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深深改变着傣乡大地的面貌,也改变了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轨迹。回眸30年的发展,我州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从粗放型产业逐步向精深加工产业的转变。 建州伊始,由政府拨款组建了我州第一家工厂———景德工厂,从而掀开了我州工业发展的新篇章。70年代末,全州工业投资逐步向能源、基础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倾斜,投资力度加大,先后完成了勐海宾房电站二期工程、流沙河七级电站建设,建成了州水泥厂、州机砖厂和景真、勐阿、勐捧、勐腊4个糖厂。至此,我州工业经济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以制糖业为核心,以电力、建材、冶金、制药、制茶、木材加工为主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全州工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以前。这一阶段全州工业经济属于平稳发展阶段,工业发展主要是依靠4个糖厂和茶厂、电力及生产规模较小的制药厂、水泥等加工企业。在整个工业产业中,制糖业处于支撑全州工业的龙头地位,可谓“一枝独秀”。第二阶段是2004年到2007年。这一阶段全州工业经济增长迅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州工业经济在3年内实现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200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第二次飞跃是仅用两年时间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工业产值翻了一番。工业在改革创新中迸发活力,显现生机。到2007年底,全州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47户,成为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和率先领跑者。 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工业的发展从过去的增长乏力,到现在的持续高速增长。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州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要领域和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几年的努力,精制茶、矿冶、电力等优势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工业经济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单一的制糖业为主的加工产业正向多元化加工产业发展。制糖业在全州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03年的53.96%下降到2006年的23.8%。2006年,精制茶行业总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制糖业,取代了制糖业的龙头地位,成为我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突破。矿冶、电力成为继制茶、制糖后的支柱产业。持续多年的单一糖经济的工业经济格局被打破,轻重工业并举,茶、矿、电、糖等多产业竞相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近年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GDP已不再是单一的“指挥棒”。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我州痛下决心清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实行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三管齐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81%,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首次下降,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产品耗水减少,工业重复用水率达37.88%;工业固体废弃物明显降低,综合利用率达到99.57%;推进清洁生产的企业增41户。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节能降耗已成为我州企业的自觉行为。 改革开放30年,我州工业经济增速喜人。现在,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傣乡工业,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工业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正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奋力向前迈进。
本文责编:帕相
|