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美丽傣乡的动人吟唱
作者:段林    点击率:3876  转自:傣族网/傣族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二集) 更新时间:2009/9/30 9:34:08

 

 

美丽傣乡的动人吟唱

——傣族作家段林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柏桦

 

段林(傣名岩罕),是云南省当代傣族作家群中比较重要、比较有特色的一位。1959822日,他出生在有数万傣家人生活的孟定坝子,后随母亲迁居临沧市。曾任临沧地区文联主席、《临沧文艺》主编、临沧地区侨联主席和党组书记。20043月调云南省文联。20多年来,他先后在《民族文学》、《特区文学》、《边疆文学》、《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体裁的文学作品近百万字,作品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大青树下——新时期傣族文学作品选》、《边疆文学散文精选》、《西陲放歌》、《边地采风录》、《神奇迷人的临沧》、《坚实的足迹》等文学作品集。出版有个人散文集《情感的绿地》、《遥远的情思》。散文作品《傣乡,连风也多情》1992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的“新人新作奖”。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这样的一位傣族作家,对其作品的研读和评论,寥寥无几,篇幅甚短。笔者选取他的散文作品予以评析,也是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憾。    

一、 深情系傣乡,风景这边独好

——段林散文创作的题材选择  

段林的创作,以散文为主,散文的选材,又大多来自傣乡的生活和回忆。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段林在临沧这片神奇、美丽的“最后的秘境”生活了整整45年,足迹遍及临沧的山山岭岭和村村寨寨。神秘古老的原始部落、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历史悠久的先人遗迹、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奇异独特的异国风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孟定坝子的旖旎风光和父老乡亲的厚谊深情,更如同琼浆玉液和甘醇美酒,滋养了他的肉体和灵魂,这份丰厚、珍贵的哺育,贯穿了一个本土作家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熔铸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这样一片家园,他怎能不把心中的爱恋化作浓浓的笔墨倾情歌唱?  

在《云南作家传略》一书中,段林这样写道:“我没有想过要当作家,进了大学校园后,那些被风吹走了的日子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些我曾翻过的山,涉过的水,遇见过的人间喜怒哀乐悲恐惊都让我激动。于是我用笔去勾画那些熟悉的山水、田野、阳光,去描绘那些熟悉的友谊、爱情、人生……”  

一个作家的身世和童年经历,往往对他创作的题材选择、审美价值取向等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段林的家族命运,与共和国息息相关,颇富传奇色彩。从《情感的绿地》一文中,我们读到这样动人的故事:外公金光明(外公为自己所取的汉族名字)是一位深受当地人敬重和爱戴的世袭傣族头人,管辖着大半个孟定坝子大小七七四十九个寨子。外公当头人时日本人占领了缅甸,而缅甸与孟定仅一河之隔。性情刚烈而又富有爱心的外公深知凭借家里的几只洋造短枪不可能和日本人相抗衡,只好带着乡亲们东躲西藏,但绝不屈从于日本人的淫威!1950年底,解放大军打败国民党残部,突破孟永防线,耿马土司叫外公和他一起出逃,外公不从,留在傣乡,让解放大军在家里驻扎,并协助大军伏击土匪。为此,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家园遭到土匪的洗劫报复,家园被烧毁,亲人两死一伤……像这样一位深明大义、刚烈忠直,曾被周总理亲切接见、解放后担任耿马县政协副主席的老人,“文革”期间却饱受磨难,尽管当时有不少海外的亲戚劝他出去,他却不忍舍弃生他养他的傣乡和多灾多难的祖国。在被遣送到远离县城的深山“劳动改造”之前,外公深情地把孟定坝的一捧泥土藏入衣襟,谆谆告诫孩子们:“不叛国,绝不能背叛祖国!”“文革”结束前夕,老人在寂寞荒凉的深山里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临终前他只有一个心愿:把尸骨送回傣乡,葬在解放大军当年饮马的河边,在墓碑上铭刻“傣族金光明拥护共产党” ……  

另一个对段林的人生和创作影响较大的是他的母亲。母亲14岁就离开傣乡,跟着马帮到距家乡很远的省城昆明念书,行程数十天,一路山高路陡,谷深林密,野兽游走,匪盗出没。那时候新中国成立才三四年,母亲作为头人家平日里娇生惯养、视如掌上明珠的大小姐,从未出过远门,这个选择对于外公和母亲来说,需要怎样的勇气和信心!(但这是一条通往光明和文明的路啊!)在父亲被下放到离城二百多公里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母亲在举目无亲的临沧城苦苦拉扯段林兄弟三人,最终让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段林讲述了一件令他难以忘怀的事:1976年的中秋,母亲把段林的两个弟弟托付给邻居,用省吃俭用的钱给段林买了一小盒月饼,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到段林当知青的小山寨和他共度中秋……“接过带着母亲体温的月饼,我摸了又摸,看了又看,这哪是一盒普通的月饼,它渗透着母爱,倾注着比大海还深的情!……”  

