出了1分,有的让出了3分、5分。 王军说,正是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市、县、乡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了全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使得者卖村这些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才使一个新的农村展示在世人面前。 新农村里的新风尚 来到村民赵雪芹家,跃入眼帘的是气派的大门、崭新的楼房、宽敞的庭院。要不是小组长王军提起,谁也想不到这会是一个孤儿的家。 2009年10月15日,对于20岁的赵雪芹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吃了20年“百家饭”的她双喜临门,不但住进了全村群众为她建盖的新楼房,还和耿马镇的青年小伙刘卡男喜结良缘。 王军告诉记者,2008年至2009年,村里在建设公共停车场时,赵雪芹主动让出了住了20年的老房子和宅基地。村里又专门划出一块地,男女老少齐上阵,一个多月就帮她建好了新房。 交谈中记者得知,赵雪芹自幼父母双亡,8个月大的时候没了父亲,9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又离她而去,只剩下年幼的她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孙俩一直靠乡亲们接济过日子。3岁时,赵雪芹唯一的亲人———奶奶又离她而去,把她托付给了全村的乡亲。 赵雪芹说,村里大伯、婶婶和哥哥、姐姐们一直对她都很好,有好吃的要叫她,逢年过节还给她买新衣裳。在政府和乡亲的帮助下,赵雪芹顺利读完小学和初中。近年来,她一有机会就出去打工,到甘蔗地帮人砍甘蔗,一年下来,也基本能维持生活。说到往事,赵雪芹泪眼朦胧。她说,这辈子,她都会永远记住党和乡亲们的恩情。
本文责编:帕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