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在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的总结
作者:艾罕炳    点击率:3419  转自:傣族网 更新时间:2009/6/21 21:44:09

 

在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的总结

傣学会常务副会长   艾罕炳

(20096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同胞们、同志们:

    这次会议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上,刀爱民同志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了题为《继续努力工作,开创学会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第二届学会四年多来不平凡的历程,客观总结了第二届学会的诸多成就和经验,对新形势下学会开拓发展提出了努力方向,作出了工作部署。爱民同志的报告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是我们站在时代新起点、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指南,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第二届学会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悉心呵护下和省民族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傣学会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克服困难、创新发展,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全体会员和广大傣学爱好者的广泛认同,取得了学术成果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可以自豪地讲,我们这个年轻的学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关注度日益增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学会园林中具有独特的潜质,正不断散发出迷人的风采。这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各项工作、推动学会更上一层楼的有利条件和强大动因。

    这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与会同志依照章程,对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这是学会在继承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众望所归的结果,体现了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的诞生,必将有利于在新的起点上团结带领广大会员一道促进傣族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必将有利于傣族优秀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进而推动傣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学会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壮大学会队伍,使学会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必将有利于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广大会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充分发挥宣传者、引导者、实践者的作用。

    为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不断推进我们的工作,自觉肩负起繁荣和发展傣族文化的重任,致力于广泛开展繁荣发展傣族事业的活动,必须努力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牢记宗旨,担当使命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是傣学研究工作者和愿为傣族的繁荣富强与发展作贡献的傣族事务工作者自愿组织的群众性民间学术团体。学会依照历史事实和社会道德风尚,运用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开展傣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宗教、教育、医药、卫生、环境、科学技术以及傣族的现实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以弘扬傣民族文化,促进傣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宗旨和己任。因此,每一位会员都应时时牢记学会宗旨,自觉担当历史使命。要努力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上有所作为、建功立业的同时,自觉成为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的楷模;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开展工作的楷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楷模;树立良好学风、活跃学术空气的楷模;加强调查研究、多出理论成果的楷模。要把在学会的经历作为个人得到锻炼、不断成长进步的宝贵财富,充分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聪明才智,成为学会向各级组织部门推荐傣族干部的后备人才。

 牢记宗旨,担当使命,要求每一位会员都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深入挖掘傣族文化,为建立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作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傣族人民从原始宗教文化到稻作文化、始祖文化、南传佛教文化,最终演绎为贝叶文化,其内涵是和谐、和平、和美的内涵。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哲学理念;热情好客、亲仁善邻的处世原则;关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环保思想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品质和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在傣民族的精神价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人们急切呼唤精神家园。时代要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傣族深厚而优秀的传统文明、价值观念融入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因此,每一位会员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挖掘傣文化的深刻内涵,概括和提炼出导向正确、凝聚人心、催人奋进、使人向上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社会大众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从而提高公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学会作为学术团体,肩负着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责任,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学术立场开展活动。实践证明,这是我们取得良好成绩的基本保障,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长处,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本着此原则和立场开展好各项工作,籍此逐步扩大学会的活动和发展空间,争取更大的成绩。开展学术活动,尤其是从事学术研究,必须有扎实的知识根底和严谨科学的态度作保障,因此,希望每一位有志于此的同胞和同志,都应好学不倦,以之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来获取学术上的成就。

 一是要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讲学习,历来十分重要。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重视学习、讲究学问之道而著称于世。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志士仁人和著名学者,他们的建树都是同勤于学习,具有丰富的知识分不开的。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学习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步伐。离开学习,工作就会失去创造的营养,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必须把学习作为自身进步的阶梯,把知识作为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习进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二是要讲究学术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是学会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每个会员在学术研究中都要注重调查研究,以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学术活动。要深入基层,广泛地开展田野调查,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此外,还要重视学术观点的创新。“学贵创新”,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目标。要“取法乎上",力争做出高水平的创新。要尊重权威,但决不能迷信权威,要敢于和善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总的说来,一个人积累的知识多了,学问和精神境界也就会不断提高。

 三、不懈努力,有所作为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形势表明,我们学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站在新的起点上,学会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发展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扎实工作,进一步做好傣族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转变作出新的贡献。厚重绵长的傣族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肩负起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大使命,彰显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其永世传承,发扬光大。要为保护与开发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推动对傣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挖掘、整理和开发;要加强对傣族语言文字、宗教、习俗、历史、动态、节日、建筑、艺术、医药、音乐、舞蹈、工艺等民族文化的研究,推动傣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拓展傣族文化的普及与创新。

 傣族文化既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一脉相承的传统,历史上又与内地文化、东南亚南亚各国文化相交织,从各种优秀文化中吸收了许多精华。我们要传承傣族祖先包容开放的传统,以博大的胸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要保持不竭的动力和活力,必须不断地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克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自满思想,自加压力,推动发展。要了解省内外兄弟民族学会的发展动态,学习成功经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从善如流,以宽广的视野谋划云南傣族学会的发展。

 同胞们、同志们,傣民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傣族文化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围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云南傣学会有理由成为沟通友谊的桥梁、传播文化的基地、促进发展的窗口。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学术研究方向,扎扎实实地做好学问,必将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上弘扬和繁荣傣民族文化,从而有力推动傣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在“傣族网”正式开通仪式上的讲话
 下一篇文章: 在新一届省傣学会领导班子就职大会上的讲话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