笔者之所以要倾注如此多的笔墨来记叙这些,是因为关于故乡和父老乡亲的叙述,构成了段林散文中最动人的吟唱。在看似简单平淡的讲述里,流淌的是游子拳拳的思乡情!这是浓于水的血液在燃烧,在深情地歌唱啊!  

临沧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身在临沧,段林也写过不少关于佤族的散文,还得过奖,如《佤山情思》、《佤山山水》、《寨边,还是那条小溪》等。这些散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上都比很多写傣乡的散文讲究,但读后两相比较,还是让人觉得感情不够浓烈,回味不够悠长……  

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段林散文创作的语言特色  

既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故弄玄虚的“陌生化”生词僻句,段林散文的语言风格,如同国画中的泼墨写意,点到为止,生动传神,往往是寥寥数笔,就让一处傣乡风光和一个傣家人物在字里行间灵动起来,跃然于纸上。  

“满街花伞,撑不住一个夏天,水淋透了一个个四季穿筒裙的寨子,人们欢笑着、比划着、追逐着,似乎跃上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水,清明的水》)  

段林善于把景物拟人化,泼水节是傣家最盛大的狂欢节,千千万万把花伞撑不住一个热情似火的夏天,穿筒裙的傣家寨子变成了一个个沸腾的大舞台……  

“南汀河把好大一个孟定坝子劈开,两岸稻田像一片海,密密的竹楼像是绿海上漂着的小船,青翠的龙竹就是它的帆。我外婆家就在一只船上,细柔清凉的雨丝中,白鹭站在牛背上翻着毛,斑鸠在大青树上咕咕、咕咕地练着嗓……”(《傣乡,门上没有锁》)  

段林善于动词活用,一个“劈”字,写出了南汀河的气势,令人联想到河水的充沛丰盈。竹楼是“漂”着的,令人联想到万亩稻田绿浪翻滚,一幢幢竹楼掩映于稻海和凤尾竹之间的曼妙画面……“翻着毛”、“练着嗓”则逼真传神地写出了白鹭和斑鸠悠闲自在的神态,暗喻着美丽富饶的傣家坝子不仅适合人居,也是人类的朋友——各种动植物的天堂和乐园。  

再看写人:“我的舅舅是撑船的,他虽然长得瘦削,特别是那张脸,在白包头下更显得瘦溜,可他撑起船来却十分有力……每撑一杆船都能射出十多米远,就是闭着眼睛他也能把船撑到对岸人们指定的地方。”(《傣乡,有条细长的船》)  

段林擅长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人物,简洁的线条,淡淡的着墨,三笔两笔就把一位傣家艄公硬朗、清爽、身手敏捷的形象勾画得呼之欲出……  

总之,段林的散文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自由舒展如白云,流畅明快如山风。他长于抒情,富于联想,寓情于景,寓理于物,虚实相生,张弛有致。他的散文常用的修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跳跃、伏笔、照应等等。他的散文,具有可读性,雅俗共赏。

三、 讴歌真、善、美,追寻“桃花源”

——段林散文创作的审美价值取向  

也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段林心中盛满了对傣乡太多的深情,对傣乡自然风光、生态及人文环境,以及傣家人的高尚品格的赞美和称颂,成为他散文创作的主旋律。(在这种吟唱中,难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神奇美丽的孟定坝,淳朴善良的傣家人,成为段林心中永远的情感绿地,成为他寄放灵魂的圣殿……  

“晨雾里我听惯了雨打芭蕉的韵律,听熟了缅寺里传来的悠悠钟声和小和尚们朗朗的念经声。清澈的小河边,带着七色光环的太阳雨,常把我和小伙伴们淋得如痴如醉……”(《岁月的小溪》)  

雨打芭蕉的韵律、悠悠钟声、朗朗诵经声、太阳雨、儿时玩伴,构成奇妙而和谐的傣乡音画,泼墨不多,却为读者提供了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盛宴。在这样快乐、祥和的环境里出生成长的段林,习惯了把这些画面在记忆的画册里珍藏。  

“傣乡,山青、水绿,连风也多情,傣乡有多少个村落就有多少条小河,有多少条小河就有多少曲清脆悠长的歌。”(《傣乡,连风也多情》)山美水美,连风也温柔多情,有傣家的地方就有欢唱的河流,有河水流淌过的地方就有唱不完的歌……寥寥数笔,就写出了傣乡的自然美景和傣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引人入胜,令人心驰神往……  

“大青树站了起来,把天撑高,让河水缓缓地淌过坝子。寨子边,风很瘦,很瘦。摇曳着的漫无边际的龙竹,用绿把高远的天染得一碰就能淌下绿色的汁水……系着五颜六色筒裙、耳环上闪着金光的小卜哨们在这大舞台上晃动着,变幻着,让我感到山还在走,地还在动。”(《水,清明的水》)  

这是一段绝妙的文字。段林在这里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站”、“撑”、“淌”、“染”、“晃动”、“变幻”、“走”、“动” ……这出神入化的描绘,使傣乡风光之美和傣家少女之美水乳交融,两相辉映,美不胜收,而且这美像闪着波光的水一样在晃动、变幻和流淌着……不晓得当时的段林是为傣家的米酒所醉,还是为山水之美、少女之美所醉,写出了这么一段令人陶醉的文字……

只怕陶渊明到了此地,也要后悔把“桃花源”写到别处了呢!  

作为傣乡之美的忠实膜拜者,段林虔诚地为我们记录着他心中的圣地、美轮美奂的傣乡“桃花源”种种的真、善、美,傣乡是他的心灵家园,是他的审美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宁可和段林一起沉醉在那个世界,不愿醒来……

四、 赞美与忧思

——段林散文创作中的哲理思考  

段林的散文虽然大多是献给傣乡风光、人物的赞美诗,但也有一些篇章直面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面临的尴尬与困惑,对现实提出了拷问和思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傣乡,门上没有锁……》——  

“记忆中,故乡的房门没有锁。要出远门只须用一根麻绳在外门结个扣,表示主人外出就行。无锁,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无锁,冲破了寨与寨之间的圈子。那时家里没锁,地里也没锁,西瓜、菠萝熟了,任你吃;成片密密的甘蔗甜了,任你啃。主人不会出来说不让你尝,吃的人也不会随便带走。那时,天有多宽,人们的心就有多宽。”   

回到城市,则是另一种情形:“外出访友,登上六楼,门是双层的。防盗铁门,外加大铁锁把关,我打心里不喜欢这种门,可我每逢离家时,也总要把那门锁了又锁。我怀念傣乡,回忆孩提时代推来推去的竹笆门,那门上没有锁。”  

在《傣乡,连风也多情》一文中,段林则描述了一件有趣的事:到傣乡采风的外地作家们偶遇傣家女在河中洗浴,以为冒犯了她们而惊慌失措,纯洁无瑕、天真烂漫、心无浮尘、襟怀坦荡的傣家少女们却嘻嘻哈哈笑这些外地人想的太多……在这里,傣家女的心和河水一样清澈透明,不染一丝污垢,她们就像在水中快乐嬉戏的鱼儿,你碰到就碰到了,爱看不看,有什么关系?  

工业社会排放的浓烟和污水,使天空不再明净使河流不再清澈。这种无所不在的污染从自然到人心都未能幸免。“桃花源”固然令人向往,但它终不能与世隔绝,给门上锁、女孩儿洗浴避人偷窥,将会是傣乡的最终选择。但我们深信,在傣乡“信任是何等珍贵,经历了多少个年代的培育,在寨与寨、人与人之间架起了心心相连的桥”(《傣乡,门上没有锁……》)。  

傣家人的心,容得下天,容得下地,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不会磨灭它金子般的光芒。  

段林散文作品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使他在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群中占有一席之地。段林的成功,首先在于他对傣乡的无限热爱;其次,得益于他对傣民族生活方式、民风民情的熟知,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和对傣民族思想观念、性格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更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他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这是一个少数民族作家应当具备的宝贵品质!)  

段林的散文也存在不足之处。他的一部分散文还停留在对傣乡自然景物及人的浅层描画上,对傣乡的苦难、沧桑和封闭、落后的一面涉及甚少或深入不够,有些篇章未免失于浅显直白。近些年来,段林忙于行政事务,动笔少了,对傣乡在近些年来发生的种种变化,也不够关注,这都是他的散文需要努力的。

(由于时间仓促,段林提供给我的材料也很有限,本文难免存在粗浅之处,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傣族谚语蕴涵的和谐理念解读
 下一篇文章: 当代傣族文学发展概述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